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不同负荷煤粉型锅炉的燃尽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73016 阅读:3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适用于不同负荷煤粉型锅炉的燃尽风装置,它涉及一种燃尽风装置。解决了现有使用现有燃尽风装置的煤粉型锅炉在不同负荷时尤其是低负荷运行时,燃尽风动量降低,穿透力减弱,燃尽风在流场中混合不均匀,导致烟气中飞灰可燃物含量高,NOx含量高等问题。内燃尽风风道的入口处设置有内风道阀门,中间燃尽风风道的入口处设置有中间风道阀门,外燃尽风风道的入口处设置有外风道阀门。中间燃尽风风道和外燃尽风风道的连通处设有共用风道阀门。中间燃尽风风道的入口处设置有中间风道阀门,外燃尽风风道的入口处设置有外风道阀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调整阀门开度,在高、低负荷下,在降低NOx的同时,有很好的燃烧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尽风装置,属于煤粉型锅炉燃烧

技术介绍
火力发电厂排放的NOx是三大烟气污染物(S0x,N0x及总悬浮颗粒物TSP)之一,已 经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危及生态平衡与人类的生存。目前,对于大部分未使 用燃尽风的国内现役锅炉,燃用烟煤的NOx排放水平大多在600mg/m3左右,燃用贫煤的NOx 排放水平大多在lOOOmg/m3左右,燃用低挥发份煤的NOx排放水平大多在2000mg/m3左右。 随着国家和地方环保政策的日趋严格,利用各种手段来降低锅炉的NOx排放越来越受到重 视。为降低炉膛烟气中NOx含量,常在煤粉型锅炉主燃烧区上部安装燃尽风装置,从二 次风中抽取部分空气作为燃尽风。这样,从二次风喷口经过的二次风量减少,主燃烧区域的 局部空气过量系数小于1,燃料燃烧产生了大量CO等还原性气体,主燃烧区域处于还原性 气氛,抑制了燃料型NOx的产生,进而控制了 NOx的排放总量,燃尽风与燃烧区域产生的炉膛 烟气混合,使烟气中可燃物燃烧,减少炉膛烟气中的飞灰可燃物含量。对于大部分安装燃尽风装置的煤粉型锅炉,在满负荷下,燃尽风在主燃烧区上部 喷入炉膛,可减少炉膛烟气中的飞灰可燃物含量。但是,在低负荷情况下,由于燃尽风随空 气供给的减少而相应的减少,燃尽风风量减少,风速降低,燃尽风动量降低,其穿透力相应 的降低,不能与炉膛烟气充分混合,导致飞灰中可燃物含量显著增加,锅炉效率降低,经济 效益偏差。如果在低负荷时停止使用燃尽风装置,就会导致炉膛烟气中NOx含量显著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使用现有燃尽风装置的煤粉型锅炉在不同负荷时尤其是低负荷运 行时,燃尽风动量降低,穿透力减弱,燃尽风在流场中混合不均勻,导致烟气中飞灰可燃物 含量高,NOx含量高等问题,进而提出一种适用于不同负荷煤粉型锅炉的燃尽风装置。此装 置在不同的负荷情况下都能正常的发挥作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燃尽风装置包括内风管、中间风管、外风管、内风道阀门、中间风道阀 门和外风道阀门;所述内风管、中间风管、外风管由内至外依次套装且三者同轴设置,内风 管的内腔为内燃尽风风道,内风管的外表面和中间风管的内壁表面之间的环形空腔为中间 燃尽风风道,中间风管的外表面和外风管的内壁表面之间的环形空腔为外燃尽风风道,内 燃尽风风道的入口处设置有内风道阀门,中间燃尽风风道的入口处设置有中间风道阀门, 外燃尽风风道的入口处设置有外风道阀门。本专利技术所述所述燃尽风装置包括内风管、中间风管、外风管、内风道阀门、中间风 道阀门和外风道阀门;所述内风管、中间风管、外风管由内至外依次套装且三者同轴设置, 内风管的内腔为内燃尽风风道,内风管的外表面和中间风管的内壁表面之间的环形空腔为中间燃尽风风道,中间风管的外表面和外风管的内壁表面之间的环形空腔为外燃尽风风 道,内燃尽风风道的入口处设置有内风道阀门,中间燃尽风风道的入口端和外燃尽风风道 的入口端连通,且中间燃尽风风道和外燃尽风风道的连通处设有共用风道阀门。本专利技术所述所述燃尽风装置包括内风管、中间风管、外风管、内风道阀门、中间风 道阀门和外风道阀门;所述内风管、中间风管、外风管由内至外依次套装且三者同轴设置, 内风管的内腔为内燃尽风风道,内风管的外表面和中间风管的内壁表面之间的环形空腔为 中间燃尽风风道,中间风管的外表面和外风管的内壁表面之间的环形空腔为外燃尽风风 道,中间燃尽风风道的入口处设置有中间风道阀门,外燃尽风风道的入口处设置有外风道 阀门。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在不同的负荷下,通过调整各燃尽风风道入口处的阀门装置,来调节各燃尽风通 道的气流速度,从而调节气流的动量。加强炉内流场湍流度,使炉内烟气与燃尽风较均勻混 合,从而降低煤粉型锅炉烟气中飞灰可燃物含量。专利技术采用三风道的设计思路,本燃尽风装 置包括三个燃尽风风道以及三个阀门装置。