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钻针,包括:一钻柄以及一钻身,钻身连接于钻柄的一端,钻身外周面设有至少两呈螺旋状的钻屑排出沟槽,以及与所述至少两钻屑排出沟槽相对应的至少两外缘面,所述至少两钻屑排出沟槽及所述至少两外缘面交错设置,每一钻屑排出沟槽的两侧分别定义为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第一侧形成有切削刀刃,所述至少两外缘面皆为单弧面,使得钻身的外缘面形成平整而无高度差的弧面,能有效的改善钻孔扯胶的问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良钻针,尤指一种适用于软性印刷电路板(FPC)、软硬复合 板等板材钻孔的改良钻针。
技术介绍
钻针可用于软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FPCB)的钻孔, 一般钻针厂所设计的钻针都是有逃隙的设计,其目的是减少钻针与孔壁的接触面积,降低 因钻针与孔壁磨擦产生的高热,而使铜箔本身的接着胶或下垫板的残屑,因熔融而污染孔 壁。但也因为这个逃隙设计,使熔融态的胶渣得以累积而无法顺利排出,等累积至一定的厚 度时就会挤压孔壁,甚至熔融态的胶渣还会残留在孔壁中。再者,而某些特定的铜材在钻孔、镀铜后,会有因钻孔扯胶而造成孔铜与原铜材间 导通不良的情形,而这对通孔的信赖度有一定的影响。于是,本专利技术人有感上述缺陷的可改善,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 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钻针,可改善钻孔扯胶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良钻针,包括一钻柄;以及一钻 身,其连接于该钻柄的一端,该钻身远离该钻柄的一端形成一钻尖,该钻身外周面设有至少 两呈螺旋状的钻屑排出沟槽,以及与所述至少两钻屑排出沟槽相对应数目的至少两外缘 面,所述至少两钻屑排出沟槽及所述至少两外缘面交错设置,每一钻屑排出沟槽的两侧分 别定义为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该第一侧形成有切削刀刃,所述至少两外缘面皆为单弧面。本技术另提供一种改良钻针,包括一钻柄;以及一钻身,其连接于该钻柄的 一端,该钻身远离该钻柄的一端形成一钻尖,该钻身外周面设有至少两呈螺旋状的钻屑排 出沟槽,以及与所述至少两钻屑排出沟槽相对应数目的至少两外缘面,所述至少两钻屑排 出沟槽及所述至少两外缘面交错设置,每一钻屑排出沟槽的两侧分别定义为一第一侧及一 第二侧,该第一侧形成有切削刀刃,所述至少两外缘面皆为单弧面,所述每一外缘面形成于 相邻的两钻屑排出沟槽之间,所述每一外缘面的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相邻的两钻屑排出沟 槽两者之一的第一侧及两者另一的第二侧。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本技术的钻针采用无逃隙的设计,亦即将钻身的外缘面设计为单弧面,使得 钻身的外缘面形成平整而无高度差的弧面,借此,能有效的改善钻孔扯胶的问题,进而避免 因钻孔扯胶而造成孔铜与原铜材间导通不良的情形发生。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 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改良钻针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改良钻针的前视图;图3为本技术改良钻针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改良钻针的剖视图。主要元件附图标记说明10 钻柄20 钻身21 钻尖22钻屑排出沟槽221 第一侧222 第二侧23外缘面24切削刀刃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良钻针,较佳者为以硬度高耐磨性强的 碳化钨(Tungsten Carbide, WC)等材质制成,该钻针的钻径小于等于0. 3mm为较佳,该钻针 包括一钻柄10以及一钻身20,该钻柄10为一圆形杆体该钻柄10可提供钻孔工具的夹头固 定之用。该钻身20连接于该钻柄10的一端,该钻身20远离该钻柄10的一端形成一钻尖 21。该钻针可为双刃型,亦可为三刃型或四刃型等多刃型的构造,在本实施例中,该钻针为 双刃型,该钻身20外周面设有至少两呈螺旋状的钻屑排出沟槽22,以及与所述至少两钻屑 排出沟槽22相对应数目的至少两外缘面23。所述至少两钻屑排出沟槽22及所述至少两外 缘面23交错设置,每一外缘面23形成于相邻的两钻屑排出沟槽22之间,所述至少两钻屑 排出沟槽22及所述至少两外缘面23由钻身20的钻尖21延伸至与钻柄10连接处。每一钻屑排出沟槽22的两侧分别定义为一第一侧221及一第二侧222,该第一侧 221形成有切削刀刃24。所述至少两外缘面23皆为单弧面,亦即每一外缘面(单弧面)23 的两侧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钻屑排出沟槽22两者之一的第一侧221及两者另一的第二侧 222,使得钻针钻身20的外缘面23形成平整而无高度差的弧面,亦即形成无逃隙的设计。