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纳米颗粒在制备用于蛋白质降解的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6072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聚合物纳米颗粒在制备用于蛋白质降解的药物中的应用,涉及生物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合物纳米颗粒在制备用于蛋白质降解的药物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具体涉及聚合物纳米颗粒在制备用于蛋白质降解的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蛋白的表达或活性异常与阿尔兹海默症

癌症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选择性消除致病蛋白是实现相关疾病治疗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绝大部分药物是蛋白质抑制剂,它们通过与致病蛋白的活性位点特异性地结合,来抑制其活性取得治疗效果

然而,目前适合结合抑制剂的致病蛋白数量有限,通常为具有功能性结合口袋的蛋白,如酶和受体蛋白等,不到潜在致病蛋白总数的
20
%,而
80
%的蛋白为不可成药靶点

这成为限制蛋白抑制剂类药物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

[0003]近年来,靶向蛋白降解技术发展迅速,为突破“不可成药”蛋白靶点的限制提供了一种解决手段

靶向蛋白降解技术是一类特异性地识别靶蛋白,利用细胞内固有的蛋白质降解途径直接降解靶蛋白的新技术,这相当于在细胞内找到致病的靶子,并将它们“根除”。
目前,已有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
(PROTAC)、
分子胶等多种蛋白降解技术陆续出现

这些技术依赖于细胞内泛素

蛋白酶体途径或者自噬

溶酶体途径实现靶蛋白的降解,因此其作用靶点通常为胞内蛋白

而胞外蛋白/>(
包括分泌蛋白

细胞因子

含胞外结构域的跨膜蛋白等
)
约占蛋白质总类型的
40
%,是细胞间相互作用的主要参与者,在细胞信号转导

分化增殖

应激响应等生命过程中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因此亟需发展针对胞外蛋白的靶向蛋白降解技术

[0004]近期,基于双功能嵌合物

双功能小分子或双特异性抗体的多种胞外蛋白降解技术,如
LYTAC、MoDE

A、AbTAC
等,已陆续出现

这些技术分别利用细胞膜上的溶酶体靶向受体
(

CI

M6PR、ASGPR)

E3
泛素连接酶
RNF43
将目标蛋白转运至溶酶体中降解

然而,这些策略依赖于细胞表面特定蛋白
(
受体或者酶
)
的表达,易导致因蛋白表达水平差异而引起的耐药性

公开号为
CN111632153A
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化学基因药物共载的靶向纳米递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肿瘤微环境透明质酸酶触发变构

电荷翻转式化学
/
基因药物共载的靶向纳米递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其特点是:是由聚苯乙烯

聚二甲双胍
(PMet)
阳离子聚合物共载化学和基因药物,并采用具有
CD44
受体靶向性和肿瘤微环境透明质酸酶
(HAase)
敏感性的透明质酸

巯基
(HA

SH)
通过静电结合和硫醇化学交联共组装而成

该专利技术不仅可以实现肿瘤的低毒

靶向

高效治疗,而且为抗肿瘤研究提供一项基于化学联合基因药物治疗肿瘤的新型多功能纳米载体及制剂应用策略

但目前尚缺乏一种非特定受体依赖的胞外蛋白靶向降解技术

[0005]如何开发一种非特定受体依赖的靶向蛋白降解技术,实现胞外蛋白的简单

便捷

稳定

高效的靶向降解,有待实现进一步研究突破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基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聚合物纳米颗粒在用于蛋白质降解的药物中的应用,提供一种非特定受体依赖的靶向蛋白降解技术,设计了用于胞外蛋白降解技术的溶酶体靶向平台化纳米材料,其可以高效

快速的结合特异性抗体

抗体片段

纳米抗体

多肽或小分子配体,具有良好的应用潜能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聚合物纳米颗粒在制备靶向溶酶体的载体中的应用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聚合物纳米颗粒在制备用于蛋白质降解的药物中的应用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胞外蛋白降解技术的溶酶体靶向平台化纳米材料,为具有溶酶体靶向性质且不依赖于特定受体的纳米载体;
[0011]其中,所述纳米载体包括高分子聚合物

无机纳米颗粒

聚合物纳米颗粒

蛋白型纳米颗粒

有机无机杂化纳米颗粒的至少一种

[0012]具体的,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以但不限于聚合物纳米颗粒选取聚苯乙烯微球为例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以聚合物纳米颗粒为载体的用于蛋白质降解的药物,包括聚合物纳米颗粒和负载在聚合物纳米颗粒上

靶向靶标蛋白的药物,所述靶标蛋白为胞外蛋白

[0014]所述聚合物纳米颗粒与靶向靶标蛋白的药物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或化学键偶联;
[0015]具体的,所述靶向靶标蛋白的药物为能够特异性结合靶标蛋白的第一抗体,所述聚合物纳米颗粒包含与所述第一抗体的
Fc
段结合的第二抗体或第二抗体片段,所述聚合物纳米颗粒与第二抗体或第二抗体片段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或化学键偶联;
[0016]所述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或化学键包括但不仅限于通过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

生物素与亲和素

免疫球蛋白
IgG
与蛋白质
A、
免疫球蛋白
IgG
与蛋白质
G、
氨基与羧基反应

羟基与羧基反应

醛基与氨基反应

叠氮与炔基反应或巯基与马来酰亚胺反应

[0017]这些策略不依赖于细胞表面特定蛋白的表达,可根据不同的靶标蛋白选择不同第一抗体与第二抗体,具有易于替换的有益效果,可实现针对非特定受体依赖的胞外蛋白进行靶向降解

[0018]所述第一抗体与第二抗体或第二抗体片段能识别的
Fc
段具有相同的种属来源;
[0019]所述第二抗体或第二抗体片段为抗小鼠
IgG
抗体或抗小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聚合物纳米颗粒在制备用于蛋白质降解的药物中的应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纳米颗粒为聚苯乙烯微球
。3.
一种用于蛋白质降解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包括聚合物纳米颗粒和负载在聚合物纳米颗粒上

靶向靶标蛋白的药物,所述靶标蛋白为胞外蛋白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蛋白质降解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纳米颗粒与靶向靶标蛋白的药物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或化学键偶联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蛋白质降解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靶向靶标蛋白的药物为能够特异性结合靶标蛋白的第一抗体,所述聚合物纳米颗粒修饰有抗所述第一抗体的
Fc
段的第二抗体或第二抗体片段,所述聚合物纳米颗粒与第二抗体或第二抗体片段通过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

生物素与亲和素

免疫球蛋白
IgG
与蛋白质
A、
免疫球蛋白
IgG
与蛋白质
G、
氨基与羧基反应

羟基与羧基反应

醛基与氨基反应

叠氮与炔基反应或巯基与马来酰亚胺反应的偶联方式直接偶联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蛋白质降解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体与第二抗体或第二抗体片段能识别的
Fc
段具有相同的种属来源;所述第二抗体或第二抗体片段为抗小鼠
IgG
抗体或抗小鼠
IgG
抗体片段

抗大鼠
IgG
抗体或抗大鼠
I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世群姚莎莎梁世福唐建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