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开关构件的支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1206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开关构件(2)的支撑机构,开关构件以滑动的方式运动以打开及关闭形成在车体中的开口(1),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框架(3),其适于布置在开关构件(2)上以相对于车体支撑开关构件(2);导轨(10,11),其适于沿着开口(1)的侧边布置在车体上且包括彼此平行的第一和第二引导部(10d,10e);和受引导构件(8,9,51),其包括圆筒部(33,42,54)和支承部(31,43,52),支承部与圆筒部(33,42,54)连续地形成并同轴地支撑布置在支撑框架(3)上的轴部(6,22),圆筒部(33,54)具有形成为锥形并以受偏置的方式接触第一和第二引导部的外周面(33b,54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开关构件的支撑机构,所述开关构件以滑动的方式移动以打 开及关闭形成在车体中的开口。
技术介绍
已知的开关机构包括开关构件,所述开关构件布置在车体顶部并且以滑动的方式 移动以打开及关闭顶部的开口,从而让外部的空气或光线进入车辆内部。这种开关机构通 常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布置在开关构件上因而相对于车体支撑开关构件;受引 导构件,所述受引导构件布置在支撑框架上;导轨,所述导轨沿顶部开口的侧边对受引导构 件进行导引;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使支撑框架沿着导轨以滑动的方式移动。当车辆移动时,开关构件可能因风压等而竖向运动,因而导致受引导构件与导轨 不规则干涉的抖动行为。在因抖动行为导致产生噪音和振动的情况下,车内空间的舒适性o因此,比如,JP1991-025026A中公开的用于滑动车顶的已知滑动承座用作为由导 轨引导的受引导构件,所述导轨具有U形横截面。滑动承座形成为侧向截面为大致长椭圆 形。进一步地,滑动承座包括由橡胶制成的滑动承座体和由合成树脂制成并覆盖滑动承座 体的滑动套。滑动承座体包括插入槽,从支撑框架突出的保持件插置在所述插入槽中。根据如上构成的滑动承座,当开关构件因风压等而沿车辆竖向运动时,滑动承座 体的一部分弹性变形并且被压缩。因此,即使当保持件沿竖向运动时,滑动套也不会沿竖向 移动。结果,滑动套不会碰到或撞击导轨,因而减小了因开关构件竖向运动产生的噪音和振 动。另外,滑动承座体用作阻尼器,因而吸收了振动能量。因此,噪音和振动得以进一步减 小。然而,当保持件的竖向运动进一步增大时,滑动承座体无法充分弹性变形以使得 保持件的运动最小化。而且,当保持件以极快的速度沿竖向运动时,滑动承座体的弹性变形 无法充分吸收保持件的运动引起的振动。结果,在滑动承座体与滑动套之间出现间隙;因 而,滑动承座体撞击滑动套。因此,滑动承座体与滑动套之间出现噪音和振动,从而开关构 件不能平稳地滑动。因此,需要一种用于开关构件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使开关构件平稳地并且 以滑动的方式移动,并可靠地防止因开关构件的滑动运动而产生噪音和振动。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一种用于开关构件的支撑机构,所述开关构件以滑动的 方式运动以打开及关闭形成在车体中的开口,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 适于布置在所述开关构件上以相对于所述车体支撑所述开关构件;导轨,所述导轨适于沿 着所述开口的侧边布置在所述车体上,而且包括彼此平行的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和 受引导构件,所述受引导构件包括圆筒部和支承部,所述支承部与所述圆筒部连续地形成并同轴地支撑布置在所述支撑框架上的轴部,所述圆筒部具有外周面,所述外周面形成为 锥形并以受偏置的方式接触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比如,理想的是,在打开及关闭操作期间,开关构件沿着导轨平稳移动。特别是,在 车辆移动的同时,外力从诸如车辆的竖向或横向等各个方向作用在开关构件上。这些外力 包括从路面作用的外力、车辆转弯时的离心力、风压等等。在上述外力当中,沿竖向作用的 外力尤其频繁地施加至开关构件。开关构件的支撑框架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因外力而增大。 进一步地,支撑框架和导轨彼此碰撞,因而产生噪音。此外,一些部件会受损。根据用于开关构件的支撑框架的前述结构,从锥形的外周面斜向作用的外力施加 至导轨的边缘。比如,在导轨的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布置成沿车辆的竖向彼此平行的 情况下,受引导构件通过沿竖向和横向分别作用的力而相对于导轨得以支撑。沿竖向作用 的力主要支撑开关构件的重量,而沿横向作用的力主要抵抗车辆转弯时产生的离心力等。 因锥形外周面倾斜而产生的力沿着使受引导构件脱离导轨的方向作用。也就是说,由于单 向负荷持续地施加至受引导构件,所以受引导构件沿横向得以稳定。所以,简单地构造成具有锥形外周面的受引导构件可以沿着导轨得以适当地引 导,因而实现了开关构件的平稳滑动。