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调味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86123 阅读:2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自动调味系统。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齿轮传动副、托盘、计量筒、储料罐、活塞、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齿轮传动副,其中第一齿轮传动副的主动齿轮与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一齿轮传动副的从动齿轮内设有内螺纹,活塞杆的上端设有外螺纹,活塞杆设有外螺纹的上端插装在第一齿轮传动副的从动齿轮内组成螺旋传动副,活塞固装在活塞杆的下端,并装设在计量筒内,计量筒的端部装设有注射筒,注射简装设在托盘上,注射筒与第二齿轮传动副中从动齿轮的转动轴连接,第二齿轮传动副的主动齿轮与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托盘上设有进料通道、出料通道及进气通道,且托盘上设有的进料通道与储料罐相通,注射筒上设有能与进料通道及出料通道相通的吸料通道,托盘装设在底座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维护简单,可靠性高,控制简单,配料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用于解决一般家庭健康饮食,科学控制油、盐及其它调味料的用量的自动调味系统,属于自动调味系统的改造技术。
技术介绍
饮食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精神面貌,影响着一个民族高质量的繁衍,解决 了温饱问题的人们,更加注重饮食质量对身体的影响。因此,健康饮食,厨房的革命越来越 受到人们的重视。美味的中餐除了要求选料上乘,火候把握得当,其精髓在于调味,调味除 了调味料种类的搭配外,调味料的分量、下料的时机也非常重要。目前,一般的家庭,调味都 是靠目测,一方面准确性很差,另一方面,该下哪些配料,下多少,对大多数没有受过专门培 训的人都不是很清楚。传统的烹调,上述要领常常只有为数不多的名厨才能把握得好,即使 是名厨,对下料量的控制也只是靠经验来判断,随机性很大。如何使烹调技术科学化、大众 化,现代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可能。近年来,虽然研发了大量的电子烹调设备,但没有专门用 于控制定量调味的系统,当然定量勺可以一定程度解决定量问题,但是有级的,不准确,操 作也不方便,另外,体现中餐特色的炒菜的电子设备更是少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使用维护简单,可靠性高,控制简单, 配料效率高的自动调味系统。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方便实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自动调味系统,包括有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齿轮传 动副、托盘、计量筒、储料罐、活塞、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齿轮传动副、进料通道、出料通道、底 座、注射筒、活塞杆,其中第一齿轮传动副的主动齿轮与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一 齿轮传动副的从动齿轮内设有内螺纹,活塞杆的上端设有外螺纹,活塞杆设有外螺纹的上 端插装在第一齿轮传动副的从动齿轮内组成螺旋传动副,活塞固装在活塞杆的下端,并装 设在计量筒内,计量筒的端部装设有注射筒,注射筒装设在托盘上,注射筒与第二齿轮传动 副中从动齿轮的转动轴连接,第二齿轮传动副的主动齿轮与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托盘上设有进料通道、出料通道及进气通道,且托盘上设有的进料通道与储料罐相通,注射 筒上设有能与进料通道及出料通道相通的吸料通道,托盘装设在底座上。上述第一驱动电机上设有检测活塞的位移量的第一位移检测装置。上述第二驱动电机上设有检测计量筒的位移量的第二位移检测装置。上述第一位移检测装置及第二位移检测装置均为编码器。上述托盘通过第一齿轮盖装设在底座上。上述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第一电机支撑架装设在第一齿轮盖上。上述第二驱动电机通过第二齿轮盖装设在第二电机支撑架上,上述第二电机支撑 架装设在托盘上。上述第二齿轮传动副的从动齿轮通过轴承支承在第二齿轮盖上。上述注射筒通过轴承支承在托盘上。上述注射筒与计量筒一体做出,或分开做出再固装在一起。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托盘与计量筒组成的分配阀与容积式计量装置巧妙组合的结构, 服现有调味料配料精度低及配料时间把握不好的缺点,解决了调味料自动准确配料问 题,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采用驱动电机带动计量筒旋转和通过螺旋副带动活塞移动简单结构,这些都是 简单动作,成熟技术;2)没有复杂的机构和复杂的动作,使用维护简单,可靠性高;3)控制简单,只有简单的定位控制和计数;4)采用容积式计量,配料效率高,干扰少;5)对环境要求低。