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机的纵向传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8897 阅读:3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秧机的纵向传送机构,包括输入端连接在插秧机进料箱横向传送杆上的传送臂、传送杆套、传送杆和传送连杆,传送杆套设置有杆段和套段,传送杆套的杆段与传送臂铰接,传送杆套的套段内滑动安装有传送杆,传送杆的输出端与上送秧轮轴组件的前向连接臂铰接;上送秧轮轴组件的后向连接臂与下送秧轮轴组件的后向连接臂通过传送连杆连接,上送秧轮轴组件的后向连接臂、传送连杆和下送秧轮轴组件的后向连接臂形成四连杆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四连杆机构,由进料箱的横向传送杆带动传送臂、传送杆套,继而推动传送杆,带动上送秧轮轴组件,同时通过传送连杆同步带动下送秧轮轴组件,使上送秧轮轴组件和下送秧轮轴组件同时运转,保证插秧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插秧机的传送机构,特别涉及一种插秧机的纵向传送机构
技术介绍
传统插秧机的纵向传送系统一般为链轮、链条方式,例如日本久保田、韩国东洋 插秧机。由于插秧机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各种运动机构常常在水、泥浆中运转,所以上述采 用链轮、链条传动方式的插秧机纵向传送时极易产 生冲击、卡滞和不滑快,其次,这种机构 比较复杂,不便于制造和维修,润滑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滑快、无卡 滞现象且便于制造与维修的插秧机的纵向传送机构。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插秧机的纵 向传送机构,包括上送秧轮轴组件和下送秧轮轴组件,所述上送秧轮轴组件和所述下送秧 轮轴组件均包括横截面为正六方形的送秧轮轴、支撑所述送秧轮轴的左、右支架、安装在所 述送秧轮轴上的多个送秧轮,所述上送秧轮轴组件的送秧轮轴和所述下送秧轮轴组件的送 秧轮轴在同侧端部对应支架的外侧均包括安装在所述送秧轮轴上的定向离合器、安装在所 述定向离合器上的轴套和固定连接在所述轴套上的后向连接臂;所述上送秧轮轴组件的轴 套上还固接有前向连接臂并且在其外面套装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钩在对应的支架上, 另一端钩在所述前向连接臂上;该纵向传送机构还包括输入端连接在插秧机进料箱横向传 送杆上的传送臂、传送杆套、传送杆和传送连杆,所述传送杆套设置有杆段和套段,所述传 送杆套的杆段与所述传送臂铰接,所述传送杆套的套段内滑动安装有所述传送杆,所述传 送杆的输出端与所述前向连接臂铰接;所述上送秧轮轴组件的后向连接臂与所述下送秧轮 轴组件的后向连接臂通过所述传送连杆连接,所述上送秧轮轴组件的后向连接臂、所述传 送连杆和所述下送秧轮轴组件的后向连接臂形成四连杆机构。所述前向连接臂上固接有手柄。所述定向离合器为滚柱式定向离合器。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应用四连杆机构,由进料箱的横向传送杆带动 传送臂、传送杆套,继而推动传送杆,带动上送秧轮轴组件,同时通过传送连杆同步带动下 送秧轮轴组件,使上送秧轮轴组件和下送秧轮轴组件同时运转,保证插秧准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上送秧轮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轴套及其上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俯视图。图中1、传送臂,2、传送杆套,3、传送杆,4、上送秧轮轴组件,4-1、左支架,4-2、送 秧轮,4-3、扭簧,4-4、右支架,4-5、滚柱式定向离合器,4-7、轴套,4-8、前向连接臂,4-9、送 秧轮轴,4-10、后向连接臂,4-11、把手,5、传送连杆,6、下送秧轮轴组件。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 图4,本专利技术一种插秧机的纵向传送机构,包括传送臂1、传送杆套2、 传送杆3、上送秧轮轴组件4、传送连杆5和下送秧轮轴组件6。请参阅图2,上送秧轮轴组件4包括横截面为正六方形的送秧轮轴4-9和左、右支 架4-1、4-4,送秧轮轴4-9安装在左右支架4-1、4-4上,送秧轮轴4_9上安装有多个送秧轮 4-2 ;在送秧轮轴4-9的右端部、右支架的外侧安装有滚柱式定向离合器4-5,滚柱式定向离 合器4-5的星轮内孔形状与送秧轮轴4-9的外表面形状适配,滚柱式定向离合器4-5的外 表面上安装有轴套4-7,轴套4-7上固接有前向连接臂4-8和后向连接臂4-10,前向连接臂 4-8和后向连接臂4-10错开一定角度,轴向上有一定间距,轴套4-7外面套装有扭簧4-3, 扭簧4-3的一端钩在右支架4-4上,另一端钩在前向连接臂4-8上。右支架4-4的下部向 外延伸至扭簧4-3的外面,对扭簧4-3有限位的作用。上述滚柱式定向离合器4-5可用楔 块式定向离合器代替。下送秧轮轴组件6的结构与上送秧轮轴组件4不同的是轴套上只有后向连接臂 没有前向连接臂,轴套上没有扭簧,其余结构与上送秧轮轴组件4的结构相同。