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秧机的送秧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农业机械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插秧机的送秧装置。技术背景现有水稻机械化移载所用插秧机的送秧装置,大部分采用链条连接的棘轮,如中国2007年3月14日公开专利申请号为200610071543. 8的专利申请所述步行水田作业机中的棘轮,但是这种送秧机构通常用于传送平毯状秧苗,由于使用钵形毯状秧苗育秧盘育秧具有更多优点,因此采用钵形毯状秧苗育秧盘育秧被快速推广应用,在采用钵形毯状秧苗育秧盘育秧后插秧机原有的送秧机构不能满足钵形毯状秧苗的精确输送的要求,送秧效果不好,不能及时、准确的送秧,漏秧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保证送秧及时精确的要求、送秧质量稳定、并能提高送秧可靠性的插秧机的送秧装置。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技术方案是一种插秧机的送秧装置,该插秧机的送秧装置包括载秧台及安装在载秧台上的双排滚轮送秧结构,双排滚轮送秧结构包括主动送秧轮轴、从动送秧轮轴、单向轴承I、单向轴承II、连接板、多个支架I、多个支架II及多个滚轮,每一滚轮包括带有突齿的圆筒形主体部及设置在主体部圆周上的至少两道齿形突起,同一滚轮上的同一道齿形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秧机的送秧装置,该插秧机的送秧装置包括载秧台(11)及安装在载秧台(11)上的双排滚轮送秧结构,其特征在于,双排滚轮送秧结构包括主动送秧轮轴(4)、从动送秧轮轴(8)、单向轴承I (3)、单向轴承II (9)、连接板(7)、多个支架I (5)、多个支架II (10)及多个滚轮(1),每一滚轮(1)包括带有突齿的圆筒形主体部(12)及设置在主体部(12)圆周上的至少两道齿形突起(13),同一滚轮(1)上的同一道齿形突起(13)的相邻三齿的齿顶圆弧长度(L1)与配套秧盘横向相邻两穴钵体(15)的间距(L2)相等,主动送秧轮轴 (4)通过多个支架I (5)支撑定位在载秧台(11)上,主动送秧轮轴(4) 一端穿过单向轴承 I (3)后装有一排滚轮(1),从动送秧轮轴(8)设置在主动送秧轮轴(4)的下侧并通过连接板(7)与主动送秧轮轴(4)连接,从动送秧轮轴(8)通过多个支架II (10)支撑定位在载秧台(11)上,从动送秧轮轴(8 ) —端穿过单向轴承II (9 )后装有一排滚轮(1)。2.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新周,郑长鹏,覃文龙,詹微丽,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