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孔径向和角度同时浮动去毛刺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85722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孔径向和角度同时浮动的去毛刺装置,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载台组件和去毛刺组件;所述去毛刺组件包括可相对所述载台组件移动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可相对其水平移动的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上设置第一伺服电机组件和自适应浮动组件,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组件通过万向联轴器连接有穿过所述自适应浮动组件的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前端连接有铰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孔径向和角度同时浮动去毛刺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深孔径向和角度同时浮动去毛刺装置及方法,属于自动化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当前,物体表面自动去除较小毛刺的实现方式,大多通过机器人末端安装浮动打磨头,更换不同的打磨工具实现,如专利申请号为:
202310432878.1
,专利名称为:一种角度和轴向向上浮动去毛刺刀柄的申请中公开的技术方案

[0003]但是针对重卡发动机缸体的深油道孔,在带动铰刀伸入油道孔内进行去除大毛刺时,由于在深孔加工时,深孔相对于基准面存在的角度误差和位置误差,以及调试时深孔相对于铰刀的角度和位置误差,从而导致对于同一款产品的去毛刺作业,都会存在去毛刺工具与油道孔同时存在不同程度角度和径向偏差

而且油道孔的长度较长,一般的重卡发动机缸体上需要打磨的通孔长度在1米左右,盲孔长度在
0.7
米左右,且都是存在一定倾斜角度的孔

[0004]如果采用传统的浮动打磨头不仅由于浮动打磨头转速过快,过载能力弱,在去除大毛刺时容易过载,导致打磨头损坏,而且去除毛刺时由于实时无法进行角度和径向的自适应调节,很容易造成损伤深孔以及铰刀卡死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深孔径向和角度同时浮动去毛刺装置及方法,通过铰刀在径向和角度两个维度跟进孔道的情况进行实时自适应调节,使去毛刺的铰刀顺从于缸体的深孔,且去毛刺作业后铰刀复位,可以提高作业效率及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同时避免了使用铰刀去除毛刺时损伤深孔以及铰刀卡死现象的发生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深孔径向和角度同时浮动的去毛刺装置,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载台组件和去毛刺组件;所述去毛刺组件包括可相对所述载台组件移动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可相对其水平移动的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上设置第一伺服电机组件和自适应浮动组件,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组件通过万向联轴器连接有穿过所述自适应浮动组件的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前端连接有铰刀;所述自适应浮动组件包括自润滑关节轴承,所述自润滑关节轴承外依次设置有内框体和外框体,所述自润滑关节轴承上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

穿过所述内框体并连接至所述外框体的第一连杆,且所述外框体与所述第一连杆的连接处设置有腰型槽,所述内框体上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

与所述第一连杆相垂直并连接至所述外框体的第二连杆,且所述自润滑关节轴承与所述内框体之间的第一连杆上

所述内框体与外框体之间的第二连杆上均设置有支撑弹簧组件

[0007]前述的一种深孔径向和角度同时浮动的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靠近所述载台组件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传动杆的气动夹爪组件

[0008]前述的一种深孔径向和角度同时浮动的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台组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多个传动辊组和用于抬升工件的支撑件所述支架的底部还设置有用驱动其旋转的旋转组件

[0009]前述的一种深孔径向和角度同时浮动的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一侧还设置有可相对其移动的滚动毛刷组件

[0010]前述的一种深孔径向和角度同时浮动的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夹爪组件的夹持部设置有圆弧状倾斜导角

[0011]前述的一种深孔径向和角度同时浮动的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移动板水平移动的第二伺服电机组件

[0012]前述的一种深孔径向和角度同时浮动的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下方设置有用于驱动其上下移动的气缸组件

