一种移动小车的承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7334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小车的承载结构,包括连接框架,两个连接框架的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加强肋与第二加强肋,第一加强肋与第二加强肋通过连接框架相对对称,连接框架的开设有多个螺孔,连接框架的顶部连接连接有承重板,连接框架的两侧均连接有转杆,转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支杆,支杆的一侧连接有扶杆,连接框架的底部连接有多个万向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小车的承载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移动小车
,具体为一种移动小车的承载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移动小车一般用于搬运货物,针对不同使用要求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的移动小车,其中就包括平板车

[0003]经检索,公开号为
CN 214985419 U
的技术,公开了一种承载力较强的平板车,包括车板本体

加强结构和调节结构,所述车板本体底部固接滑动轮,所述加强结构包括横向方钢,所述横向方钢固接于车板本体底部,所述横向方钢一侧设有竖向方钢,所述竖向方钢固接于车板本体底部,所述竖向方钢一侧设有第一斜向方钢,所述第一斜向方钢滑动连接于固定螺栓表面

本申请通过固定螺栓可以便于安装第一斜向方钢和第二斜向方钢,利用横向方钢

竖向方钢

第一斜向方钢和第二斜向方钢等结构可以增强车板本体的承载力,增加平板车的使用寿命,通过中心柱等结构可以调节调节柱的角度,从而便于拉动平板车,使拉动平板车时更为省力,便于平板车的使用

但是这种方式仍然有以下不足,其一

其两个方钢与车板本体的位置水平,并不能很好的对车板本体向下的力进行支撑,其二

其车板本体上并没有防护结构,材料放置于其上方容易掉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小车的承载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连接框架,所述两个连接框架的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加强肋与第二加强肋,所述第一加强肋与第二加强肋通过连接框架相对对称,所述连接框架的开设有多个螺孔,所述连接框架的顶部连接有承重板,所述连接框架的两侧均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一侧连接有扶杆,所述连接框架的底部连接有多个万向轮

[0006]优选的,所述连接框架由两个
L
形槽钢上下焊接而成,所述第一加强肋与第二加强肋交叉设置,且其两端均与连接框架相抵触

[0007]优选的,所述承重板的顶部连接侧板,所述多个侧板在承重板的顶部边缘组成矩形

[0008]优选的,所述承重板的顶部设置有多条防滑纹,所述扶杆的外圈套接有防滑套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框架的一正面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与扶杆位于连接框架有同一面

[0010]优选的,所述支杆有底部开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有内腔活动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的外圈套接分别套接有第一限位环与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与第二限位环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连接框架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有顶部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插杆在通孔内活动,所述扶杆共有两个,且互相没有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该移动小车的承载结构,通过连接框架

第一加强肋与第二加强肋的配合使用,可以使得装置的承载能力更强,第一加强肋与第二加强肋在连接框架之间形成
X
形,构成了四个三角结构,能够较为稳定的对承重板的重量进行支撑,连接框架为
L
形槽钢,
L
形槽钢结构稳固,且材质较轻,使得装置便于移动,而且成本较低

[0013]该移动小车的承载结构,通过防滑纹与侧板的配合使用,可以使得货物在装置上的放置更为稳定,侧板与承重板固定连接,在承重板的顶部形成无缝框架,可以对放置于承重板上方的货物进行限位,防滑纹可以增加货物与承重板之间的摩擦力,避免货物滑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结构拆解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结构插杆与定位孔的连接示意图

[0017]图中:
1、
连接框架;
2、
第一加强肋;
3、
第二加强肋;
4、
气囊;
5、
转杆;
6、
支杆;
7、
定位孔;
8、
插杆;
9、
第一限位环;
10、
弹簧;
11、
第二限位环;
12、
固定块;
13、
连接块;
14、
通孔;
15、
扶杆;
16、
防滑套;
17、
万向轮;
18、
承重板;
19、
螺孔;
20、
侧板;
21、
防滑纹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小车的承载结构,包括连接框架1,两个连接框架1的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加强肋2与第二加强肋3,第一加强肋2与第二加强肋3通过连接框架1相对对称,连接框架1的开设有多个螺孔
19
,连接框架1的顶部连接有承重板
18
,连接框架1的两侧均连接有转杆5,转杆5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支杆6,支杆6的一侧连接有扶杆
15
,连接框架1的底部连接有多个万向轮
17。
[0020]其中,连接框架1由两个
L
形槽钢上下焊接而成,第一加强肋2与第二加强肋3交叉设置,且其两端均与连接框架1相抵触

[0021]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肋2与第二加强肋3在连接框架1之间形成
X
形,构成了四个三角结构,能够较为稳定的对承重板
18
的重量进行支撑,将连接框架1设置为
L
形槽钢是因为
L
形槽钢结构稳固,且空心钢材质较轻,使得装置便于移动,而且成本较低,承重板
18
与连接框架1均开设有螺孔
19
,通过螺孔
19
可以较为方便将承重板
18
与连接框架1进行连接

[0022]其中,承重板
18
的顶部连接侧板
20
,多个侧板
20
在承重板
18
的顶部边缘组成矩形

[0023]本实施例中,侧板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移动小车的承载结构,包括连接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连接框架(1)的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加强肋(2)与第二加强肋(3),所述第一加强肋(2)与第二加强肋(3)通过连接框架(1)相对对称,所述连接框架(1)的开设有多个螺孔(
19
),所述连接框架(1)的顶部连接连接有承重板(
18
),所述连接框架(1)的两侧均连接有转杆(5),所述转杆(5)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支杆(6),所述支杆(6)的一侧连接有扶杆(
15
),所述连接框架
(1)
的底部连接有多个万向轮
(17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小车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架(1)由两个
L
形槽钢上下焊接而成,所述第一加强肋(2)与第二加强肋(3)交叉设置,且其两端均与连接框架(1)相抵触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小车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
18
)的顶部连接侧板(
20
),所述多个侧板(
20
)在承重板(
18
)的顶部边缘组成矩形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小车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春雷周德勇徐冉张利新庄昆王旭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中航泰达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