在同一张铜箔上,分别以一般钻针(有逃隙)与本技术的无逃隙钻针各钻 2000孔,并以“镀铜后切片图”与“钻孔后蚀刻图”来比较两种钻针扯胶的程度由实际的扯 胶测试可看出,在相同的作业条件下,本技术无逃隙的钻针确实能改善特殊铜材的扯 胶状况。但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非局限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故 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等效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技术的保护 范围内,特此声明。权利要求一种改良钻针,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钻柄;以及一钻身,其连接于该钻柄的一端,该钻身远离该钻柄的一端形成一钻尖,该钻身外周面设有至少两呈螺旋状的钻屑排出沟槽,以及与所述至少两钻屑排出沟槽相对应数目的至少两外缘面,所述至少两钻屑排出沟槽及所述至少两外缘面交错设置,每一钻屑排出沟槽的两侧分别定义为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该第一侧形成有切削刀刃,所述至少两外缘面皆为单弧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钻针,其特征在于,该钻针的钻径小于等于0.3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钻针,其特征在于,该钻柄为一圆形杆体。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钻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钻屑排出沟槽及所述至少 两外缘面由该钻身的钻尖延伸至与该钻柄连接处。5.一种改良钻针,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钻柄;以及一钻身,其连接于该钻柄的一端,该钻身远离该钻柄的一端形成一钻尖,该钻身外周面 设有至少两呈螺旋状的钻屑排出沟槽,以及与所述至少两钻屑排出沟槽相对应数目的至少 两外缘面,所述至少两钻屑排出沟槽及所述至少两外缘面交错设置,每一钻屑排出沟槽的 两侧分别定义为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该第一侧形成有切削刀刃,所述至少两外缘面皆为 单弧面,所述每一外缘面形成于相邻的两钻屑排出沟槽之间,所述每一外缘面的两侧分别 连接于所述相邻的两钻屑排出沟槽两者之一的第一侧及两者另一的第二侧。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良钻针,其特征在于,该钻针的钻径小于等于0.3mm。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良钻针,其特征在于,该钻柄为一圆形杆体。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良钻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钻屑排出沟槽及所述至少 两外缘面由该钻身的钻尖延伸至与该钻柄连接处。专利摘要一种改良钻针,包括一钻柄以及一钻身,钻身连接于钻柄的一端,钻身外周面设有至少两呈螺旋状的钻屑排出沟槽,以及与所述至少两钻屑排出沟槽相对应的至少两外缘面,所述至少两钻屑排出沟槽及所述至少两外缘面交错设置,每一钻屑排出沟槽的两侧分别定义为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第一侧形成有切削刀刃,所述至少两外缘面皆为单弧面,使得钻身的外缘面形成平整而无高度差的弧面,能有效的改善钻孔扯胶的问题。文档编号B23B51/00GK201702419SQ20102016129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5日专利技术者洪瑞彬 申请人:嘉联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钻针,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钻柄;以及一钻身,其连接于该钻柄的一端,该钻身远离该钻柄的一端形成一钻尖,该钻身外周面设有至少两呈螺旋状的钻屑排出沟槽,以及与所述至少两钻屑排出沟槽相对应数目的至少两外缘面,所述至少两钻屑排出沟槽及所述至少两外缘面交错设置,每一钻屑排出沟槽的两侧分别定义为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该第一侧形成有切削刀刃,所述至少两外缘面皆为单弧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瑞彬,
申请(专利权)人:嘉联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