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1826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聚烯烃树脂和丙烯酸系弹性聚合物,机械强度和流动性优异、进而兼具良好的耐试剂性。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相对于(A)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成分)100重量份,含有(B)聚烯烃树脂(B成分)0.1~5重量份、和(C)为核壳型且以实质不含苯乙烯成分为特征的丙烯酸系弹性聚合物(C成分)1~15重量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耐试剂性得到改善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更详细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 含有聚烯烃树脂和为核壳型且以实质不含苯乙烯成分为特征的丙烯酸系弹性聚合物的、机 械强度和流动性优异、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耐试剂性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技术介绍
为改善热塑性树脂的冲击特性而采用冲击改善剂进行了强化的热塑性树脂由于 机械强度、加工性优异而被广泛利用。特别是聚碳酸酯树脂由于机械强度、尺寸稳定性和阻 燃性等优异的特性而被用于机械部件、汽车部件、电气_电子部件、办公设备部件等多种用 途。此外,在聚碳酸酯树脂中添加了各种强化剂而成的强化聚碳酸酯树脂也由于其优异的 机械特性、耐热性而在广泛的用途中使用。另一方面,聚碳酸酯树脂在约1/2 1/4英寸的临界厚度以下具有高冲击特性,但 是随着温度降到约_5°C以下冲击特性急速降低。此外,近年来汽车业界由于喜欢设计性、轻 量化的倾向,而在汽车内装构件等施以涂装的成型品中使用时,除了要求机械强度以外,还 要求流动性、耐试剂性良好的热塑性树脂。例如,将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与聚烯烃树脂、丙烯酸系弹性聚合物配合而改善了 低温冲击特性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是公知的(参照专利文献1)。然而,对于该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虽然机械特性令人满意,但是耐试剂性存在大的问题。此外,在上述 组成中,使丙烯酸系弹性聚合物为特定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是公知的(参照专利文献2、 3)。然而,即使该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对流动性、耐试剂性也不充分。由此可知现状是,需求具有近年来汽车内装构件所必需的特性、即良好的机械强 度和流动性的、满足耐试剂性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专利文献1 日本特许第1602946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昭56-76449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平4-24957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和聚烯烃树 月旨、丙烯酸系弹性聚合物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机械强度、流动性优异,同时具有良好 的耐试剂性。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而进行了精心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具有特定 结构的丙烯酸系弹性聚合物,可以达成该目的,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课题通过如下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而达成,所述聚碳酸酯树 脂组合物相对于(A)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成分)100重量份,含有(B)聚烯烃树脂(B成 分)0. 1 5重量份、和(C)为核壳型且以实质不含苯乙烯成分为特征的丙烯酸系弹性聚合 物(C成分)1 15重量份。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进一步对本专利技术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A成分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本专利技术中的A成分即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通过使二元酚与碳酸酯前体反应而得至IJ。