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转换用蓄能器工作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4036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液转换用蓄能器工作站,包括支撑装置、转换装置、流通装置、密封装置以及蓄能装置,转换装置通过气液转换柱与支撑装置连接,流通装置通过流通导管与支撑装置连接,密封装置通过连接导块与转换装置连接,蓄能装置通过钢瓶外壳与支撑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进气口实现气体导入,通过流通阀座实现流通,通过流通导管实现油液导入,通过钢瓶外壳实现储能装置的安装,通过压环和密封环实现流通导管与钢瓶外壳的密封连接,通过滑移封塞实现油液流通与截断,通过蓄气皮囊实现能量传递储蓄,通过支撑连杆实现流通阀座的固定连接,通过气压表实现气液转换柱内部气压检测,通过侧边连接液柱实现气液转换柱内气液转换进程。换进程。换进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液转换用蓄能器工作站


[0001]本技术涉及工作站,具体是一种气液转换用蓄能器工作站。

技术介绍

[0002]气液转换器是一种将气压信号转换为液压信号的转换器,其动力源为压缩空气,输出液压油以驱动动力缸(液压缸)平稳动作,其主要应用于将气动调节仪表或气动手动操作器的输出信号转换为液压信号,驱动液动执行机构动作,气液转换器往往是与液压执行机构制成一体的。
[0003]蓄能器是一种能量储蓄装置,常用于液压气动系统中。在适当的时机,它将系统中的能量转变为压缩能或位能储存起来,当系统需要时,再将压缩能或位能转变为液压或气压等能释放出来,重新补供给系统。当系统瞬间压力增大时,它可以吸收这部分的能量,以保证整个系统压力正常。
[0004]现有的工作站,工作时能耗较大,会产生大量热量,压力波动较大,对装置产生的损坏大,维持运行成本较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气液转换用蓄能器工作站。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液转换用蓄能器工作站,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工作站,工作时能耗较大,会产生大量热量,压力波动较大,对装置产生的损坏大,维持运行成本较高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气液转换用蓄能器工作站,包括支撑装置、转换装置、流通装置、密封装置以及蓄能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连接底板、流通阀座以及支撑连杆,若干所述流通阀座一表面分别与连接底板一侧表面连接,若干所述支撑连杆周侧面分别与若干流通阀座一表面连接,所述转换装置包括气液转换柱以及进气口,所述气液转换柱一表面分别与若干流通阀座一表面连接,所述进气口一表面与气液转换柱一表面连接,所述流通装置包括流通导管以及连接导块,所述流通导管一端与流通阀座一表面连接,若干所述连接导块一表面分别与气液转换柱一表面连接,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压环以及密封环,所述压环一表面与流通导管周侧面连接,所述密封环一表面与压环一表面连接,所述蓄能装置包括钢瓶外壳以及连接封托,所述钢瓶外壳一表面与密封环一表面连接,所述连接封托一表面与钢瓶外壳一表面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弧板撑柱与固定卡环,若干所述弧板撑柱一表面分别与连接底板一表面连接,所述固定卡环一表面分别与若干弧板撑柱一表面连接,其中,流通阀座共有两个,流通阀座用来配合气液转换柱进行转换,支撑连杆共有四个,支撑连杆用来支撑连接流通阀座,弧板撑柱共有三个,弧板撑柱用来支撑转换装置,连接底板用来安装支撑装置,固定卡环用来固定钢瓶外壳。
[0008]优选地,所述转换装置还包括气压表,所述气压表一表面与流通阀座一表面连接,其中,气液转换柱用来进行气液转换,进气口用来导入气体,气压表用来检测气液转换柱内
部气压。
[0009]优选地,所述流通装置还包括侧边连接液柱,所述侧边连接液柱一表面分别与若干连接导块一表面连接,其中,连接导块共有两个,连接导块用来安装连接侧边连接液柱,流通导管用来连接流通转换装置与蓄能装置,侧边连接液柱用来观察气液转换进程。
[0010]优选的,所述密封装置还包括环形胶托以及滑移封塞,所述环形胶托周侧面与密封环内表面连接,所述滑移封塞一表面与环形胶托一表面滑动配合,其中,压环用来压紧与流通导管的连接,密封环用来密封与流通导管的连接,环形胶托用来安装滑移封塞,滑移封塞用来导通与截断。
[0011]优选地,所述蓄能装置还包括蓄气皮囊,所述蓄气皮囊一表面与连接封托一表面连接,其中,钢瓶外壳用来安装内部装置,连接封托用来安装蓄气皮囊,蓄气皮囊用来进行气压变化蓄能。
[0012]优选地,所述蓄能装置还包括充气阀,所述充气阀一表面与连接封托一表面连接,其中,充气阀用来导入气体。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中,通过进气口实现气体导入,通过气液转换柱实现气液转换,通过流通阀座实现流通,通过流通导管实现油液导入,通过钢瓶外壳实现储能装置的安装,通过压环和密封环实现流通导管与钢瓶外壳的密封连接,通过滑移封塞实现油液流通与截断,通过蓄气皮囊实现能量传递储蓄,通过支撑连杆实现流通阀座的固定连接,通过气压表实现气液转换柱内部气压检测,通过侧边连接液柱实现气液转换柱内气液转换进程。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气液转换用蓄能器工作站的外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气液转换用蓄能器工作站的外部等轴测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种气液转换用蓄能器工作站的主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一种气液转换用蓄能器工作站的图3A

