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防溢功能的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8583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4 2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具有防溢功能的烹饪器具,属于厨房家电领域,可在不影响烹饪效果的前提下清除进入排气组件的气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具有防溢功能的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盖体和由二者形成的烹饪腔,所述盖体上设有排气组件,所述排气组件形成连通所述烹饪腔的排气腔,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可产生冷却气体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与所述排气腔通过进气通道连通,所述进气通道用于将所述冷却装置产生的冷却气体通入所述排气腔。冷却气体通入所述排气腔。冷却气体通入所述排气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防溢功能的烹饪器具


[0001]本技术涉及厨房家电领域,尤其涉及具有防溢功能的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0002]烹饪器具例如电饭煲、压力锅,具有锅体和盖体,锅体和盖体可形成用于烹饪食材的烹饪腔。在烹饪过程中,烹饪腔内会产生大量的蒸汽,盖体上会设置用于排出烹饪腔内蒸汽的排气组件。在烹饪过程中,烹饪腔沸腾的烹饪液体会产生较多的气泡,若烹饪液体内含有淀粉、胶质等成分,则形成的气泡不容易破裂而会随着烹饪液体的沸腾而接触到排气组件并通过排气组件排出到外界。排出到的气泡破裂后会在盖体表面形成烹饪液体,不便于用户清理。
[0003]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现有的烹饪器具通过向烹饪腔内通入温度较低的空气,使气泡在接触到冷空气后破裂以避免气泡溢出至盖体上。但低温空气会对烹饪腔内的食材进行降温,影响烹饪效果,同时低温空气也会影响烹饪器具的测温装置对烹饪温度的测量,从而无法精准控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具有防溢功能的烹饪器具,可在不影响烹饪效果的前提下清除进入排气组件的气泡。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具有防溢功能的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盖体和由二者形成的烹饪腔,所述盖体上设有排气组件,所述排气组件形成连通所述烹饪腔的排气腔,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可产生冷却气体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与所述排气腔通过进气通道连通,所述进气通道用于将所述冷却装置产生的冷却气体通入所述排气腔。
[000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盖体上设有连通所述烹饪腔的蒸汽入口,所述排气组件伸入所述蒸汽入口且具有连通所述蒸汽入口的进气口,所述进气通道以偏离进气口轴线的方式向所述进气口引导冷却气体。
[000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进气口的一侧边缘向所述排气腔内延伸形成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向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排气腔连通的一端引导蒸汽。第一导向部对冷却气体和气泡具有导向作用和阻挡作用。
[000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排气腔具有供所述进气通道伸入所述排气腔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一侧边缘向所述排气腔内延伸形成用于引导冷却气体的第二导向部。进气通道通过通气孔将冷却气体送入排气腔,第二导向部对冷却气体具有引导作用,以将冷却气体导向进气口方向,提高冷却气体的利用率。
[001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盖体包括内盖和上盖,所述进气通道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上盖上,所述进气通道的外侧壁与所述通气孔之间设有密封圈。
[001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排气腔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缓冲腔和第二缓冲腔,所
述第二缓冲腔位于所述第一缓冲腔的侧部,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一缓冲腔连通,所述第二缓冲腔具有连通外界的排气口。
[0012]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排气组件包括下排气件和安装于所述下排气件上的上排气件,所述上排气件上设有向所述下排气件方向延伸的挡板,所述挡板将所述排气腔分隔所述第一缓冲腔和所述第二缓冲腔。
[0013]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缓冲腔具有连通所述烹饪腔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的一侧边缘向所述排气腔内延伸形成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向远离所述挡板的一侧引导蒸汽。
[0014]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盖体包括内盖和上盖,所述内盖上设有连通所述烹饪腔的蒸汽入口,所述上盖上设有通孔,所述排气组件设于所述上盖上,所述排气组件的一端贯穿所述通孔并插入至所述蒸汽入口,所述盖体上还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自所述通孔周围的上盖延伸至所述烹饪腔中。