传送臂1的输入端连接在插秧机进料箱横向传送杆上;传送杆套2包括同轴的杆 段和套段,杆段与纵向传送臂1的输出端铰接,套段内插装传送杆3,传送杆3可在传送杆套 2的套段内滑动,传送杆3的输出端与上送秧轮轴组件4的前向连接臂4-8铰接,传送臂1、 传送杆套2、传送杆3和前向连接臂4-8形成一准四连杆机构。上送秧轮轴组件4的后向连接臂4-10与下送秧轮轴组件6的后向连接臂通过传 送连杆5连接,上送秧轮轴组件4的后向连接臂4-10、传送连杆5和下送秧轮轴组件6的后 向连接臂形成一四连杆机构。前向连接臂4-8上固接有把手4-11,可手动自由调节上、下送秧轮轴组件。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请参见图1,传送臂1由进料箱横向传送杆提供动力绕中心A顺时针转33度,从而 推动传送杆套2、传送杆3向右运动,驱使前向连接臂4-8带动轴套4-7逆时针旋转,轴套 4-7带动定向离合器逆时针旋转,此时定向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定向离合器45带动送秧 轮轴4-9及其上的送秧轮逆时针旋转,即上送秧轮轴组件4绕中心B逆时针旋转,扭簧4-3 被旋紧,储存能量,上送秧轮轴组件4上的后向连接臂4-10带动传送连杆5,驱使下送秧轮 轴组件6上的后向连接臂带动下送秧轮轴组件6绕中心C逆时针旋转,下送秧轮轴组件6 的动作原理与上送秧轮轴组件4的动作原理相同。传送臂1由进料箱横向传送杆提供动力绕中心A逆时针转33度,传送臂1和传送 杆套2回到初始状态;扭簧4-3被放松,释放能量,推动前向连接臂4-8顺时针旋转复位,轴 套4-7、后向连接臂4-10和定向离合器的外环在前向连接臂4-8的带动下复位,此时定向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送秧轮轴4-9及其上的送秧轮保持静止不动;后向连接臂4-10带动传 送连杆5,传送连杆5带动下送秧轮轴组件6上的后向连接臂、轴套顺时针旋转复位,下送秧 轮轴组件6的动作原理与上送秧轮轴组件4的动作原理相同。重复上述运动,使上送秧轮轴组件4上的送秧轮和下送秧轮轴组件6上的送秧轮间歇逆时针转动。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特点是连杆机构。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 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 以作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一种插秧机的纵向传送机构,包括上送秧轮轴组件和下送秧轮轴组件,所述上送秧轮轴组件和所述下送秧轮轴组件均包括横截面为正六方形的送秧轮轴、支撑所述送秧轮轴的左、右支架、安装在所述送秧轮轴上的多个送秧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送秧轮轴组件的送秧轮轴和所述下送秧轮轴组件的送秧轮轴在同侧端部对应支架的外侧均包括安装在所述送秧轮轴上的定向离合器、安装在所述定向离合器上的轴套和固定连接在所述轴套上的后向连接臂;所述上送秧轮轴组件的轴套上还固接有前向连接臂并且在其外面套装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钩在对应的支架上,另一端钩在所述前向连接臂上;该纵向传送机构还包括输入端连接在插秧机进料箱横向传送杆上的传送臂、传送杆套、传送杆和传送连杆,所述传送杆套设置有杆段和套段,所述传送杆套的杆段与所述传送臂铰接,所述传送杆套的套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秧机的纵向传送机构,包括上送秧轮轴组件和下送秧轮轴组件,所述上送秧轮轴组件和所述下送秧轮轴组件均包括横截面为正六方形的送秧轮轴、支撑所述送秧轮轴的左、右支架、安装在所述送秧轮轴上的多个送秧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送秧轮轴组件的送秧轮轴和所述下送秧轮轴组件的送秧轮轴在同侧端部对应支架的外侧均包括安装在所述送秧轮轴上的定向离合器、安装在所述定向离合器上的轴套和固定连接在所述轴套上的后向连接臂;所述上送秧轮轴组件的轴套上还固接有前向连接臂并且在其外面套装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钩在对应的支架上,另一端钩在所述前向连接臂上;该纵向传送机构还包括输入端连接在插秧机进料箱横向传送杆上的传送臂、传送杆套、传送杆和传送连杆,所述传送杆套设置有杆段和套段,所述传送杆套的杆段与所述传送臂铰接,所述传送杆套的套段内滑动安装有所述传送杆,所述传送杆的输出端与所述前向连接臂铰接;所述上送秧轮轴组件的后向连接臂与所述下送秧轮轴组件的后向连接臂通过所述传送连杆连接,所述上送秧轮轴组件的后向连接臂、所述传送连杆和所述下送秧轮轴组件的后向连接臂形成四连杆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军时强刘琦薛政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内燃机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