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家颖专利>正文

一种乘用车的可伸缩后行李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7037 阅读:3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乘用车的可伸缩后行李箱,主要包括后行李箱的掀门、掀门托架组件、移动门组件、支承梁组件、活动臂组件、折叠板组件、防护组件、遮篷组件、锁梁组件、人工伸缩或电动伸缩组件、LED灯组等构成,实现后行李箱的伸展与收回,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变厢乘用车,该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使小型车兼顾大空间后行李箱的使用,解决小型车后方碰撞防护能力偏弱的缺点,与中高级车的大空间后行李箱相比,由于在平时多数时间不使用大空间后行李箱时,该后行李箱为收回状态,变成小空间后行李箱,可以减少车内空调能耗,适应拥挤或狭窄路况等,而且设计细节巧妙,灵活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乘用车的可伸缩后行李箱,特别是涉及一种乘用车后行李箱的掀 背式车型的乘用车。
技术介绍
当前世界各国乘用车中的微型车(A00级)、小型车(AO级)、紧凑型车,包括中国 俗称的“两厢车”,由于在节能、小排量、环保等的优势,上述车型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 青睐,这也是世界近年来乘用车的重要发展趋势。但是,小型的乘用车也有后行李箱储物空 间小,车后方碰撞防护能力相对偏弱等缺点。同时,中高级车(这里主要指三厢车)除了价 格昂贵之外,其占地面积大、大空间后行李箱在夏冬天气车内空调能耗多、在商品房小区停 放不方便、繁华街道拥挤驾驶不自如和道路多狭窄的老城区车体调头不方便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中高级车和小型的乘用车的缺点,该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乘用车的可伸缩 后行李箱,目的是在使用大空间后行李箱的时候,才把后行李箱伸展拉出,平时在多数时间 不使用后行李箱的时候,后行李箱为收回状态,变成小行李箱即可,而且能缩短乘用车的总长。该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乘用车的后行李箱主要有掀门、掀门托架组件、移动门组 件、支承梁组件、活动臂组件、折叠板组件、防护组件、遮篷组件、人工伸缩或电动伸缩组件、 锁梁组件等。其中包括后行李箱掀门的上端通过掀门铰链与车顶尾部的车顶横梁顶部或侧部 连接,掀门托架组件通过托架铰链与车顶横梁的底部或内侧连接,支承梁组件分为可移动 支承梁和固定支承梁两部分,移动门组件的下端焊接在可移动支承梁的顶部,活动臂组件 为对称设置在支承梁组件的左右两端,可移动支承梁左右两端通过折叠式的活动臂组件与 固定支承梁左右两端连接,折叠板组件通过移动门组件内侧的折叠板铰链与可移动支承梁 的顶部连接,防护组件设置在后行李箱的左右两侧和底部区域,车顶横梁的左右两端通过 防护组件与固定支承梁连接,防护组件和固定支承梁通过钢索与可移动支承梁的两侧连 接,遮篷组件围绕在后行李箱的上下左右区域,掀门托架组件通过遮篷组件与防护组件、支 承梁组件、车顶横梁连接,可移动支承梁与固定支承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套锁梁组件,后 行李箱通过人工手动或一套电动伸缩组件收回和展开。