[0015]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进气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成型于所述盖体上,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排气腔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设于所述盖体或所述器具本体上。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公开了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烹饪腔、排气组件和冷却装置。上述中,烹饪腔用于进行烹饪,排气组件连通烹饪腔以使烹饪腔内的蒸汽可通过排气组件排出到外界,蒸汽在排出过程中,先离开烹饪腔进入到排气组件的排气腔中,随后蒸汽会在排气腔内扩散并最终向上排出到外界。烹饪腔中由烹饪液体沸腾形成的气泡会有一定概率进入到排气腔内,冷却装置可产生冷却气体并通过进气通道将冷却气体送入排气腔,气泡内部的温度高,当气泡接触到低温的空气后,气泡因表面迅速降温而迅速破裂,从而不会排出到外界。
[0018]冷却装置产生的冷却气体不会直接通入到烹饪腔中,以降低对烹饪的影响。此外,由于气泡在溢出到外界的过程中必定会经过排气组件,因此具有溢出风险的气泡会集中在排气腔中,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向烹饪腔内通入冷却气体来消除气泡的技术方案,本申请中,由于只需要确保冷却气体可接触到排气腔中的气泡,而排气腔的体积远小于烹饪腔,因此可使冷却装置以较低的气体流量来清除气泡,并且由于气泡较为集中,可确保位于排气腔内的气泡均能够接触到冷却气体,以使烹饪器具具备较好的防溢性能。由于烹饪器具具有较好的防溢性能,因此可适当增加烹饪火力,缩短烹饪时间。
[0019]进一步的,所述盖体上设有连通所述烹饪腔的蒸汽入口,所述排气组件伸入所述蒸汽入口且具有连通所述蒸汽入口的进气口,所述进气通道以偏离进气口轴线的方式向所述进气口引导冷却气体。蒸汽先通过蒸汽入口离开烹饪腔,并通过进气口进入到排气腔内。进气通道能够引导冷却气体的流向,使冷却气体吹向进气口,以使气泡在进入到排气腔的短时间内便能够接触到冷却气体,避免气泡未被及时清除而在排气腔内扩散从而具有溢出到盖体外的可能性。冷却气体离开进气通道后的流动方向偏离进气口的轴线,从而不会直接进入到进气口中而直接进入烹饪腔,以此可使至少部分冷却气体会碰撞到进气口周围的排气腔内壁,以降低对烹饪的影响。
[0020]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口的一侧边缘向所述排气腔内延伸形成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向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排气腔连通的一端引导蒸汽。第一导向部对冷却气体和气泡具有导向作用和阻挡作用。进入到排气腔内的气泡受到第一导向部的阻挡而无法向远离进气通道的方向移动,而会随着蒸汽向进气通道方向靠近,以使气泡在扩散前便与冷却气体充分接触而破裂。进气通道吹向进气口的部分冷却气体会受到第一导向部的阻挡而在进气口位置处扩散,使冷却气体可集中于进气口位置处而提高破泡效果。
[0021]进一步的,所述排气腔具有供所述进气通道伸入所述排气腔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一侧边缘向所述排气腔内延伸形成用于引导冷却气体的第二导向部。进气通道通过通气孔将冷却气体送入排气腔,第二导向部对冷却气体具有引导作用,以将冷却气体导向进气口方向,提高冷却气体的利用率。
[0022]进一步的,所述盖体包括内盖和上盖,所述进气通道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上盖上,所述进气通道的外侧壁与所述通气孔之间设有密封圈。通过设置密封圈可避免冷却气体泄漏而降低破泡效率,同时也能够避免蒸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防溢功能的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盖体和由二者形成的烹饪腔,所述盖体上设有排气组件,所述排气组件形成连通所述烹饪腔的排气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可产生冷却气体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与所述排气腔通过进气通道连通,所述进气通道用于将所述冷却装置产生的冷却气体通入所述排气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溢功能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设有连通所述烹饪腔的蒸汽入口,所述排气组件伸入所述蒸汽入口且具有连通所述蒸汽入口的进气口,所述进气通道以偏离进气口轴线的方式向所述进气口引导冷却气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防溢功能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的一侧边缘向所述排气腔内延伸形成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向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排气腔连通的一端引导蒸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防溢功能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腔具有供所述进气通道伸入所述排气腔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一侧边缘向所述排气腔内延伸形成用于引导冷却气体的第二导向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防溢功能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内盖和上盖,所述进气通道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上盖上,所述进气通道的外侧壁与所述通气孔之间设有密封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溢功能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腔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缓冲腔和第二缓冲腔,所述第二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王红林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