根据前述公开,所述支承部形成为圆筒形并设置在所述圆筒部的内周侧中。所述 圆筒部包括沿所述支承部的轴线方向相对布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并且外径小于所述 第二端部的外径的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支承部连续地形成。因此,所述受引导构件形成为包括双圆筒结构。结果,圆筒部的接触所述第一引导 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的外周面以及所述支承部的以滑动的方式接触所述轴部的一部分相 对于所述受引导构件的旋转轴线径向布置。所以,当所述受引导构件的偏置力作用在所述 导轨上时,改变所述受引导构件的旋转轴线的位置的弯曲力不会产生,使得所述受引导构 件进一步稳定旋转。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所述轴部包括小直径部和大直径部,所述小直径部具 有预定外径,所述大直径部沿所述轴线方向与所述小直径部并排布置且具有大于所述小直 径部的所述预定外径的外径。所述圆筒部构造成使得外径大于所述第一端部的外径的所述 第二端部沿所述轴线方向比所述支承部的第一端部突出得更远。另外,所述轴部的所述小 直径部沿所述轴线方向由所述轴部同轴地支撑,而且所述圆筒部的比所述支承部的所述第 一端部突出得更远的所述第二端部径向向外邻近所述轴部的所述大直径部。所述受引导构件的旋转稳定性取决于所述轴部与支撑所述轴部的所述支承部之 间的间隙的尺寸。在冲击负荷施加至车辆的情况下,瞬间弯曲负荷作用在所述支承部上。此 时,所述受引导构件的取向发生改变,而且受引导构件会发生轴向脱离。结果,在所述开关 构件的打开及关闭操作期间会产生噪音,或者所述开关构件因部件之间的摩擦过度增大而 不稳定地移动。根据所述支撑机构的前述结构,所述圆筒部的所述第二端部沿横向比所述支承部 的所述第一端部朝向车辆内侧突出得更远。因此,即使当所述受引导构件发生轴向脱离时, 所述圆筒部的该突出部也会接触所述轴部的所述大直径部,从而防止所述受引导构件进一 步轴向脱离。结果,所述受引导构件得以稳定地旋转。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所述支撑机构进一步包括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由4比形成所述圆筒部的材料更柔韧的材料形成。所述弹性构件接触所述圆筒部的内周侧使得 所述圆筒部的所述外周面以受偏置的方式挤压所述导轨的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引 导部。根据所述支撑机构的前述结构,即使在强冲击负荷沿竖向作用在车辆上的情况 下,所述弹性构件也可以防止所述圆筒部过度变形。因此,所述圆筒部的一部分不会远离所 述第一引导部或所述第二引导部,而且所述圆筒部可以持续地挤压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 第二引导部。结果,所述开关构件与所述导轨之间的振动得以可靠地抑制。根据前述公开内容,所述导轨由包括凹入横截面的构件构成,所述构件具有彼此 平行面对的壁部。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分别形成在所述壁部的相应的自由 端。另外,所述支承部与所述受引导构件的所述圆筒部之间连续延伸的连续成型部的刚性 大于所述圆筒部的刚性。所述受引导构件通过分别形成为线形的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导入 所述导轨。在正常状况下,所述圆筒部的所述外周面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在一个点上接触所 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然而,当冲击负荷作用在车辆上时,所述受引导构件移动 靠近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中的一个。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圆筒部的壁部能够 挠性变形;因而,所述受引导构件可以沿竖向过度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开关构件(2)的支撑机构,所述开关构件以滑动的方式运动以打开及关闭形成在车体中的开口(1),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框架(3),所述支撑框架适于布置在所述开关构件(2)上以相对于所述车体支撑所述开关构件(2);导轨(10),所述导轨适于沿着所述开口(1)的侧边布置在所述车体上,而且包括彼此平行的第一引导部(10d)和第二引导部(10e);和受引导构件(8,9,51),所述受引导构件包括圆筒部(33,42,54)和支承部(31,43,52),所述支承部与所述圆筒部(33,42,54)连续地形成并同轴地支撑布置在所述支撑框架(3)上的轴部(6,22),所述圆筒部(33,54)具有外周面(33b,54b),所述外周面形成为锥形并以受偏置的方式接触所述第一引导部(10d)和所述第二引导部(10e)。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荘司章寿井出由隆沢田和希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