其中,后行李箱为收回状态时,掀门下端的掀门锁与移动门组件底部的锁钩配合 锁紧,可移动支承梁和固定支承梁合拢紧贴在一起,活动臂组件中的活动臂为折叠状态,折 叠板组件折叠收回在移动门组件的内侧,防护组件的钢索、遮篷组件中的防水布和护栏为 收回状态,后行李箱为展开状态时,掀门托架托着掀门的边框,掀门锁与移动门组件顶端的 锁钩配合锁紧,固定支承梁与可移动支承梁之间平铺着展开的折叠板组件,后行李箱左右 两侧的活动臂组件的活动臂展开且平行排列,活动臂展开后成为乘用车底盘主梁的延伸,6防护组件的钢索、遮篷组件中的防水布和护栏为伸展状态。上述的掀门锁同现在乘用车后行李箱掀门的常用锁原理,即采用锁扣总成。其中 掀门的下部区域安装LED灯组,LED灯组可以设置刹车灯、转向灯和照明灯,后行李箱展开 时,LED灯组由低位变成高位,时尚美观。后行李箱的掀门托架组件,包括一个托架横杆,托架横杆两端对称设置有托架侧 杆,托架横杆通过托架铰链与车顶尾部的车顶横梁的底部或内侧连接,托架铰链的其中一 个合页为弧形钢片,弧形钢片与托架横杆连接,托架侧杆的内侧(即面向车体前方的一侧) 充当滚轮滑道,滚轮基座设置在移动门侧柱的顶端,滚轮基座的上端连接有滚轮,托架横杆 和两个托架侧杆的外侧(即面向后行李箱掀门的一侧)设有掀门密封胶管,掀门托架组件 可以围绕车顶横梁旋转。后行李箱的移动门组件连接在可移动支承梁顶部的面板上,包括两个移动门侧 柱对称设置在可移动支承梁的左右两端的上方,两个移动门侧柱的上端设有斜坡型托台, 两个斜坡型托台相对的一侧的顶部设有托台凸块,托台凸块起到固定掀门和托架侧杆的作 用,移动门侧柱面向车后方的一侧设有侧柱滑槽,移动门上部区域优选设有活动门,活动门 的作用是能让货物行李更好的搬运进出后行李箱,活动门、活动门隔板和移动门后板连接 两个移动门侧柱,活动门隔板和移动门后板起到稳固两个移动门侧柱的作用,活动门设在 移动门组件的上部,活动门通过活动门铰链连接活动门隔板,活动门隔板外侧连接移动门 后板,移动门后板连接在可移动支承梁的上方,活动门顶端的外侧设有掀门密封胶管,活动 门顶端设有第二锁钩,移动门后板的底部设有第一锁钩,移动门组件和可移动支承梁可以 向车体后方移动。后行李箱的支承梁组件分为可移动支承梁和固定支承梁两部分,可移动支承梁包 括第二横梁、连接块、尾横梁等组成,固定支承梁包括第一横梁、底盘主梁等组成,优选由槽 钢构成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凹槽口彼此相对,对称设置的两个底盘主梁设在后行李箱 的左右两侧,且两个底盘主梁分别位于乘用车两个后车轮的内侧,两个底盘主梁尾端的凹 槽口彼此相对,第一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嵌入两个底盘主梁尾端的凹槽口,底盘主梁尾端 的凹槽口长度略长于第一横梁的两翼板的宽度,在后行李箱收回时部分第二横梁嵌入底盘 主梁尾端凹槽口伸出的部分,凹槽口还起到固定可移动支承梁的作用。底盘主梁可以是矩 形钢或槽钢,底盘主梁的尾端的底部设有矩形钢管,该矩形钢管起到辅助支撑活动臂的作 用,该矩形钢的尾端有一个坡度,第二横梁通过连接块与尾横梁连接。后行李箱的活动臂组件是连接可移动支承梁和固定支承梁的部件,活动臂组件左 右对称设置在可移动支承梁和固定支承梁的两侧,连接关系优选为铰接,包括第一活动臂 通过第二铰链轴与第二活动臂铰接,第一活动臂的一个铰接端和垫圈嵌入第二活动臂的槽 钢内,两个垫圈分别垫在第二活动臂的槽钢上下翼板与第一活动臂连接处,第一活动臂的 另一个铰接端通过第一铰链轴与第一横梁、底盘主梁连接,其连接处由内到外为第一活动 臂、第一槽形垫片、第一横梁、底盘主梁依次镶嵌,第二活动臂通过第三铰链轴与第二横梁 铰接,其连接处由内到外为第二活动臂、第二槽形垫片、第二横梁依次镶嵌。