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变刚度独立悬架系统及其加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71476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客车变刚度独立悬架系统及其加工方法,包括转向节,转向节一侧顶部设有安装机构,安装机构包括支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客车变刚度独立悬架系统及其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客车悬挂
,具体涉及一种客车变刚度独立悬架系统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客车的悬挂系统是指用于支撑和减震车辆重量的一组组件和装置,通常客车的悬挂系统为刚性桥式悬挂系统,这种悬挂系统具有结构简单

稳定性好等优点,但刚性桥式悬挂系统在使用时,无法提供良好的悬挂行程和路面适应性;
[0003]因此,一些客车会安装独立悬挂系统,客车的独立悬挂系统与传统的刚性桥式悬挂相比具有更好的悬挂性能和乘坐舒适度

[0004]独立悬挂系统通过将每个车轮单独连接到车身,使得每个车轮可以独立运动,从而提供更好的悬挂效果

乘坐舒适度和操控灵活性,为乘客和驾驶员带来更好的驾乘体验;
[0005]但上述独立悬挂系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如下问题:
[0006]1、
独立悬挂系统的支撑刚度通常为固定的,由于客车的行驶场景较多,不同的路面对独立悬挂系统的支撑需求不同,单一刚度的独立悬挂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悬挂效果,也会增加悬挂系统零部件损伤的风险;
[0007]2、
客车的行驶通常较为频繁,客车的独立悬挂系统中用于减震的弹簧在高频工作下会经理疲劳变形,导致其支撑和缓冲客车的重量和震动的性能下降,需要进行维修更换处理,但独立悬挂系统中的悬挂弹簧进行更换时,独立悬挂系统的零部件较多,不仅增加了维修过程的复杂性,也会一定程度上消耗过多的客车停车时间,影响客车的正常运营

[0008]综上,目前需要一种可改变支撑刚度

方便维修的客车独立悬架系统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客车变刚度独立悬架系统及其加工方法,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10]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11]一种客车变刚度独立悬架系统,包括转向节,转向节一侧顶部设有安装机构,安装机构包括支柱

底安装座

减震器以及顶安装座,支柱底端与转向节侧面连接,支柱顶端固定设有底安装座,底安装座顶面中部设有减震器,减震器顶端设有顶安装座,减震器外侧设有用于支撑减震的减震弹簧,顶安装座与底安装座之间设有保护改变支撑力度的调节机构;
[0012]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上板

第二调节上板

第一调节下板以及第二调节下板,第一调节上板

第二调节上板

第一调节下板以及第二调节下板均为弧形结构,第一调节上板与第二调节上板相对设置,第二调节下板与第二调节下板相对设置,第一调节上板与第二调节上板形成上调节筒,第一调节下板与第二调节下板形成下调节筒,上调节筒底
部外侧与下调节筒顶部内侧卡合滑动,上调节筒顶部与顶安装座底部螺纹连接,下调节筒底部与底安装座顶部螺纹连接;
[0013]所述上调节筒与下调节筒内侧形成有提高悬架减震支撑效果的减震腔,上调节筒顶部设有与减震腔相通的进气管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上板与第二调节上板接触的边部设有第一密封条,第二调节上板与第一调节上板接触的边部开设有第一密封槽,第一密封条与第一密封槽卡合连接;
[0015]所述第一调节下板与第二调节下板接触的边部设有第二密封条,第二调节下板与第一调节下板接触的边部开设有第二密封槽,第二密封条与第二密封槽卡合连接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上板以及第二调节上板外侧设有上固定组件,上固定组件包括第一上夹持板

第二上夹持板以及上固定条,第一上夹持板以及第二上夹持板均为弧形结构,第一上夹持板与第二上夹持板均设于上调节筒外侧,第一上夹持板以及第二上夹持板两端均设有上固定条,上固定条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夹持板与第二上夹持板之间形成有上夹持区,上夹持区与上调节筒卡合连接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下板以及第二调节下板外侧设有下固定组件,下固定组件包括第一下夹持板

第二下夹持板

下固定条以及密封固定条,第一下夹持板以及第二下夹持板呈相对设置,第一下夹持板以及第二下夹持板均设于下调节筒外侧,第一下夹持板以及第二下夹持板两端均设有下固定条,下固定条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下夹持板与第二下夹持板之间形成有下夹持区,下夹持区与下调节筒卡合连接;
[0020]所述下调节筒外侧开设有密封侧槽,第一下夹持板内侧中部以及第二下夹持板内侧中部均设有密封侧条,密封侧条与密封侧槽卡合连接

