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过渡装置的周转托盘辊筒线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81562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1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带过渡装置的周转托盘辊筒线系统,包括出料辊筒线,传送托盘;侧部辊筒线,将托盘传送至出料辊筒线上,侧部辊筒线的传送方向与出料辊筒线的传送方向垂直;拉板机构,出料辊筒线的一侧具备缺口,侧部辊筒线的端口具备与缺口对接的空缺部,缺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过渡装置的周转托盘辊筒线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辊筒线领域,具体涉及带过渡装置的周转托盘辊筒线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由若干个辊筒组成的辊筒线是非标自动化率领域常用的基础机构

托盘也是车间一种常见物品,它自身上表面可以承载较多

较高的工件,通过自身侧面也有叉孔,方便叉车对其进行周转

有时候托盘也要随辊筒线周转,以达到更高程度的自动化

[0003]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说明书
CN218433353U
公开了一种互感器器身装配流水线体

包括分别由多根动力输送辊筒构成的第一器身装配流水线
、S
型周转流水线以及返工回流线

这种流水线就涉及托盘的跨流水线周转,但它的对接就是简单的辊筒线对接,没有特别的针对性设计

[0004]如果托盘自身尺寸

质量较大,托盘在不同的流水线之间的跨越

过渡就存在问题,中间存在一段时间两条流水线对托盘的接触面积不足

压力不足

作用力不足最终导致托盘停滞在此处,会破坏整个流水线的连贯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带过渡装置的周转托盘辊筒线系统,优化了两条辊筒线的交界处,便于大尺寸

大质量托盘从一个辊筒线顺利过渡到另一个辊筒线,对托盘自动钩取,从而保证现场自动化生产线的连贯性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带过渡装置的周转托盘辊筒线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带过渡装置的周转托盘辊筒线系统,包括:出料辊筒线,传送托盘;侧部辊筒线,将托盘传送至出料辊筒线上,侧部辊筒线位于出料辊筒线的一侧,侧部辊筒线的传送方向与出料辊筒线的传送方向垂直;拉板机构,出料辊筒线的一侧具备缺口,侧部辊筒线的端口具备与缺口对接的空缺部,缺口

空缺部均由轴向尺寸缩短的辊筒所相对形成;拉板机构位于缺口与空缺部处;拉板机构包括具备绕水平轴摆动和水平往复平移这两个机械自由度的摆动块;摆动块的直线平移方向与侧部辊筒线传送方向平行,摆动块摆动所绕轴与出料辊筒线传送方向平行;摆动块的顶部钩住托盘底部,摆动块自身顶部背离出料辊筒线的一侧具备斜坡面

[000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主要是优化了两条辊筒线的交界处,便于大尺寸

大质量托盘从一个辊筒线顺利过渡到另一个辊筒线,从而保证现场自动化生产线的连贯性

[0009]首先,利用类似直线模组的拉板机构来对过渡过程中的托盘进行拉动,以补偿此刻辊筒作用效果不足的情况,摆动块的水平往复平移此时即起到作用

[0010]其次,利用摆动块的的摆动自由度与斜坡面,使得摆动块可以自动钩住托盘,往复运动中的摆动块只能对托盘进行单向送料

因为斜坡面与托盘底部接触时,摆动块会自动
转动一定角度,实现避让,托盘与摆动块两者是相对滑移的,只有当摆动块运动到托盘底部边沿并钩住托盘,并且再回程时,才对托盘进到拉动作用

[0011]再次,缺口

空缺部相当于挖出的空间,正好将拉板机构嵌入其中,又保证托盘时时刻刻又有足够的辊筒所接触

拉板机构的运动行程能兼顾到托盘整个过渡过程

[0012]最后,出料辊筒线就是便于输出满载的托盘,而中途插入的侧部辊筒线则便于持续送入空托盘,保证这是一个连贯的过程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按辊筒自身轴长分类,侧部辊筒线由相互平行的第一辊筒

第二辊筒共两种辊筒构成,第二辊筒的轴长等于侧部辊筒线的宽度,第一辊筒的轴长短于第二辊筒的轴长;侧部辊筒线同一宽度位置的两排第一辊筒之间构成了空缺部,侧部辊筒线的两端均具备空缺部;沿俯视视角,侧部辊筒线呈
H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侧部辊筒线主要靠托住托盘底面的两边,这也方便暴露出一部分托盘底面,便于与叉车叉臂接触

