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0550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推车,包含一能折叠收合的车体框架。车体框架包括两对称的侧部,每一侧部具有以一第一枢转关节连接的一手推管,一前脚管以及一后脚管。手推管包含以一第二枢转关节连接的一上推手段及一下推手段,上推手段能以一第一方向向下推手段枢转。前脚管分别包含以一第三枢转关节连接的一上前脚管段与一下前脚管段,上前脚管段能向下前脚管段同向于第一方向地枢转。下手推管段及后脚管能向上前脚管段反向于第一方向地枢转。通过车体框架被致动收合,下前脚管段与后脚管是彼此远离地被收合,且车体框架呈似Z字形折叠而能缩小收合后的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折叠的推车,特别是涉及一种折叠后体积较小的推车。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婴儿推车依其素求不同主要区分成轻巧型及全功能型两类。轻巧型 的特点在于其重量较轻,折收后的体积较小,方便携带外出,但其除了能供婴孩乘坐外无 其它附加功能。全功能型的特点在于除了具有多种功能外,如座位前方具有一置物盘, 座位下方具有一收纳篮,推车把手处还设有大人用的置物盘等,此种婴儿推车车体较为稳 固,对婴儿的保护较佳,但其缺点为体积大且重量重,不适合外出使用。因此提供一种易于 折收成较小体积但仍能保有全功能型婴儿车的使用优点的婴儿车构造为一设计上的改进 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方便折收与携带但具有全功能型婴儿车的使用优点 的婴儿推车。本专利技术推车,包含一能折叠收合的车体框架。车体框架包括两相对称的侧部,每 一侧部具有一手推管,一连接至手推管下端的前脚管,以及一与前脚管连接的后脚管。每一 侧部的手推管、前脚管与后脚管相连接处设有一第一枢转关节,手推管包括至少一能将手 推管折叠的第二枢转关节,前脚管包括至少一能将前脚管折叠的第三枢转关节,用以把该 车体框架作多段折叠收合。优选地,每一手推管各别包含一上手推管段与一下手推管段,上手推管段借由第 二枢转关节枢接至下手推管段,且上手推管段能相对下手推管段以一第一方向枢转靠近。 两前脚管分别包含一上前脚管段与一下前脚管段,上前脚管段借由第三枢转关节枢接至下 前脚管段,并能向下前脚管段同向于该第一方向地枢转靠近。下手推管段连同后脚管以第 一枢转关节连接至上前脚管段,下手推管段及后脚管能向上前脚管段反向于该第一方向地 枢转靠近。优选地,通过车体框架被致动收合,该车体框架的手推管、脚管及后脚管被收合成 一所述前脚管与所述后脚管的底端彼此远离的Z形折叠型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第一、第二、第三枢转关节,将车体框架折叠收合,使 其收合时呈Z字形折叠,收合后体积较小,收纳时不占空间,也方便携带外出。附图说明图1是一绘示本专利技术推车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一绘示本专利技术推车的车体框架的立体图;图3是一绘示本专利技术推车收合中途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一绘示本专利技术推车收合完成时的侧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的折叠式婴儿车能供幼儿乘坐,包含一能折叠收合的车体框架 1、一乘载座14、一连动装置15、一遮阳蓬支撑管16、一置物盘2、一收纳篮3及一设置在车 体框架1上的包覆布套4。参阅图1至图3,车体框架1包括两相对称的侧部,每一侧部由二手推管11、两前 脚管12、两后脚管13所组成。手推管11各别包含一上手推管段111与一下手推管段112,上、下手推管段111、 112以一限制旋转范围的第二枢转关节113枢接,当车体框架1在折叠时,能使上手推管段 111能相对下手推管段112朝一第一方向I枢转,即在图面中逆时钟方向枢转靠近下手推管 段112以达成折叠,反之,在车体框架1需要展开使用时,藉该第二枢转关节113则不会使 该上手推管段111过度展开而限制在一固定范围中。