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体和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5736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煲体和烹饪器具,煲体包括内锅、侧部支架、线圈盘和接线座。侧部支架设置于内锅的侧部外周,侧部支架的背离内锅的一侧设置有侧部线圈,用于对内锅的侧部加热,侧部线圈设有第一接线端子。线圈盘设置于内锅的底部并连接至侧部支架,线圈盘的背离内锅的一侧设置有底部线圈,用于对内锅的底部加热,底部线圈设有第二接线端子。接线座设置于侧部支架或线圈盘。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重叠在一起并通过紧固件连接至接线座,形成底部线圈和侧部线圈串联连接,从而可以减少与电源板连接的引线端的数量,简化电源板的结构,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减小电源板的尺寸,降低生产成本。接线端子可拆卸,方便底部线圈和侧部线圈的更换。圈的更换。圈的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煲体和烹饪器具


[0001]本技术总地涉及厨房用具的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煲体和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0002]已知的诸如电饭煲、电压力锅等的烹饪器具,通常设置有侧部线圈和底部线圈,侧部线圈和底部线圈分别由接线端子锁紧或者焊接在电源板上,彼此独立地控制。然而这种结构的烹饪器具,导致电源板的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组装效率低。
[000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煲体和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0005]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煲体,所述煲体包括:
[0006]内锅;
[0007]侧部支架,所述侧部支架设置于所述内锅的侧部外周,所述侧部支架的背离所述内锅的一侧设置有侧部线圈,用于对所述内锅的侧部加热,所述侧部线圈设有第一接线端子;
[0008]线圈盘,所述线圈盘设置于所述内锅的底部并连接至所述侧部支架,所述线圈盘的背离所述内锅的一侧设置有底部线圈,用于对所述内锅的底部加热,所述底部线圈设有第二接线端子;以及
[0009]接线座,所述接线座设置于所述侧部支架或所述线圈盘,
[0010]其中,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重叠在一起形成串联连接,并通过紧固件连接至所述接线座
[0011]根据本技术的煲体,侧部线圈具有第一接线端子,底部线圈具有第二接线端子,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重叠后通过紧固件与接线座连接,通过紧固件和接线座的配合实现侧部线圈和底部线圈的串联连接,从而可以减少与电源板连接的引线端的数量,简化电源板的结构,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减小电源板的尺寸,降低生产成本;接线端子可拆卸,方便线圈的更换。采用电磁线圈作为加热装置,加热效率高且能精准控温。
[0012]可选地,所述煲体还包括电源板,所述电源板具有两个接电座,所述侧部线圈设有第一固定端子,所述底部线圈设有第二固定端子,所述第一固定端子和所述第二固定端子分别连接至所述电源板的两个所述接电座。
[0013]根据本方案,煲体包括电源板结构,电源板上仅需设置两个接电座,结构简单,降低电源板的生产成本。侧部线圈和底部线圈通过固定端子与接电座连接,便于装配。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接线端子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接线端子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经由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一连接孔且螺母拧紧而连接在所述紧固件上;
[0015]所述接线座包括带螺母孔的第一固定部,所述螺母位于所述螺母孔内,并且所述紧固件的从所述螺母伸出的端部紧固至所述第一固定部。
[0016]根据本方案,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通过紧固件和螺母固定连接实现侧部线圈和底部线圈的串联,然后再通过紧固件与接线座的配合实现将螺母与接线座的螺母孔固定,通过螺母孔和螺母的配合,能够实现第一接线端子与接线座的定位。确保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之间充分接触,确保侧部线圈和底部线圈可靠连接。
[0017]可选地,所述第二接线端子构造成长条形并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接线座包括第二固定部,另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直接紧固至所述第二固定部,或者
[0018]所述第二接线端子构造成长条形并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经由另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且螺母拧紧而连接在所述另一紧固件上,所述接线座包括带螺母孔的第二固定部,所述螺母位于所述螺母孔内,并且所述另一紧固件的从所述螺母伸出的端部紧固至所述第二固定部。
[0019]根据本方案,通过另一紧固件将长条形的第二接线端子与接线座紧固,设置两个紧固件以确保侧部线圈、底部线圈和接线座的可靠连接。通过螺母孔和螺母的配合,能够实现第二接线端子与接线座的定位。