而第二辊筒又保证了侧部辊筒线的整体性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按辊筒自身轴长分类,出料辊筒线由相互平行的第三辊筒

第四辊筒

第五辊筒共三种辊筒构成,第三辊筒的轴长等于出料辊筒线的宽度,第三辊筒

第四辊筒

第五辊筒各自的轴长渐短;第三辊筒

第四辊筒

第五辊筒在背离侧部辊筒线的一端均齐平,第四辊筒与第三辊筒轴端之间空间构成缺口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出料辊筒线通过各种长短不一的辊筒,也是为了兼顾两大条件,既要保证托盘有足够的辊筒进行接触承托,又要让出空间,给拉板机构布局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第五辊筒与第三辊筒轴端之间空间构成空隙部,空隙部至少为两处,空隙部供叉车的叉臂进出,侧部辊筒线沿自身传送方向的投影不与空隙部相交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出料辊筒线的空隙部也是为了给叉车的叉臂让出空间路径,这里相当于最终的出料口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第四辊筒的轴长大于第三辊筒的轴长的一半,第五辊筒的轴长小于第三辊筒的轴长的一半

[00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五辊筒更短是考虑了叉臂要插住托盘的大部分位置,重心要涵盖在内,托盘和托盘上的物品才不会倾倒

第四辊筒相对长一些是因为托板机构是钩住托盘的一边,这样设计已足够将托盘完全拉至出料辊筒线上了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缺口的开口宽度窄于空缺部的开口宽度,第二辊筒的数量为两根

[00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空缺部相对宽大,因为要容纳叉车的两个叉臂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出料辊筒线

侧部辊筒线的侧面装有动力包,动力包里设有旋转电机,出料辊筒线

侧部辊筒线各自的辊筒具备与旋转电机连接的链轮;出料辊筒线

侧部辊筒线各自辊筒上套有径向外凸的箍环

[002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出料辊筒线

侧部辊筒线具备主动旋转力,驱动托盘前行

箍环起到控制托盘左右位置的作用,避免托盘与辊筒线边沿剐蹭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拉板机构包括水平的丝杆,丝杆穿有滑座,滑座还穿
有导杆,导杆平行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带过渡装置的周转托盘辊筒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出料辊筒线,传送托盘;侧部辊筒线,将托盘传送至出料辊筒线上,所述侧部辊筒线位于出料辊筒线的一侧,所述侧部辊筒线的传送方向与出料辊筒线的传送方向垂直;拉板机构,所述出料辊筒线的一侧具备缺口,所述侧部辊筒线的端口具备与缺口对接的空缺部,所述缺口

空缺部均由轴向尺寸缩短的辊筒所相对形成;所述拉板机构位于缺口与空缺部处;所述拉板机构包括具备绕水平轴摆动和水平往复平移这两个机械自由度的摆动块;所述摆动块的直线平移方向与侧部辊筒线传送方向平行,所述摆动块摆动所绕轴与出料辊筒线传送方向平行;所述摆动块的顶部钩住托盘底部,所述摆动块自身顶部背离出料辊筒线的一侧具备斜坡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过渡装置的周转托盘辊筒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按辊筒自身轴长分类,所述侧部辊筒线由相互平行的第一辊筒

第二辊筒共两种辊筒构成,所述第二辊筒的轴长等于侧部辊筒线的宽度,所述第一辊筒的轴长短于第二辊筒的轴长;所述侧部辊筒线同一宽度位置的两排第一辊筒之间构成了空缺部,所述侧部辊筒线的两端均具备空缺部;沿俯视视角,所述侧部辊筒线呈
H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过渡装置的周转托盘辊筒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按辊筒自身轴长分类,所述出料辊筒线由相互平行的第三辊筒

第四辊筒

第五辊筒共三种辊筒构成,所述第三辊筒的轴长等于出料辊筒线的宽度,所述第三辊筒

第四辊筒

第五辊筒各自的轴长渐短;所述第三辊筒

第四辊筒

第五辊筒在背离侧部辊筒线的一端均齐平,所述第四辊筒与第三辊筒轴端之间空间构成缺口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过渡装置的周转托盘辊筒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辊筒与第三辊筒轴端之间空间构成空隙部,所述空隙部至少为两处,所述空隙部供叉车的叉臂进出,所述侧部辊筒线沿自身传送方向的投影不与空隙部相交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雪祎刘松涛杨玉杰高玉山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小野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