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制动离合绞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4455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起重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双制动离合绞车,包括竖直间隔设置的左侧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制动离合绞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起重机械设备
,特别涉及能够用于大吨位起重且实现安全制动的新绞车结构,尤其是双制动离合绞车


技术介绍

[0002]绞车是用卷筒缠绕钢丝绳或链条提升或牵引重物的轻小型起重设备,其可以垂直提升

水平或倾斜拽引重物

绞车结构可单独使用,也可作起重

筑路和矿井提升等机械中的组成部件,因操作简单

绕绳量大

移置方便而广泛应用

[0003]目前在现有技术中存在多种类型的绞车结构,例如在专利申请号为
CN202320281832.X
的专利文献中就公开了一种绞车,其主要结构包括底架,所述底架上设有绞车主体

液压马达和液压工作箱,所述液压马达的输出端与绞车主体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所述液压工作箱通过油管与液压马达的进油口连接,所述底架上的一侧设有压绳机构,底架上的另一侧设有刹车机构;所述绞车主体包括通过螺丝固定于底架上的两轴承座,两所述轴承座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固定连接有呈工字型的放绳轮,所述液压马达的输出轴与传动轴的一端连接

[0004]由上述现有的绞车结构可以看出,其主要是可通过压绳机构调整缆绳的张紧度,防止靠近绞车主体处的绳缆松散,当需要停止收放绳时,通过刹车机构锁死绞车主体,实现及时停止收放绳,其进行刹车时主要是利用两刹车片配合气缸夹持卷筒的端部达到有效刹车的目的,这种制动结构在针对小吨位的设备进行制动时能够实现实现制动,但是当绞车的吨位较大时其这种结构的制动力通常很难将卷筒锁死,存在制动失效的风险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绞车结构中的制动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改进,特此提出了一种能够针对大吨位起重且实现安全制动的新绞车结构,用以更好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双制动离合绞车,包括竖直间隔设置的左侧板

右侧板,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右侧板的底部均固定安装在一底座顶部,所述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在地面或者配套的设备上,在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右侧板之间设置有一卷筒单元,在所述卷筒单元的贯通腔内部安装由左至右依次安装内置制动器

多级传动机构

内置离合器,所述内置制动器的制动器壳体固定安装在所述左侧板上,所述卷筒单元的左端通过左端圆柱滚子轴承支撑在所述制动器壳体的外侧壁上,所述卷筒单元的右端通过右端轴承支撑在所述轴承支座的外侧壁,在所述卷筒单元的右端安装有一外置制动器,所述外置制动器与所述内置制动器配合实现对所述卷筒单元的制动

[0007]本专利技术中的双制动离合绞车在工作时利用外部的马达输入动力,在马达的动力会直接传递至多级传动机构,在所述多级传动机构的作用下实现变速,变速后将动力传递至卷筒单元上,进而带动卷筒单元实现定轴旋转收绳或者放绳;当需要制动时先采用内置制
动器将动力截断,然后配合外置制动器实现对卷筒的进一步制动,从而可以匹配大吨位的快速安全制动

[0008]另外,设置的离合器可以实现控制动力的输出与输出,有效地起到空钩下放的作用

[0009]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卷筒单元包括水平设置的卷筒本体,在所述卷筒本体的内部设置有贯通其长度方向设置的贯通腔,所述贯通腔的左端内壁支撑在所述左端圆柱滚子轴承的外侧壁上

右端支撑在所述右端轴承的外侧壁上,在所述卷筒本体的左侧外侧壁上固定焊接有左侧挡板

右侧外侧壁上固定焊接有右侧挡板,在所述右侧挡板右侧的所述卷筒本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所述外置制动器

[0010]卷筒单元在旋转时依靠其两端的左端圆柱滚子轴承

右端轴承实现定轴支撑,在卷筒本体旋转的过程中可以带动缠绕在其上的钢丝绳实现收卷或者放卷,同时在卷筒本体旋转的同时其两侧的左侧挡板

右侧挡板实现对内部的钢丝绳在水平向的限位

[0011]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内置制动器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左侧板的外侧壁上的马达连接盘,在所述马达连接盘的右端穿过所述左侧板上的通孔并伸至与其固连的所述制动器壳体的左端腔体内部,在所述马达连接盘右侧的所述制动器壳体的安装腔内安装有摩擦制动机组,在所述摩擦制动机组与所述马达连接盘右端面之间的空间没安装有内置碟簧,所述内置碟簧的右端抵接在所述摩擦制动机组的左端面上

左端抵接在所述制动器壳体的右端面上,所述摩擦制动机组的右端与所述多级传动机构的对应端面相抵接

[0012]内置制动器配合整个马达连接盘实现固定,通过向摩擦制动机组内部供油或者回油实现带动对应的内置制动活塞移动,从而利用摩擦制动机组将所述多级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入端进行制动;利用内置碟簧可以起到回位的作用