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设计巧妙,性能优良,方便实用的自动调味系统。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注射筒安装在托盘上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包括有第一驱动电机2、第一齿轮传动副3、托 盘4、计量筒5、储料罐6、活塞7、第二驱动电机9、第二齿轮传动副10、进料通道11、出料通 道12、底座13、注射筒14、活塞杆15,其中第一齿轮传动副3的主动齿轮与第一驱动电机2 的输出轴连接,第一齿轮传动副3的从动齿轮内设有内螺纹,活塞杆15的上端设有外螺纹, 活塞杆15设有外螺纹的上端插装在第一齿轮传动副3的从动齿轮内组成螺旋传动副,活塞 7固装在活塞杆15的下端,并装设在计量筒5内,计量筒5的端部装设有注射筒14,注射筒 14装设在托盘4上,注射筒14与第二齿轮传动副10中从动齿轮的转动轴连接,第二齿轮传 动副10的主动齿轮与第二驱动电机9的输出轴连接,托盘4上设有进料通道11、出料通道 12及进气通道22,且托盘4上设有的进料通道11与储料罐6相通,注射筒14上设有能与 进料通道11及出料通道12相通的吸料通道21,托盘4装设在底座13上。上述第一驱动电 机2及第二驱动电机9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为单片机。此外,为便于控制,上述第一驱动电机2上设有检测活塞7的位移量的第一位移检 测装置1。上述第二驱动电机9上设有检测计量筒5的位移量的第二位移检测装置8。本 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位移检测装置1及第二位移检测装置8均为编码器。为便于安装,上述托盘4通过第一齿轮盖19装设在底座13上。上述第一驱动电 机2通过第一电机支撑架18装设在第一齿轮盖19上。同理,为便于安装,上述第二驱动电机9通过第二齿轮盖17装设在第二电机支撑 架16上,上述第二电机支撑架16装设在托盘4上。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齿轮传动副10的从动齿轮通过轴承20支承在第二齿轮盖 17上。上述注射筒14通过轴承23支承在托盘4上。上述注射筒14与计量筒5 —体做出,或分开做出再固装在一起。本实施例中,上述注射筒14与计量筒5 —体做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把常用的调味料调成一定浓度的液体,分别盛在数个储 料罐6内,并安装在托盘4上,每个储料罐6的底部都分别通过托盘4上的小孔41与计量 筒5外壁相切,计量筒5上仅开有一个吸料通道21,由托盘4的小孔41与计量筒5外壁组 成分配阀,当需要某种调味料时,把计量筒5上的吸料通道21转到与该调味料所在的储料 罐6在托盘4上的对应小孔41对齐,采用容积法计量,计量装置由计量筒5和活塞7组成, 其容积V = S*H,活塞移动高度H由活塞提升电机9驱动,由编码器8检测控制,计量筒5由 计量筒转动电机2驱动,由编码器1检测。驱动装置由控制装置控制,控制装置存储了常见菜谱对应的配料种类及各种配料 与主菜间的比例关系和调味料下料时间关系,使用者只需输入菜名和主菜重量,控制装置 即可调出配料的种类,并根据主菜重量确定各种调味料的分量,以及各种调味料下料的顺 序和下料的时间间隔,按下开始按钮,整个调味料配料过程自动完成。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把N种调味料按程序规定的位置托盘4上放好,并对其位置进行编码。1)手动输入菜谱名称、主菜重量、口味(偏重、适中、偏淡);2)控制装置根据菜谱名称、主菜重量、口味,从数据库中调出相应调味品的种类、 分量、下料的时间间隔;3)按下开始按钮(仅下第一种调味料时需要),第一驱动电机2通过第一齿轮传 动副3带动计量筒5转动,使计量筒5上的吸料通道21对准第一种所需调味料的进料通道 11 ;4)第二驱动电机9通过第二齿轮传动副10带动活塞杆15转动,使活塞7往上移, 到程序预定的高度停止;5)第一驱动电机2通过第一齿轮传动副3带动计量筒5转动,使计量筒5上的吸 料通道21对准排料通道12 ;6)第二驱动电机9通过第二齿轮传动副10带动,并通过活塞杆15转动使活塞7 往下移,通过接料管(图中未画出)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调味系统,包括有第一驱动电机(2)、第一齿轮传动副(3)、托盘(4)、计量筒(5)、储料罐(6)、活塞(7)、第二驱动电机(9)、第二齿轮传动副(10)、进料通道(11)、出料通道(12)、底座(13)、注射筒(14)、活塞杆(15),其中第一齿轮传动副(3)的主动齿轮与第一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连接,第一齿轮传动副(3)的从动齿轮内设有内螺纹,活塞杆(15)的上端设有外螺纹,活塞杆(15)设有外螺纹的上端插装在第一齿轮传动副(3)的从动齿轮内组成螺旋传动副,活塞(7)固装在活塞杆(15)的下端,并装设在计量筒(5)内,计量筒(5)的端部装设有注射筒(14),注射筒(14)装设在托盘(4)上,注射筒(14)与第二齿轮传动副(10)中从动齿轮的转动轴连接,第二齿轮传动副(10)的主动齿轮与第二驱动电机(9)的输出轴连接,托盘(4)上设有进料通道(11)、出料通道(12)及进气通道(22),且托盘(4)上设有的进料通道(11)与储料罐(6)相通,注射筒(14)上设有能与进料通道(11)及出料通道(12)相通的吸料通道(21),托盘(4)装设在底座(13)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勉陈健叶建辉陈益民查晓春朱铮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