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多用户分子通信系统接收方检测间隔优化方法
[0001]本申请属于分子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多用户分子通信系统接收方检测间隔优化方法
。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与人类对通信需求的进一步提高,分子通信开始占据了通信领域的一席之地,成为了生物
、
环境保护
、
微观通信等方面的重要通信手段,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满足人们在生物环境内的通信需求,从而实现生物研究
、
医疗救护
、
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应用
。
分子通信是一种利用分子来传输信息的通信形式,被用在纳米机械和纳米机器人之间以及纳米机械和大型机器之间传输信息,还被用来在纳米机器人和细胞之间进行信息传输
。
分子通信网络在生物
、
医学领域中最重要的应用之一是人体内药物递送,为生物纳米材料的网络化奠定了基础
。
对于分子通信的潜在应用,如人类细胞治疗和靶向药物输送,实际的分子通信信道并不理想,异常扩散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移动多用户分子通信系统接收方检测间隔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多用户分子通信系统接收方检测间隔优化方法,包括:根据异常扩散下的移动多用户分子通信系统中的时变信道脉冲响应函数,推导异常扩散下的移动多用户分子通信系统的平均误码率;以接收方开始检测时间和结束检测时间为优化变量,以最小化每条通信链路上误码率为目标,建立针对接收方检测间隔的多变量优化模型;采用基于梯度投影和替代搜索的优化算法对针对接收方检测间隔的多变量优化模型进行求解,获得接收方的最优检测间隔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多用户分子通信系统接收方检测间隔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方检测间隔的多变量优化模型,公式表示如下:
s.t.:0≤t1<
t2≤Wt
s
其中,
P
e
(t1,t2)
为目标函数,
θ
k
表示分配给每个目标函数的权重,
t1为开始检测时间,
t2为结束检测时间,
K
表示移动多用户分子通信系统中发送方的数量,表示第
k
个发送方对应的平均误码率,
W
表示一个时隙内的采样数量,每个采样间隔时长为
t
s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多用户分子通信系统接收方检测间隔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基于梯度投影和替代搜索的优化算法对针对接收方检测间隔的多变量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包括:步骤
3.1、
初始化接收方检测间隙的开始时间
、
结束时间
、
终止变量和最大迭代次数;步骤
3.2、
开始进行迭代,以当前迭代次数对应的接收方开始检测时间和结束检测时间,计算目标函数的梯度;步骤
3.3、
判断目标函数的梯度是否小于终止变量,如果是则将当前迭代次数对应的接收方开始检测时间作为下一次迭代的接收方开始检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珍,孙杰,蒋骥,张智超,胡萍,张书彬,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