[0013]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摩擦制动机组包括配合安装在所述制动器壳体的安装腔内的内置制动活塞,所述内置制动活塞的左端抵接在所述内置碟簧的右端面上,所述多级传动机构的左端伸至所述内置制动活塞右端的安装腔内并与配合套接在其上的制动摩擦片单元相配合;在所述制动器壳体及所述马达连接盘上设置有与所述活塞周边的安装腔内部相连通的内制动油道

[0014]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制动摩擦片单元包括若干个同轴安装在所述马达连接轴套的外侧壁上的制动静摩擦片

在相邻的两所述制动静摩擦片之间分别配合有制动动摩擦片,当内置制动活塞向右移动时将各所述制动静摩擦片与各所述制动静摩擦片摩擦抵紧制动

[0015]摩擦制动机组工作时利用油压带动对应的内置制动活塞进行轴向移动,通过内置制动活塞的移动可以推动对应的制动摩擦片单元中的制动静摩擦片

制动动摩擦片进行抵接,从而依靠摩擦片实现制动

[0016]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多级传动机构包括一级传动单元,所述一级传动单元包括伸至所述内置制动器的中心空间内的马达连轴套,在所述马达连轴套的花键腔内部配合安装有一级太阳轴,所述一级太阳轴的一级太阳齿轮的外围配合有若干个一级行星齿轮,各所述一级行星齿轮中心的一级行星轮轴分别与其通过轴承配合,各所述一级行星轮轴的左端外侧壁上套接有一级行星轮架支座,所述一级行星轮轴的右端均插装在对应的空心设置的一级行星架的转孔内,各所述一级行星齿轮的外侧均啮合在一与所述一级太
阳轴同轴设置的固定齿圈的内圈轮齿上,在所述固定齿圈的左侧固定安装有齿圈连接板,所述齿圈连接板的内圈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一级行星轮架支座的外侧壁上,所述齿圈连接板的左端与所述制动器壳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一级行星架套接在所述二级传动单元的动力输入端的外侧壁上

[0017]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双制动离合绞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间隔设置的左侧板

右侧板,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右侧板的底部均固定安装在一底座顶部,所述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在地面或者配套的设备上,在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右侧板之间设置有一卷筒单元,在所述卷筒单元的贯通腔内部安装由左至右依次安装内置制动器

多级传动机构

内置离合器,所述内置制动器的制动器壳体固定安装在所述左侧板上,所述卷筒单元的左端通过左端圆柱滚子轴承支撑在所述制动器壳体的外侧壁上,所述卷筒单元的右端通过右端轴承支撑在所述轴承支座的外侧壁,在所述卷筒单元的右端安装有一外置制动器,所述外置制动器与所述内置制动器配合实现对所述卷筒单元的制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制动离合绞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筒单元包括水平设置的卷筒本体,在所述卷筒本体的内部设置有贯通其长度方向设置的贯通腔,所述贯通腔的左端内壁支撑在所述左端圆柱滚子轴承的外侧壁上

右端支撑在所述右端轴承的外侧壁上,在所述卷筒本体的左侧外侧壁上固定焊接有左侧挡板

右侧外侧壁上固定焊接有右侧挡板,在所述右侧挡板右侧的所述卷筒本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所述外置制动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制动离合绞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制动器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左侧板的外侧壁上的马达连接盘,在所述马达连接盘的右端穿过所述左侧板上的通孔并伸至与其固连的所述制动器壳体的左端腔体内部,在所述马达连接盘右侧的所述制动器壳体的安装腔内安装有摩擦制动机组,在所述摩擦制动机组与所述马达连接盘右端面之间的空间没安装有内置碟簧,所述内置碟簧的右端抵接在所述摩擦制动机组的左端面上

左端抵接在所述制动器壳体的右端面上,所述摩擦制动机组的右端与所述多级传动机构的对应端面相抵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制动离合绞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传动机构包括一级传动单元,所述一级传动单元包括伸至所述内置制动器的中心空间内的马达连轴套,在所述马达连轴套的花键腔内部配合安装有一级太阳轴,所述一级太阳轴的一级太阳齿轮的外围配合有若干个一级行星齿轮,各所述一级行星齿轮中心的一级行星轮轴分别与其通过轴承配合,各所述一级行星轮轴的左端外侧壁上套接有一级行星轮架支座,所述一级行星轮轴的右端均插装在对应的空心设置的一级行星架的转孔内,各所述一级行星齿轮的外侧均啮合在一与所述一级太阳轴同轴设置的固定齿圈的内圈轮齿上,在所述固定齿圈的左侧固定安装有齿圈连接板,所述齿圈连接板的内圈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一级行星轮架支座的外侧壁上,所述齿圈连接板的左端与所述制动器壳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一级行星架套接在所述二级传动单元的动力输入端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福波渠伟峰袁立彪王鑫张俊强
申请(专利权)人:济宁元昇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