上述槽形垫片 的两翼板、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底盘主梁铰接口钻有与穿过的铰接轴大小相适应的孔。第 一横梁两端的第一槽形垫片的凹槽口彼此相对,第二横梁两端的第二槽形垫片的凹槽口彼 此相对。第一活动臂的两个铰接端为半圆柱形状和活动臂中部为矩形钢管,该两个铰接端 设有铰链轴的大小相适应的圆管。第二活动臂的一个铰接端为半圆柱形状,该铰接端设有 铰链轴的大小相适应的圆管,第二活动臂的另一个铰接端为槽钢的凹槽,该凹槽的两翼板 钻有与第二铰链轴大小相适应的孔。第一铰链轴、第二铰链轴和第三铰链轴采用开口销或铆接或螺栓形式固定铰接 处。第二活动臂的槽钢凹槽口向着车体的外侧面,后行李箱为收回状态时,第一活动臂收回 在第二活动臂的部分凹槽内,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折叠收回在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的 凹槽内。折叠板组件是后行李箱展开后平铺在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的骨架板,该骨架 板优选为折叠形式(减少收藏空间),其中包括第一骨架的一端通过至少一个折叠板铰链 与可移动支承梁连接,第一骨架的另一端通过若干个圆弧连接片把第二骨架的骨架轴套在 圆弧内,第一骨架内设有若干个具有一定间隙的固定式龙骨或伸缩套筒式龙骨,该若干个 龙骨由连接条连接,第二骨架内设有若干个具有一定间隔空隙的固定式龙骨,该固定式龙 骨的一端连接骨架轴,该固定式龙骨的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乘用车的可伸缩后行李箱,其特征在:包括后行李箱掀门(1)的上端通过掀门铰链(12)与车顶尾部的车顶横梁(11)顶部或侧部连接,掀门托架组件(2)通过托架铰链(28)与车顶横梁(11)的底部或内侧连接,支承梁组件(4)分为可移动支承梁和固定支承梁两部分,移动门组件(3)的下端焊接在可移动支承梁的顶部,活动臂组件(5)为对称设置在支承梁组件(4)的左右两端,可移动支承梁左右两端通过折叠式的活动臂组件(5)与固定支承梁左右两端连接,折叠板组件(6)通过移动门组件(3)内侧的折叠板铰链(61)与可移动支承梁的顶部连接,防护组件(7)设置在后行李箱的左右两侧和底部区域,车顶横梁(11)的左右两端通过防护组件(7)与固定支承梁连接,防护组件(7)和固定支承梁通过钢索与可移动支承梁的两侧连接,遮篷组件(8)围绕在后行李箱的上下左右区域,掀门托架组件(2)通过遮篷组件(8)与防护组件(7)、支承梁组件(4)、车顶横梁(11)连接,可移动支承梁与固定支承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套锁梁组件(9),后行李箱通过人工手动或一套电动伸缩组件(10)收回和展开,其中,后行李箱为收回状态时,掀门(1)下端的掀门锁(13)与移动门组件(3)底部的锁钩配合锁紧,可移动支承梁和固定支承梁合拢紧贴在一起,活动臂组件(5)中的活动臂为折叠状态,折叠板组件(6)折叠收回在移动门组件(3)的内侧,防护组件(7)的钢索、遮篷组件(8)中的防水布和护栏为收回状态,后行李箱为展开状态时,掀门托架托着掀门(1)的边框,掀门锁(13)与移动门组件(3)顶端的锁钩配合锁紧,固定支承梁与可移动支承梁之间平铺着展开的折叠板组件(6),后行李箱左右两侧的活动臂组件(5)的活动臂展开且平行排列,活动臂展开后成为乘用车底盘主梁(46)的延伸,防护组件(7)的钢索、遮篷组件(8)中的防水布和护栏为伸展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家颖
申请(专利权)人:陈家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