A处剖面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一种气液转换用蓄能器工作站的左右外部等轴测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00、支撑装置;110、连接底板;120、流通阀座;130、支撑连杆;140、弧板撑柱;150、固定卡环;200、转换装置;210、气液转换柱;220、进气口;230、气压表;300、流通装置;310、流通导管;320、连接导块;330、侧边连接液柱;400、密封装置;410、压环;420、密封环;430、环形胶托;440、滑移封塞;500、蓄能装置;510、钢瓶外壳;520、连接封托;530、蓄气皮囊;540、充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2]请参照图1—5所示,本技术为一种气液转换用蓄能器工作站,一种气液转换用蓄能器工作站,包括支撑装置100、转换装置200、流通装置300、密封装置400以及蓄能装置500,支撑装置100包括连接底板110、流通阀座120以及支撑连杆130,若干流通阀座120一表面分别与连接底板110一侧表面连接,若干支撑连杆130周侧面分别与若干流通阀座120
一表面连接,转换装置200包括气液转换柱210以及进气口220,气液转换柱210一表面分别与若干流通阀座120一表面连接,进气口220一表面与气液转换柱210一表面连接,流通装置300包括流通导管310以及连接导块320,流通导管310一端与流通阀座120一表面连接,若干连接导块320一表面分别与气液转换柱210一表面连接,密封装置400包括压环410以及密封环420,压环410一表面与流通导管310周侧面连接,密封环420一表面与压环410一表面连接,蓄能装置500包括钢瓶外壳510以及连接封托520,钢瓶外壳510一表面与密封环420一表面连接,连接封托520一表面与钢瓶外壳510一表面连接。
[0023]参阅图1

1,支撑装置100还包括弧板撑柱140与固定卡环150,若干弧板撑柱140一表面分别与连接底板110一表面连接,固定卡环150一表面分别与若干弧板撑柱140一表面连接,其中,流通阀座120共有两个,流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转换用蓄能器工作站,包括支撑装置(100)、转换装置(200)、流通装置(300)、密封装置(400)以及蓄能装置(5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100)包括连接底板(110)、流通阀座(120)以及支撑连杆(130),若干所述流通阀座(120)一表面分别与连接底板(110)一侧表面连接,若干所述支撑连杆(130)周侧面分别与若干流通阀座(120)一表面连接,所述转换装置(200)包括气液转换柱(210)以及进气口(220),所述气液转换柱(210)一表面分别与若干流通阀座(120)一表面连接,所述进气口(220)一表面与气液转换柱(210)一表面连接,所述流通装置(300)包括流通导管(310)以及连接导块(320),所述流通导管(310)一端与流通阀座(120)一表面连接,若干所述连接导块(320)一表面分别与气液转换柱(210)一表面连接,所述密封装置(400)包括压环(410)以及密封环(420),所述压环(410)一表面与流通导管(310)周侧面连接,所述密封环(420)一表面与压环(410)一表面连接,所述蓄能装置(500)包括钢瓶外壳(510)以及连接封托(520),所述钢瓶外壳(510)一表面与密封环(420)一表面连接,所述连接封托(520)一表面与钢瓶外壳(510)一表面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转换用蓄能器工作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军高丁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晟液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