三个燃尽风风道在煤粉型锅炉正常负荷或满负 荷时阀门装置开启(如设置风道旋流叶片,便于旋流的燃尽风较近距离迅速与喷口附近的 炉内烟气混合),直流的燃尽风风速高,动量和穿透力大,在较远处与炉内烟气混合,使得整 个主燃烧区上部区域烟气与燃尽风较均勻混合,增加流场的湍流度,减少炉膛烟气中由于 锅炉使用燃尽风装置而增加的飞灰可燃物含量。当煤粉型锅炉低负荷运行时,调节三风道 入口处阀门装置的开度,使内风道风速保持不变。这样内风道中的燃尽风的动量与锅炉高 负荷情况下相差不大,使燃尽风仍能与炉膛烟气充分混合,有利于锅炉使用燃尽风装置后 煤粉的充分燃烧。和其它的燃尽风装置相比,本专利技术在低负荷时可以增加燃尽风刚度,强化 燃尽风与烟气的混合,提高煤粉的燃尽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三个直流风风道,且三个风道各设有一个阀门),图 2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直流风道和一个旋流风道,且三个风道各 设有一个阀门),图3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两个旋流风道和一个直流风 道,且三个风道各设有一个阀门);图4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四的结构示意图(外风道、 中间风道共用一个阀门),图5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五的结构示意图(外风道、中间风道 共用一个阀门,外燃尽风风道为旋流风道);图6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六的结构示意图 (中间风道、外风道各用一个阀门),图7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七的结构示意图(中间风 道、外风道各用一个阀门,外燃尽风风道为旋流风道)。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适用于不同负荷 煤粉型锅炉的燃尽风装置包括内风管A、中间风管B、外风管C、内风道阀门4、中间风道阀门 5和外风道阀门6 ;所述内风管A、中间风管B、外风管C由内至外依次套装且三者同轴设置, 内风管A的内腔为内燃尽风风道1,内风管A的外表面和中间风管B的内壁表面之间的环形 空腔为中间燃尽风风道2,中间风管B的外表面和外风管C的内壁表面之间的环形空腔为外燃尽风风道3,内燃尽风风道1的入口处设置有内风道阀门4,中间燃尽风风道2的入口处 设置有中间风道阀门5,外燃尽风风道3的入口处设置有外风道阀门6。 三个燃尽风风道(内燃尽风风道1、中间燃尽风风道2和外燃尽风风道3)上安装 的阀门(阀门装置)可以独立的调整自身的阀门开度,并调节相应的燃尽风风速(改变燃 尽风动量),以适应不同负荷下的煤粉型锅炉的充分燃烧,当煤粉型锅炉满负荷或正常负荷 运行时,三个燃尽风风道内阀门装置全开,保持燃尽风动量在一定的水平上,减少烟气中飞 灰可燃物含量。当煤粉型锅炉低负荷运行时,通过调整各阀门的开度,以保持内风道燃尽风 仍保持高风速。本实施方式的内燃尽风风道1、中间燃尽风风道2和外燃尽风风道3均作为 直流风道,从直流风道流出的风为直流风;直流风轴向动量大、穿透力强,能在距燃尽风喷 口较远处与炉膛烟气混合、扩散。这种布置方式适用于燃烧器间距较小的情形,即密集布置 的时候,如W火焰锅炉。通过调整阀门开度,在高、低负荷下,在降低NOx的同时,有很好的 燃烧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二 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燃尽风装置还包括 外风道旋流叶片7,所述外风道旋流叶片7布置在外燃尽风风道3内。本实施方式的内燃尽 风风道1和中间燃尽风风道2均作为直流风道,外燃尽风风道3作为旋流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不同负荷煤粉型锅炉的燃尽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尽风装置包括内风管(A)、中间风管(B)、外风管(C)、内风道阀门(4)、中间风道阀门(5)和外风道阀门(6);所述内风管(A)、中间风管(B)、外风管(C)由内至外依次套装且三者同轴设置,内风管(A)的内腔为内燃尽风风道(1),内风管(A)的外表面和中间风管(B)的内壁表面之间的环形空腔为中间燃尽风风道(2),中间风管(B)的外表面和外风管(C)的内壁表面之间的环形空腔为外燃尽风风道(3),内燃尽风风道(1)的入口处设置有内风道阀门(4),中间燃尽风风道(2)的入口处设置有中间风道阀门(5),外燃尽风风道(3)的入口处设置有外风道阀门(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智超李争起曾令艳朱群益邢超胡志勇徐振新申珊平孔维光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