前脚管12延伸在手推管11下端,每一前脚管12分别包含一上前脚管段121与一 下前脚管段122,上、下前脚管段121、122以一限制旋转范围的第三枢转关节123枢接,当 车体框架1在折叠时,能使上前脚管段121能相对下前脚管段122以第一方向I枢转,即在 图面中以逆时钟方向枢转靠近下前脚管段122以达成折叠,反之,在车体框架1需要展开使 用时,藉该第三枢转关节123则不会使该上前脚管段121过度展开而限制在一固定范围中。 下前脚管段122的下端分别连接一前车轮124。后脚管13及上前脚管段121以一限制旋转范围的第一枢转关节131与下手推管 段112枢接,当车体框架1在折叠时,能使下手推管段112与该后脚管13以一反向于第一 方向I的第二方向II枢转,即在图面中以顺时钟方向枢转靠近上前脚管段121,使下手推管 段112及后脚管13向上前脚管段121靠近,反之,在车体框架1需要展开使用时,藉该第一 枢转关节131则不会使下手推管段111或上前脚管段121过度展开而限制在一范围中。乘载座14包括一枢设在上前脚管段121的框架141。框架141包含一背靠部142 及一座框部143。座框部143由上前脚管段121向前延伸,并包含两侧管144,侧管144分 别包含能折叠的上、下侧管段145、146,下侧管段146分别枢接至下前脚管段122。连动装置15包括两第一连动管151、两第二连动管152、两第三连动管153及一第 四连动管154。第一连动管151的一端枢接在上手推管段111上。第二连动管152的一端 与第一连动管151的另一端枢接,另一端与倒U形背靠部142枢接,两端之间则枢接于下推 手管段112上。第三连动管153的一端分别与第二连动管152枢接,另一端分别与两后脚 管13枢接。第三连动管153的下端分别还设有一连接一后车轮132的枢接连杆155。第四 连动管154呈一 U形,其两侧臂分别枢接至后脚管13,两侧臂的自由端枢接在枢接连杆155 上。参阅图2,遮阳篷支撑管16枢接至第一连动管151。一置物盘2能被设置在枢接于上手推管段111上的两第一连动管151的间。参阅图1,一布制的收纳篮3设置在两前脚管12与U形第四连动管154间,其前后 端分别被悬吊在两前脚管12间与U形第四连动管154的横段上。参阅图2及图3,通过车体框架1被致动收合,第二枢转关节113枢转容许上手推管段111以前述的第一方向I朝下手推管段112枢转靠近,并连动第一连动管151及第二 连动管152,使第一连动管151以前述第二方向II向第二连动管152枢转靠近,同时,遮阳 篷支撑管16也相对第一连动管151以第二方向II枢转靠近。第一枢转关节131容许下手 推管段112及后脚管13以第二方向II枢转向上前脚管段121靠近,并连动第二连动管152 及背靠部142相对第三连动管153以第一方向I枢转靠近,第三连动管153与后脚管13的 相对运动连动第四连动管154及枢接连管155,使枢接连管155相对第四连动管154以第二 方向II枢转,并使后车轮132移近前车轮124。上前脚段121绕第三枢转关节123以第一 方向I枢转,使上前脚管段121向下前脚管段122靠近,并连动上侧管段145相对下侧管段 146以第二方向II枢转靠近。使得车体框架1被致动收合时,车体框架1的手推管11、前 脚管12及后脚管13能在长度方向上被收合成一似Z形折叠型态,同时第一连动管151、第 二连动152、第三连动管153及枢接连管154在长度方向上也收合成一大致呈反向对称的似 Z形折叠型态。 参阅图4,可知本专利技术推车在折收后,前、后车轮124、132相互靠近,且车体框架1 收合后为一大致与前后车轮124、132间的距离等长的矩形体结构,体积大幅缩小,收纳或 展开均更为方便,且收合后的婴儿车能以车轮着地的形式收纳。由以上说明可知,本专利技术推车利用第一、第二、第三枢转关节131、113、123,将车体 框架1折叠收合,使其收合时呈似Z形折叠,收合后体积较小,收纳时不占空间,也方便携带 外出。经由本专利技术的解释,依本专利技术所作之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推车,包含一可折叠收合的车体框架,所述车体框架包括两相互对称的侧部,每一侧部具有一手推管,一连接至所述等手推管的下端的前脚管,以及与所述前脚管连接的一后脚管,其特征在于:每一侧部的手推管、前脚管与后脚管相连接处设有一第一枢转关节,所述手推管分别包括至少一能将所述手推管折叠的第二枢转关节,所述前脚管分别包括至少一能将所述前脚管折叠的第三枢转关节,用以把所述车体框架作多段折叠收合。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肯托坎
申请(专利权)人: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