[0020]可选地,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位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背离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侧且相对设置。
[0021]根据本方案,尺寸较大的第二接线端子与紧固件的头部相邻且具有两个紧固位置,能够更好地使第一接线端子夹紧于第二接线端子与第二固定部之间,固定更牢固可靠。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相对设置,方便侧部线圈和底部线圈的装配。
[0022]可选地,所述接线座包括侧壁部,所述侧壁部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在所述内锅的径向方向上的外侧,所述紧固件沿竖向设置,且所述侧壁部在竖向上超出于所述紧固件的头部。
[0023]根据本方案,接线座的侧壁部可以保护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提高侧部线圈和底部线圈连接的安全性;侧壁部超出于紧固件头部对于外壳为非防火外壳是需要的,侧壁部可以将接线端子与非防火外壳分隔开,使两者之间的爬电距离符合安规要求。
[0024]可选地,所述侧壁部在所述径向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限位于相对的所述侧壁部之间。
[0025]根据本方案,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被其两侧的侧壁部限位,可以限制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偏转;可以借助侧壁部使第一接线端子以及第二接线端子和接线座对齐,提高装配效率。
[0026]可选地,所述煲体包括多个所述接线座,所述侧部支架设有两个以上所述侧部线圈,两个以上所述侧部线圈的接线端子通过各自的所述接线座依次串联连接;并且/或者
[0027]所述煲体包括多个所述接线座,所述线圈盘设有两个以上所述底部线圈,两个以上所述底部线圈的接线端子通过各自的所述接线座依次串联连接。
[0028]根据本方案,通过接线座可以实现至少两个侧部线圈的串联连接,以提高对内锅
的侧部的加热效果,通过接线座也可以实现至少两个底部线圈的串联连接,以提高对内锅的底部的加热效果。
[0029]可选地,所述接线座与所述线圈盘为一体成型的构件;并且/或者
[0030]所述侧部支架构造为环状结构并与所述内锅相邻,所述侧部线圈沿周向绕设于所述侧部支架;并且/或者
[0031]所述接线座靠近所述侧部支架设置至所述线圈盘。
[0032]根据本方案,提供了侧部支架的一种具体结构形式。接线座与线圈盘一体成型,便于生产制造。接线座设置在线圈盘的靠近侧部支架的一侧,方便侧部线圈和底部线圈的串联。
[0033]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
[0034]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煲体;以及
[0035]盖体,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煲体,当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煲体上时,在所述盖体和所述内锅之间形成烹饪空间。
附图说明
[0036]本技术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煲体(120)包括:内锅;侧部支架(121),所述侧部支架(121)设置于所述内锅的侧部外周,所述侧部支架(121)的背离所述内锅的一侧设置有侧部线圈(122),用于对所述内锅的侧部加热,所述侧部线圈(122)设有第一接线端子(151);线圈盘(123),所述线圈盘(123)设置于所述内锅的底部并连接至所述侧部支架(121),所述线圈盘(123)的背离所述内锅的一侧设置有底部线圈(124),用于对所述内锅的底部加热,所述底部线圈(124)设有第二接线端子(152);以及接线座(130),所述接线座(130)设置于所述侧部支架(121)或所述线圈盘(123),其中,所述第一接线端子(151)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152)重叠在一起形成串联连接,并通过紧固件连接至所述接线座(1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煲体(120)还包括电源板(140),所述电源板(140)具有两个接电座(143),所述侧部线圈(122)设有第一固定端子(141),所述底部线圈(124)设有第二固定端子(142),所述第一固定端子(141)和所述第二固定端子(142)分别连接至所述电源板(140)的两个所述接电座(14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151)设置有通孔(151A),所述第二接线端子(152)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52A),所述第一接线端子(151)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152)经由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通孔(151A)和所述第一连接孔(152A)且螺母拧紧而连接在所述紧固件上;所述接线座(130)包括带螺母孔(131A)的第一固定部(131),所述螺母位于所述螺母孔(131A)内,并且所述紧固件的从所述螺母伸出的端部紧固至所述第一固定部(13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152)构造成长条形并设置有第二连接孔(152B),所述接线座(130)包括第二固定部(132),另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152B)直接紧固至所述第二固定部(132),或者所述第二接线端子(152)构造成长条形并设置有第二连接孔(152B),所述第二接线端子(152)经由另一紧固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钟辰根廖雄罗江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