[0021]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弹簧包括弹簧主体

顶安装板

顶安装条

底安装板以及底安装条,弹簧主体位于减震器外侧,弹簧主体顶端设有顶安装板,顶安装板顶面设有顶安装条,弹簧主体底端设有底安装板,底安装板底面设有底安装条

[0022]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弹簧镜像设有两组,减震弹簧顶端与底端通过安装组件与底安装座以及顶安装座连接固定,弹簧主体为弯折弧形结构,两组减震弹簧中的弹簧主体为相对分布

[0023]进一步的,所述装配组件包括底固定环以及顶固定环,顶固定环设于顶安装座底面,底固定环设于底安装座顶面,顶安装环底面开设有顶安装槽,顶安装槽与顶安装条螺纹连接,底安装环顶面开设有底安装槽,底安装槽与底安装条螺纹连接

[0024]客车变刚度独立悬架系统的加工方法,所述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S1、
组装悬架:
[0026]首先将转向节与支柱底部连接固定,再将底安装座

减震器以及顶安装座依次通过焊接等方式加工装配在支柱上方,装配完成后等待其余部件加工组装;
[0027]S2、
安装减震弹簧:
[0028]将两组减震弹簧置于顶安装座以及底安装座之间,并两组减震弹簧镜像扣在减震器外部;
[0029]S3、
固定减震弹簧:
[0030]将两组减震弹簧通过安装组件与顶安装座以及底安装座固定在一起;
[0031]S4、
安装调节机构:
[0032]将调节机构中的第一调节上板

第二调节上板

第一调节下板以及第二调节下板装配成上调节筒以及下调节筒,并将上调节筒以及下调节筒置于顶安装座以及底安装座之间;
[0033]S5、
固定调节机构:
[0034]通过上固定组件以及下固定组件对上调节筒以及下调节筒外侧进行固定,使上调节筒以及下调节筒固定装配在顶安装座以及底安装座之间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客车变刚度独立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节,转向节一侧顶部设有安装机构,安装机构包括支柱

底安装座

减震器以及顶安装座,支柱底端与转向节侧面连接,支柱顶端固定设有底安装座,底安装座顶面中部设有减震器,减震器顶端设有顶安装座,减震器外侧设有用于支撑减震的减震弹簧,顶安装座与底安装座之间设有保护改变支撑力度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上板

第二调节上板

第一调节下板以及第二调节下板,第一调节上板

第二调节上板

第一调节下板以及第二调节下板均为弧形结构,第一调节上板与第二调节上板相对设置,第二调节下板与第二调节下板相对设置,第一调节上板与第二调节上板形成上调节筒,第一调节下板与第二调节下板形成下调节筒,上调节筒底部外侧与下调节筒顶部内侧卡合滑动,上调节筒顶部与顶安装座底部螺纹连接,下调节筒底部与底安装座顶部螺纹连接;所述上调节筒与下调节筒内侧形成有提高悬架减震支撑效果的减震腔,上调节筒顶部设有与减震腔相通的进气管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变刚度独立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上板与第二调节上板接触的边部设有第一密封条,第二调节上板与第一调节上板接触的边部开设有第一密封槽,第一密封条与第一密封槽卡合连接;所述第一调节下板与第二调节下板接触的边部设有第二密封条,第二调节下板与第一调节下板接触的边部开设有第二密封槽,第二密封条与第二密封槽卡合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客车变刚度独立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上板以及第二调节上板外侧设有上固定组件,上固定组件包括第一上夹持板

第二上夹持板以及上固定条,第一上夹持板以及第二上夹持板均为弧形结构,第一上夹持板与第二上夹持板均设于上调节筒外侧,第一上夹持板以及第二上夹持板两端均设有上固定条,上固定条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客车变刚度独立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夹持板与第二上夹持板之间形成有上夹持区,上夹持区与上调节筒卡合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客车变刚度独立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下板以及第二调节下板外侧设有下固定组件,下固定组件包括第一下夹持板

第二下夹持板

下固定条以及密封固定条,第一下夹持板以及第二下夹持板呈相对设置,第一下夹持板以及第二下夹持板均设于下调节筒外侧,第一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宣漫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欧玮特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