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通风系统及汽车座椅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67136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36
本申请一种座椅通风系统及汽车座椅,其中通风系统包括风扇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座椅通风系统及汽车座椅


[0001]本公开一般涉及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座椅通风系统及汽车座椅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车辆交通领域的科技发展,人们对于车辆乘坐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由于人体与座椅接触紧密,导致空气不流通,不利于汗液排出,使人体感到不适

通风功能有效改善人体与座椅间的空气流通,使人体保持干爽舒适;
[0003]现有技术中,通常在座椅上集成通风功能,利用通风机构向座椅表面吹风,或从座椅表面吸风,实现降温以及空气流通

然而吹风方式下,容易把湿冷的空气吹向人体,长时间使用下,人体腰背部易产生不适;吸风方式下,降温效率较低,达到降温效果时间较长;一把座椅上使用单一风扇不能实现吹

吸风方式同时布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座椅通风系统及汽车座椅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座椅通风系统,包括:
[0006]风扇机构,所述风扇机构具有用于吸收风量的入风口和用于排出风量的出风口;
[0007]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第一连接口和与所述第一连接口连通的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入风工位和出风工位;当所述第一连接件切换至入风工位时,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入风口连通;当所述第一连接件切换至出风工位时,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0008]至少一个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接件切换至入风工位或出风工位;
[0009]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为可弯折结构,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口连通;
[0010]座椅通风结构,所述座椅通风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连通,用于座椅通风

[0011]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接件为柔性空间袋体

[001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接件为管状结构,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材质为柔性材质

[001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座椅通风结构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连通

[001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座椅通风结构包括通风单元,所述通风单元包括风袋

三维针织网布以及导风沟槽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通风单元具有通风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通风腔连通

[001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通风单元设置在座椅发泡靠近人体一
侧,所述座椅发泡设置于座椅本体上,所述座椅发泡上开设有贯穿孔洞,所述贯穿孔洞靠近人体一侧的开口与所述安装孔连通,所述贯穿孔洞远离人体一侧的开口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连通

[001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通风单元设置在座椅发泡远离人体一侧,所述座椅发泡设置于座椅本体上,所述座椅发泡上开设有贯穿孔洞;所述通风单元设有若干个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与所述通风腔连通;所述安装孔设置于所述通风单元靠近座椅骨架一侧,所述通风孔设置于通风单元靠近座椅发泡一侧;所述通风孔与所述贯穿孔洞对应设置,且与所述贯穿孔洞远离人体一侧的开口连通

[001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入风口

出风口沿直线形排列设置,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风扇机构上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通过驱动所述第一连接件沿直线滑动,以调节所述第一连接件与入风口或出风口连通

[0018]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入风口

出风口的边缘沿弧线形排列设置,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风扇机构上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通过驱动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弧线形转动,以调节所述第一连接件与入风口或出风口连通

[0019]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座椅通风系统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连接件切换至入风工位或出风工位

[0020]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模块具体配置用于:响应于手动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连接件切换至入风工位或出风工位

[0021]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传感模块,所述传感模块配置用于检测车内的温度和湿度;
[0022]所述控制模块具体配置用于:
[0023]响应于自动控制信号,接收所述传感模块检测的温度和湿度数据;
[0024]判断所述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和
/
或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连接件切换至入风工位;
[0025]判断所述温度小于第一阈值和
/
或湿度小于第二阈值时,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连接件切换至出风工位

[0026]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座椅座垫和靠背以及设置于所述座垫和
/
或靠背上的如上述所述的座椅通风系统

[0027]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控制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连接件切换至入风工位,此时第一连接口与入风口连通;开启风扇机构,系统切换为吸风模式,即空气从座椅靠近人体面
(
与人体接触的座椅表面
)
,依次沿座椅通风结构

第二连接件

导入至第一连接口,进而通过第一连接件

入风口

风扇机构

出风口排出至座椅远离人体面;通过控制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连接件切换至出风工位,此时第一连接口与出风口连通;开启风扇机构,系统切换为吹风模式,即座椅远离人体面的空气经过风扇机构

出风口导入至第一连接口,进而依次沿第一连接件

第二连接件

座椅通风结构吹入至座椅靠近人体面
(
与人体接触的座椅表面
)
;其中,将第二连接件设置为可弯折结构,由此保证了第一连接件在切换工位状态时实现稳定切换;该座椅通风系统首先摒弃了传统的通风方式
(
即单一吹

吸风的方式
)
,而是将吹吸风模式结合起来,使用过程中风扇能够进行吸风处理,使得湿冷空气排出,而后进行吹风,避免使人体产生不适;其次,本案对此结构进行了优化,使得该风扇同时具备吸
风和吹风功能,且结构简单巧妙

空间占用率低

便于控制

附图说明
[0028]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

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9]图1为本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座椅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扇机构,所述风扇机构具有用于吸收风量的入风口
(1)
和用于排出风量的出风口
(2)
;第一连接件
(3)
,所述第一连接件
(3)
具有第一连接口
(31)
和与所述第一连接口
(31)
连通的第二连接口
(32)
,所述第一连接件
(3)
具有入风工位和出风工位;当所述第一连接件
(3)
切换至入风工位时,所述第一连接口
(31)
与所述入风口
(1)
连通;当所述第一连接件
(3)
切换至出风工位时,所述第一连接口
(31)
与所述出风口
(2)
连通;至少一个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连接件
(3)
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接件
(3)
切换至入风工位或出风工位;第二连接件
(4)
,所述第二连接件
(4)
为可弯折结构,所述第二连接件
(4)
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口
(32)
连通;座椅通风结构,所述座椅通风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件
(4)
的第二端连通,用于座椅通风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
(4)
为柔性空间袋体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
(4)
为管状结构,所述第二连接件
(4)
的材质为柔性材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通风结构上设有安装孔
(81)
,所述安装孔
(81)
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件
(4)
的第二端连通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通风结构包括通风单元,所述通风单元包括风袋
(8)、
三维针织网布
(802)
以及导风沟槽
(801)
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通风单元具有通风腔,所述安装孔
(81)
与所述通风腔连通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单元设置在座椅发泡
(10)
靠近人体一侧,所述座椅发泡
(10)
设置于座椅本体上,所述座椅发泡上开设有贯穿孔洞
(101)
,所述贯穿孔洞
(101)
靠近人体一侧的开口与所述安装孔
(81)
连通,所述贯穿孔洞
(101)
远离人体一侧的开口与所述第二连接件
(4)
的第二端连通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单元设置在座椅发泡
(10)
远离人体一侧,所述座椅发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涛刘涛尹海昆
申请(专利权)人:廊坊市金色时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