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细胞膜纳米囊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7214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融合细胞膜纳米囊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融合细胞膜纳米囊泡、其制备方法及促进缺血再灌注后心脏修复的药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融合细胞膜纳米囊泡

其制备方法及促进缺血再灌注后心脏修复的药物


技术介绍

[0002]急性心肌梗死
(AMI)
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当冠状动脉堵塞阻碍足够的血液流向心脏时就会发生
(Anderson&Morrow,2017)。AMI
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是再灌注手术,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然而,再灌注治疗后最严重的不良影响是心肌缺血再灌注
(I/R)
损伤,导致坏死细胞聚集和炎症反应

因此,如果
I/R
得到减轻甚至预防,
AMI
患者的预后可以得到进一步改善

[0003]近期,有人提出
CD47
阻断抗体能够使受损血管组织的清除正常化,逆转吞噬作用的缺陷,并改善动脉粥样硬化
(Jarr et al.,2022)。
从机制上讲,坏死细胞高表达
CD47
,并且
CD47
可以通过与巨噬细胞上的跨膜信号调节蛋白
α
(SIRP
α
)
结合,从而抑制巨噬细胞吞噬

因此,阻断
CD47

SIRP
α
信号通路可以抑制坏死细胞在受损心脏上的聚集<br/>。
除此之外,鉴于心肌坏死引发的炎症反应会损害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促进瘢痕组织的形成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当心脏梗死后炎症反应增强时,重塑和功能障碍较差
(Alfaddagh et al.,2020)。
例如,白细胞介素

1(IL

1)
是梗死心脏愈合过程中激活炎症和纤维化途径的关键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
)
的释放也通过介导有害心脏重塑和负性变力作用的信号而导致心脏功能障碍和衰竭

因此,一旦启动梗死区域的再灌注,就会发生强烈的炎症反应

减少炎症反应将是理想的选择之一,同时与
CD47

SIRP
α
阻断剂结合可以增强巨噬细胞吞噬,从而降低心脏坏死并优化
I/R
后的心脏修复

[0004]由于
CD47
在坏死细胞上过表达,以及梗死部位的炎症反应,它们是否在免疫调控方面具有协同作用变得非常有吸引力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问题,例如使用
CD47
抗体全身给药会引起严重副作用,包括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等,而且
CD47
抗体可能会与正常组织的非特异性结合,导致副作用和有限的治疗

又如,现有技术还公开了
CD47
抗体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以及外泌体可以调节炎症反应,但是这种方法对于同时抑制巨噬细胞吞噬,促进炎症反应的受损心脏来说,只阻断其中一个通路,其治疗效果并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融合细胞膜纳米囊泡

其制备方法及促进缺血再灌注后心脏修复的药物,以有效促进缺血再灌注后心脏修复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融合细胞膜纳米囊泡

该融合细胞膜纳米囊泡通过融合具有靶向功能的囊泡

具有治疗效果的外泌体;优选的,融合细胞膜纳米囊泡通过融合还具有提取自基因编辑细胞的纳米囊泡

[0007]进一步地,具有靶向功能的囊泡为中性粒细胞囊泡

干细胞膜囊泡

血小板囊泡和
心肌细胞囊泡中的一种或多种;和
/

[0008]具有治疗效果的外泌体为干细胞外泌体

心肌细胞外泌体

内皮细胞外泌体

脐带血浆源性外泌体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干细胞外泌体包括脂肪干细胞源性外泌体

神经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和
/

[0009]提取自基因编辑细胞的纳米囊泡为提取自细胞膜能够表达
SIRP
α
变体
、PD
‑1蛋白或
ACE2
蛋白的基因编辑细胞的纳米囊泡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0]进一步地,融合细胞膜纳米囊泡通过融合具有血小板纳米囊泡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和提取自基因编辑细胞的
S
α
V
纳米囊泡

[0011]进一步地,融合细胞膜纳米囊泡通过融合具有血小板纳米囊泡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和提取自基因编辑细胞的
S
α
V
纳米囊泡的蛋白重量比为1:1:1~3,优选为1:1:
3。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任一种融合细胞膜纳米囊泡在制备用于促进缺血再灌注后心脏修复的药物中的应用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促进缺血再灌注后心脏修复的药物

该药物包括有效剂量的本申请的上述任一种融合细胞膜纳米囊泡和医学上可以接受的载体

[0014]进一步地,医学上可以接受的载体包括磷脂纳米颗粒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融合细胞膜纳米囊泡的制备方法

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制备具有靶向功能的囊泡

具有治疗效果的外泌体和提取自基因编辑细胞的纳米囊泡;以及将具有靶向功能的囊泡

具有治疗效果的外泌体和提取自基因编辑细胞的纳米囊泡混合后通过微型推挤机挤出,形成融合细胞膜纳米囊泡

[0016]进一步地,微型推挤机的膜孔径为
400nm

200nm。
[0017]进一步地,在通过微型推挤机挤出前,具有靶向功能的囊泡

具有治疗效果的外泌体和提取自基因编辑细胞的纳米囊泡用不同的标记物进行标记

[0018]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hNVs
可以融合拥有靶向功能的囊泡,比如中性粒细胞囊泡

干细胞膜囊泡等,从而可以将
hNVs
靶向至靶标,
hNVs
融合拥有治疗效果的外泌体,比如干细胞外泌体

心肌细胞外泌体

内皮细胞外泌体等,具有一定的疗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融合细胞膜纳米囊泡,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细胞膜纳米囊泡通过融合具有靶向功能的囊泡和具有治疗效果的外泌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细胞膜纳米囊泡,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细胞膜纳米囊泡通过融合还具有提取自基因编辑细胞的纳米囊泡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融合细胞膜纳米囊泡,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靶向功能的囊泡为中性粒细胞囊泡

干细胞膜囊泡

血小板囊泡和心肌细胞囊泡中的一种或多种;和
/
或所述具有治疗效果的外泌体为干细胞外泌体

心肌细胞外泌体

内皮细胞外泌体

脐带血浆源性外泌体中的一种或多种;和
/
或所述提取自基因编辑细胞的纳米囊泡为提取自细胞膜能够表达
SIRP
α
变体
、PD
‑1蛋白或
ACE2
蛋白的基因编辑细胞的纳米囊泡中的一种或多种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融合细胞膜纳米囊泡,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细胞外泌体包括脂肪干细胞源性外泌体

神经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细胞膜纳米囊泡,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细胞膜纳米囊泡通过融合具有血小板纳米囊泡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和提取自基因编辑细胞的
S
α
V
纳米囊泡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融合细胞膜纳米囊泡,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细胞膜纳米囊泡通过融合具有血小板纳米囊泡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和提取自基因编辑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浪赖嘉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湾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