作为反应方法之一例,可以举出界面聚合法、熔融酯交换法、碳酸酯预聚物的固相酯交 换法和环状碳酸酯化合物的开环聚合法等。作为这里使用的二元酚的代表例,可以举出对苯二酚、间苯二酚、4,4’ _ 二羟基联 苯、1,1-双(4-羟基苯基)乙烷、2,2_双(4-羟基苯基)丙烷(通称双酚A、以下有时简称 为BPA)、2,2-双(4-羟基-3-甲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苯基)丁烷、1,1_双(4-羟 基苯基)-1-苯基乙烷、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1,1_双(4-羟基苯基)-3,3,5_三甲 基环己烷、2,2-双(4-羟基苯基)戊烷、4,4’ _(对亚苯基二亚异丙基)二苯酚、4,4’ -(间 亚苯基二亚异丙基)二苯酚、1,1-双(4-羟基苯基)-4_异丙基环己烷、双(4-羟基苯基) 醚、双(4-羟基苯基)硫醚、双(4-羟基苯基)亚砜、双(4-羟基苯基)砜、双(4-羟基苯 基)酮、双(4-羟基苯基)酯、双(4-羟基-3-甲基苯基)硫醚、9,9-双(4-羟基苯基)芴 和9,9-双(4-羟基-3-甲基苯基)芴等。优选的二元酚是双(4-羟基苯基)烷烃,其中从 耐冲击性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双酚A,已通用。在本专利技术中,除了作为通用聚碳酸酯的双酚A系聚碳酸酯以外,还可以将使用其 他二元酚类制造的特殊聚碳酸酯作为A成分使用。例如,作为二元酚成分的一部分或全部,使用了 4,4’ -(间亚苯基二亚异丙基)二 苯酚(以下有时简称为1 10、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1,1_双(4-羟基苯基)-3, 3,5_三甲基环己烷(以下有时简称为“Bis-TMC”)、9,9-双(4-羟基苯基)芴和9,9_双 (4-羟基-3-甲基苯基)芴(以下有时简称为“BCF”)的聚碳酸酯(均聚物或共聚物),适 合于对因吸水导致的尺寸变化、形态稳定性的要求特别严格的用途。这些除了 BPA以外的 二元酚,优选使用构成该聚碳酸酯的二元酚成分整体的5摩尔%以上,特别是10摩尔%以 上。特别是要求高刚性且更好的耐水解性时,构成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A成分特别 优选为下述(1) (3)的共聚聚碳酸酯。(1)在构成该聚碳酸酯的二元酚成分100摩尔%中,BPM为20 80摩尔% (更优 选为40 75摩尔%、进一步优选为45 65摩尔% ),且BCF为20 80摩尔% (更优选 为25 60摩尔%、进一步优选为35 55摩尔% )的共聚聚碳酸酯。(2)在构成该聚碳酸酯的二元酚成分100摩尔%中,BPA为10 95摩尔% (更优 选为50 90摩尔%、进一步优选为60 85摩尔% ),且BCF为5 90摩尔% (更优选为 10 50摩尔%、进一步优选为15 40摩尔% )的共聚聚碳酸酯。(3)在构成该聚碳酸酯的二元酚成分100摩尔%中,BPM为20 80摩尔% (更优 选为40 75摩尔%、进一步优选为45 65摩尔% ),且Bis-TMC为20 80摩尔% (更 优选为25 60摩尔%、进一步优选为35 55摩尔% )的共聚聚碳酸酯。这些特殊的聚碳酸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2种以上适当地混合使用。此外,还 可以将它们和通用的双酚A型聚碳酸酯混合使用。对于这些特殊的聚碳酸酯的制法和特性,例如,详细地记载于特开平6-172508号公报、特开平8-27370号公报、特开2001-55435号公报和特开2002-117580号公报等中。应说明的是,在上述的各种聚碳酸酯中,通过调整共聚组成等,使得吸水率和 Tg (玻璃化转变温度)在下述范围内的聚碳酸酯,由于聚合物自身的耐水解性良好,且在成 型后低翘曲性也格外优异,因此在要求形态稳定性的领域中特别适合。(i)吸水率为0.05 0. 15%、优选为0. 06 0. 13%,且Tg为120 180°C的聚 碳酸酯,或者(ii)Tg为160 250°C、优选为170 230°C,且吸水率为0. 10 0.30%、优选为 0. 13 0. 30%、更优选为0. 14 0. 27%的聚碳酸酯。在这里,聚碳酸酯的吸水率是使用直径45mm、厚3. Omm的圆板状试验片,依照 IS062-1980在23°C的水中浸渍24小时后测定水分率而得的值。此外,Tg (玻璃化转变温 度)是依照JIS K7121用差示扫描热量计(DSC)测定而求出的值。作为碳酸酯前体,使用酰卤、碳酸二酯或卤代甲酸酯(〃 口 MU—卜)等,具体 可以举出碳酰氯、碳酸二苯酯或二元酚的二卤代甲酸酯等。通过界面聚合法由二元酚和碳酸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A)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即A成分100重量份,含有(B)聚烯烃树脂即B成分0.1~5重量份、和(C)为核壳型且以实质不含苯乙烯成分为特征的丙烯酸系弹性聚合物即C成分1~15重量份。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角田敦指宿瞬
申请(专利权)人: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