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7129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p53突变肿瘤的双离子基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肿瘤药物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治疗
p53
突变肿瘤的双离子基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恶性肿瘤作为难以治愈的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
。p53
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与人类肿瘤发生相关性最高的抑癌基因,因为这种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一种转录因子,其控制着细胞周期的启动
。p53
基因在超过
50
%的人类癌症中存在突变,在一些难以治愈的恶性肿瘤中,其突变率甚至高达
80


突变后的
p53
基因不仅失去了抑癌功能,还会产生新的促进癌症发生发展的功能,如促进肿瘤的生长

侵袭和转移,阻断天然免疫信号通路促进肿瘤免疫逃逸,化疗耐药且预后较差等

因此,肿瘤高发复杂多样的
p53
突变是癌症有效治疗面临的巨大难题

[0003]目前针对
p53
突变型肿瘤的治疗策略有,采用药物化疗策略直接诱导突变型
p53
蛋白降解或帮助其恢复野生型的功能,但由于其药物容易被正常组织摄取而导致难以避免的毒副作用和易发生的多药耐药性,使其真正进入临床用于突变
p53
肿瘤治疗还比较难以实现

还有采用基因治疗策略纠正或补偿突变的
p53
因,然而
DNA
所带来的核定位和插入突变风险,以及
RNA
产生的免疫原性和自身的不稳定性仍然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现有的针对
p53
突变型肿瘤的免疫治疗方法通常存在治疗效果不理想,免疫治疗手段单一,对于多种
p53
突变体的普适性低,并且存在抗体及免疫因子靶向递送效果差等问题

[0004]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
p53
突变肿瘤的双离子基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6]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
p53
突变肿瘤的双离子基纳米粒子,其包括脂质体
、Zn
2+
、Co
2+

内层肿瘤细胞膜和外层肿瘤细胞膜,所述脂质体具有双分子层,所述
Zn
2+
包裹于所述脂质体的内部,所述内层肿瘤细胞膜和所述
Co
2+
复合为复合物并包覆于所述脂质体的外层,所述外层肿瘤细胞膜包覆于所述复合物的外部

[000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双离子基纳米粒子的粒径为
100

150nm。
[000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双离子基纳米粒子的离子释放
pH
小于等于
5.5。
[0010]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
p53
突变肿瘤的双离子基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0011](1)
将含有
Zn
2+
的盐溶液与脂质体薄膜进行水化,分离并收集沉淀,制得
LIZn
纳米粒子;
[0012](2)
将含有
Co
2+
的盐溶液与内层肿瘤细胞膜混合,分离并收集沉淀,制得
MCo
复合物;
[0013](3)
将所述
LIZn
纳米粒子与所述
MCo
复合物混合,分离并收集沉淀,制得
LIZn@MCo
纳米粒子;
[0014](4)
将所述
LIZn@MCo
纳米粒子与外层肿瘤细胞膜混合,分离并收集沉淀,制得
LIZn@MCo@M
纳米粒子,即得

[001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含有
Zn
2+
的盐溶液中
Zn
2+
的浓度为8‑
12mg/mL
,所述含有
Zn
2+
的盐溶液化合物与所述脂质体薄膜的原料中的
DPPC
的体积质量比为
2ml
:5‑
10mg

[0016]优选地,所述含有
Co
2+
的盐溶液中
Co
2+
的浓度为8‑
15mg/mL
,所述含有
Co
2+
的化合物与所述内层肿瘤细胞膜的体积比为
400

600
μ
L

1ml

[0017]优选地,所述
LIZn
纳米粒子与所述
MCo
复合物的体积比为1:1‑
1.5

[0018]优选地,所述
LIZn@MCo
纳米粒子与所述外层肿瘤细胞膜的体积为
1.5

2.5:1。
[001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层肿瘤细胞膜和所述外层肿瘤细胞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肿瘤细胞离心3‑
8min
,在缓冲液中洗涤2‑4次,加入无菌水使细胞涨破,用细胞破碎仪超声至离心管壁微热,
5000

9000rpm
离心3‑
8min
,取上清,即得;
[0020]优选地,所述缓冲液为
pH
=7‑8的
PBS。
[002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肿瘤细胞为胰腺癌细胞

[002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
(1)

步骤
(4)
中的混合均是在涡流和超声条件下进行的;
[0023]优选地,步骤
(1)

步骤
(4)
中的分离均包括于
10000

20000rpm
离心
20

40min

[0024]优选地,步骤
(3)
在分离之前,还包括依次采用
0.7

0.9
μ
M、0.4

0.5
μ
M、0.1

0.2
μ
M
滤膜过滤8‑
12
次;
[0025]优选地,步骤
(4)
在分离之前,还包括依次采用
0.7

0.9
μ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用于治疗
p53
突变肿瘤的双离子基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脂质体
、Zn
2+
、Co
2+

内层肿瘤细胞膜和外层肿瘤细胞膜,所述脂质体具有双分子层,所述
Zn
2+
包裹于所述脂质体的内部,所述内层肿瘤细胞膜和所述
Co
2+
复合为复合物并包覆于所述脂质体的外层,所述外层肿瘤细胞膜包覆于所述复合物的外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
p53
突变肿瘤的双离子基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离子基纳米粒子的粒径为
100

150nm。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
p53
突变肿瘤的双离子基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离子基纳米粒子的离子释放
pH
小于等于
5.5。4.
一种用于治疗
p53
突变肿瘤的双离子基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1)
将含有
Zn
2+
的盐溶液与脂质体薄膜进行水化,分离并收集沉淀,制得
LIZn
纳米粒子;
(2)
将含有
Co
2+
的盐溶液与内层肿瘤细胞膜混合,分离并收集沉淀,制得
MCo
复合物;
(3)
将所述
LIZn
纳米粒子与所述
MCo
复合物混合,分离并收集沉淀,制得
LIZn@MCo
纳米粒子;
(4)
将所述
LIZn@MCo
纳米粒子与外层肿瘤细胞膜混合,分离并收集沉淀,制得
LIZn@MCo@M
纳米粒子,即得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治疗
p53
突变肿瘤的双离子基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
Zn
2+
的盐溶液中
Zn
2+
的浓度为8‑
12mg/mL
,所述含有
Zn
2+
的盐溶液与所述脂质体薄膜的原料中的
DPPC
的体积质量比为
2ml
:5‑
10mg
;优选地,所述含有
Co
2+
的盐溶液中
Co
2+
的浓度为8‑
15mg/mL
,所述含有
Co
2+
的化合物与所述内层肿瘤细胞膜的体积比为
400

600
μ
L

1mL
;优选地,所述
LIZn
纳米粒子与所述
MCo
复合物的体积比为1:1‑
1.5
;优选地,所述
LIZ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平贾然安海龙屈畅展永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