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囊式蓄能器菌型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8984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4 2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皮囊式蓄能器菌型阀,涉及菌型阀技术领域,其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内部设置有阀杆体,所述阀杆体的上部固定连接有阀杆头,所述阀杆头的上部设置有卸油斜面,所述阀杆头和阀杆体的内部设置有卸油主孔,所述阀体上部侧壁设置有卸油孔,所述阀杆体的上部设置有上弹簧,所述阀杆体的下部安装有抵接螺母,所述阀杆体的下部且位于抵接螺母的上方设置有下弹簧。通过设置的卸油主孔、卸油斜面、卸油孔,通过卸油主孔和卸油孔的相互配合,可以迅速减小内外压差,提高其处理的效率,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设置的下弹簧,可以提高下弹簧与抵接螺母的接触面积,使其更加稳定。使其更加稳定。使其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皮囊式蓄能器菌型阀


[0001]本技术涉及菌型阀
,特别涉及一种皮囊式蓄能器菌型阀。

技术介绍

[0002]在液压系统中,蓄能器作为储能元件,其主要作用为吸收压力、流量脉动,作辅助动力源,能量回收等。皮囊式蓄能器具有惯性小、动作灵敏、维护方便等优点,应用广泛。菌型阀作为皮囊式蓄能器的重要组件,在蓄能器工作过程中起保护作用,防止皮囊过度膨胀,从液压油口挤出而损坏。
[0003]相关技术中,如申请号为:“202022382618.2”的中国专利,其名称为:“一种新型皮囊式蓄能器菌型阀”,其采用两个弹簧和开设卸油孔的方式解决困油现象,但是,由于卸油孔开设为水平方向,在皮囊式蓄能器的影响下,依然会存在菌型阀处压力聚集的情况,而且减小内外压差的需要较多的时间,处理压差的效率较低,使用起来不够实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皮囊式蓄能器菌型阀,通过设置的卸油主孔、卸油斜面、卸油孔,通过卸油主孔和卸油孔的相互配合,可以迅速减小内外压差,提高其处理的效率,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设置的下弹簧,可以提高下弹簧与抵接螺母的接触面积,使其更加稳定。
[0005]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皮囊式蓄能器菌型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内部设置有阀杆体,所述阀杆体的上部固定连接有阀杆头,所述阀杆头的上部设置有卸油斜面,所述阀杆头和阀杆体的内部设置有卸油主孔,所述阀体上部侧壁设置有卸油孔,所述阀杆体的上部设置有上弹簧,所述阀杆体的下部安装有抵接螺母,所述阀杆体的下部且位于抵接螺母的上方设置有下弹簧。通过设置的卸油主孔、卸油斜面、卸油孔,通过卸油主孔和卸油孔的相互配合,可以迅速减小内外压差,提高其处理的效率,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设置的下弹簧,可以增大下弹簧与抵接螺母的接触面积,使其更加稳定。
[0006]根据所述的一种皮囊式蓄能器菌型阀,所述卸油主孔为竖直设置,且从抵接螺母穿过。
[0007]根据所述的一种皮囊式蓄能器菌型阀,所述卸油斜面的形状为喇叭状。保证皮囊在膨胀时可以将卸油斜面堵住,保证整体的正常使用。
[0008]提供所述的一种皮囊式蓄能器菌型阀,所述下弹簧为锥形弹簧。增大下弹簧与抵接螺母的接触面积,使其更加稳定。
[0009]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地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一种皮囊式蓄能器菌型阀的立体图;
[0012]图2为本技术一种皮囊式蓄能器菌型阀的正视图;
[0013]图3为本技术一种皮囊式蓄能器菌型阀的A

A视剖视图;
[0014]图4为本技术一种皮囊式蓄能器菌型阀的下视图。
[0015]图例说明:
[0016]101、阀体;102、卸油孔;103、上弹簧;104、阀杆头;105、卸油斜面;106、卸油主孔;107、阀杆体;108、下弹簧;109、抵接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17]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18]参照图1

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皮囊式蓄能器菌型阀,其包括阀体101,阀体101的内部设置有阀杆体107,阀杆体107的上部固定连接有阀杆头104,阀杆头104的上部设置有卸油斜面105,卸油斜面105的形状为喇叭状,保证皮囊在膨胀时可以将卸油斜面105堵住,保证整体的正常使用,阀杆头104和阀杆体107的内部设置有卸油主孔106,卸油主孔106为竖直设置,且从抵接螺母109穿过,阀体101上部侧壁设置有卸油孔102,阀杆体107的上部设置有上弹簧103,阀杆体107的下部安装有抵接螺母109,阀杆体107的下部且位于抵接螺母109的上方设置有下弹簧108,下弹簧108为锥形弹簧,增大下弹簧108与抵接螺母109的接触面积,使其更加稳定,困油状态下,由于皮囊未完全膨胀,因此,卸油斜面105和卸油主孔106处于打开状态,内部的油液不仅可以从卸油孔102处排出,还可以从卸油主孔106处排出,从而达到迅速减小内外压差,提高其处理的效率的目的,使用起来十分方便,下弹簧108为锥形的设计,增大下弹簧108与抵接螺母109的接触面积,使其更加稳定,当皮囊完全膨胀时,膨胀的皮囊可以将卸油斜面105、卸油主孔106堵住,保证整体的正常使用。通过设置的卸油主孔106、卸油斜面105、卸油孔102,通过卸油主孔106和卸油孔102的相互配合,可以迅速减小内外压差,提高其处理的效率,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设置的下弹簧108,可以增大下弹簧108与抵接螺母109的接触面积,使其更加稳定。
[0019]工作原理:困油状态下,由于皮囊未完全膨胀,因此,卸油斜面105和卸油主孔106处于打开状态,内部的油液不仅可以从卸油孔102处排出,还可以从卸油主孔106处排出,从而达到迅速减小内外压差,提高其处理的效率的目的,使用起来十分方便,下弹簧108为锥形的设计,增大下弹簧108与抵接螺母109的接触面积,使其更加稳定,当皮囊完全膨胀时,膨胀的皮囊可以将卸油斜面105、卸油主孔106堵住,保证整体的正常使用。
[0020]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
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皮囊式蓄能器菌型阀,包括阀体(101),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01)的内部设置有阀杆体(107),所述阀杆体(107)的上部固定连接有阀杆头(104),所述阀杆头(104)的上部设置有卸油斜面(105),所述阀杆头(104)和阀杆体(107)的内部设置有卸油主孔(106),所述阀体(101)上部侧壁设置有卸油孔(102),所述阀杆体(107)的上部设置有上弹簧(103),所述阀杆体(107)的下部安装有抵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军高丁郭红飞郭路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晟液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