用于驱动其前后水平移动的第三伺服电机组件

[0013]一种利用前述的深孔径向和角度同时浮动的去毛刺装置的去毛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通过传动辊组将前端输送线上待加工的工件移动至载台组件上,在移动到位后通过支撑件顶起并将工件定位;(2)通过旋转组件将支架转动
90
°
后,使工件待打磨的通孔和盲孔正对所述去毛刺组件;(3)去毛刺组件控制铰刀对准并插入至通孔内后,控制气动夹爪组件松开,利用第二伺服电机组件驱动移动板向工件的方向移动,使铰刀插入至通孔中,同时通过第一伺服电机组件驱动铰刀转动进行去毛刺,同时在不断深入通孔的过程中铰刀利用自适应浮动组件根据通孔的倾斜情况进行自适应调节伸入的角度,确保其深入角度与通孔的倾斜角度一致;(4)控制铰刀伸入至通孔一半的距离后,将铰刀退出至铰刀倒角与孔端面贴合处,并利用气动夹爪组件夹紧使其复位,控制铰刀对准并插入至盲孔后,控制气动夹爪组件松开,利用第二伺服电机组件驱动移动板向工件的方向移动,使铰刀插入至盲孔中,同时通过第一伺服电机组件驱动铰刀转动进行去毛刺,同时在不断深入盲孔的过程中铰刀利用自适应浮动组件根据盲孔的倾斜情况进行自适应调节伸入的角度,确保其深入角度与盲孔的倾斜角度一致;(5)控制铰刀完全伸入盲孔后,将将铰刀退出至铰刀倒角与孔端面贴合处,并利用气动夹爪组件夹紧使其复位;(6)通过旋转组件将支架转动
180
°
后,使工件另一面正对所述去毛刺组件,重复步骤(3),完成对通孔另一半的去毛刺;(7)将铰刀退出,并利用气动夹爪组件夹紧使其复位,同时控制支撑件下降,并利用传动辊组对完成加工的工件进行下料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
通过控制用于安装铰刀的移动板可以在前后

上下

左右三个维度的移动,以及利用自润滑关节轴承实现传动杆在角度方向的自由调节,利用自润滑关节轴承外特殊的内
外框体及连杆设计实现传动杆在径向的自由调节,从而实现了铰刀在五个维度可以根据待打磨孔道的角度和位置进行自适应的调节,确保完成顺利打磨的同时,不会损伤深孔以及铰刀卡死现象的发生;
2、
在每次打磨完成后,利用气动夹爪组件使该浮动的铰刀可自动复位,满足去除毛刺前的重复定位精度要求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深孔径向和角度同时浮动的去毛刺装置的正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深孔径向和角度同时浮动的去毛刺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深孔径向和角度同时浮动的去毛刺装置的自适应浮动组件的正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深孔径向和角度同时浮动的去毛刺装置的自适应浮动组件的主视图

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7]如图1‑
图4所示,一种深孔径向和角度同时浮动的去毛刺装置,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载台组件
10
和去毛刺组件
20
;所述去毛刺组件
20
包括可相对所述载台组件
1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深孔径向和角度同时浮动的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载台组件(
10
)和去毛刺组件(
20
);所述去毛刺组件(
20
)包括可相对所述载台组件(
10
)移动的底板(
21
),所述底板(
21
)上设置有可相对其水平移动的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上设置第一伺服电机组件(
23
)和自适应浮动组件(
22
),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组件(
23
)通过万向联轴器(
26
)连接有穿过所述自适应浮动组件(
22
)的传动杆(
24
),所述传动杆(
24
)的前端连接有铰刀(
25
);所述自适应浮动组件(
22
)包括自润滑关节轴承(
223
),所述自润滑关节轴承(
223
)外依次设置有内框体(
222
)和外框体(
221
),所述自润滑关节轴承(
223
)上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

穿过所述内框体(
222
)并连接至所述外框体(
221
)的第一连杆(
227
),且所述外框体(
221
)与所述第一连杆(
227
)的连接处设置有腰型槽(
226
),所述内框体(
222
)上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

与所述第一连杆(
227
)相垂直并连接至所述外框体(
221
)的第二连杆(
224
),且所述自润滑关节轴承(
223
)与所述内框体(
222
)之间的第一连杆(
227
)上

所述内框体(
222
)与外框体(
221
)之间的第二连杆(
224
)上均设置有支撑弹簧组件(
225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孔径向和角度同时浮动的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
21
)靠近所述载台组件(
10
)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传动杆(
24
)的气动夹爪组件(
27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深孔径向和角度同时浮动的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台组件(
10
)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多个传动辊组(
14
)和用于抬升工件(
11
)的支撑件(
12
)所述支架的底部还设置有用驱动其旋转的旋转组件(
15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深孔径向和角度同时浮动的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一侧还设置有可相对其移动的滚动毛刷组件(
13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深孔径向和角度同时浮动的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夹爪组件(
27
)的夹持部设置有圆弧状倾斜导角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孔径向和角度同时浮动的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
21
)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移动板水平移动的第二伺服电机组件(
29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深孔径向和角度同时浮动的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
21
)下方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幸明吕荣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海通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