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相厌氧发酵酸化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60221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两相厌氧发酵酸化反应装置属于厌氧发酵设备;在反应器壳体内用隔板将其分隔成存料空间、出料空间、酸化空间和沉渣空间,在存料空间与平隔板之间配装导料管,配料器安装在平隔板上,导料管分别与存料空间和配料器连通,配料器与酸化空间相通,且酸化空间又分别与出料空间、沉渣空间连通,在反应器壳体上配装排气口、排料口及出渣口,排气口和排料口与出料空间连通,出渣口与沉渣空间连通,进料口配装在存料空间的圆筒形隔板上;本装置结构简单,散热面积小,加工方便,作业中可有效防止短路故障的发生。(*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厌氧发酵技术设备,主要涉及一种有机废弃物两相厌氧发酵水解 液化酸化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湿法厌氧发酵领域采用单相全混合发酵方法处理有机废弃物的较多,但由 于受进料负荷和发酵稳定性的限制,导致发酵周期长、装置运行稳定性差、产气效率低。两 相厌氧发酵是将水解酸化阶段和产甲烷阶段分开,使产酸微生物和产甲烷微生物分别处于 适宜的发酵环境中,提高产气效率,但该方法存在水解酸化反应在一个反应装置中难于使 新进原料和已经酸化好的原料区分开,在换料时容易发生使新进原料排出酸化反应器的短 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提供一种两相厌氧发 酵酸化反应装置,达到在酸化阶段使新进原料与酸化一段时间的原料在一个反应装置中作 业,减少装置散热面积,同时,在换料时实现不会出现新进原料排出酸化反应装置的短路现象。本技术的基本设计是,两相厌氧发酵酸化反应装置包括反应器壳体,在反应 器壳体腔内上侧部位上配装圆锥漏斗形隔板,在反应器壳体腔内、位于圆锥漏斗形隔板上 方安装圆筒形隔板,圆筒形隔板下端口与圆锥漏斗形隔板内壁面密封连接,在圆筒形隔板 内侧构成存料空间,在圆筒形隔板与圆锥漏斗形隔板、反应器壳体之间构成出料空间;在反 应器壳体腔内下侧部上配装平隔板,在平隔板与反应器壳体、圆锥漏斗形隔板之间构成酸 化空间,在平隔板下平面与反应器壳体底端部之间构成沉渣空间;在存料空间与平隔板之 间配装导料管,导料管上端与存料空间连通,在平隔板上配装配料器,配料器分别与导料管 和酸化空间连通;在圆锥漏斗形隔板上设有连通孔;进料口设置安装在圆筒形隔板上,与 存料空间连通;排气口和排料口配装在反应器壳体上,且与存料空间和出料空间连通;沉 渣口设置在平隔板上,酸化空间与沉渣空间相互连通;出渣口设置在反应器壳体底端部上。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散热面积小,加工方便、防止形成短路故障发生的特 点ο附图说明图1是两相厌氧发酵酸化反应装置总体配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A向剖视图。图中件号说明1、存料空间、2、进料口、3、排气口、4、出料空间、5、排料口、6、沉渣口、7、连通孔、8、 配料器、9、酸化空间、10、出渣口、11、沉渣空间、12、平隔板、13、导料管、14、反应器壳体、15、圆筒形隔板、16、圆锥漏斗形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最佳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两相厌氧发酵酸化反 应装置包括反应器壳体14,在反应器壳体14腔内上侧部位上配装圆锥漏斗形隔板16,在反 应器壳体14腔内、位于圆锥漏斗形隔板16上方安装圆筒形隔板15,圆筒形隔板15下端口 与圆锥漏斗形隔板16内壁面密封连接,在圆筒形隔板15内侧构成存料空间1,在圆筒形隔 板15与圆锥漏斗形隔板16、反应器壳体14之间构成出料空间4 ;在反应器壳体14腔内下 侧部上配装平隔板12,在平隔板12与反应器壳体14、圆锥漏斗形隔板16之间构成酸化空 间9,在平隔板12下平面与反应器壳体14底端部之间构成沉渣空间11 ;在存料空间1与平 隔板12之间配装导料管13,导料管13上端与存料空间1连通,在平隔板12上配装配料器 8,配料器8分别与导料管13和酸化空间9连通;在圆锥漏斗形隔板16上设有连通孔7 ;进 料口 2设置安装在圆筒形隔板15上,与存料空间1连通;排气口 3和排料口 5配装在反应 器壳体14上,且与存料空间1和出料空间4连通;沉渣口 6设置在平隔板12上,酸化空间 9与沉渣空间11相互连通;出渣口 10设置在反应器壳体14底端部上。在从进料口 2处新进原料时,存料空间1内原料液面上升,形成压力差,使导料管 13中的原料通过底部连通的配料器8送到四周下面的酸化空间9内,推动酸化空间9内高 液位料液通过连通孔7进入上部酸化好料液的出料空间4内,使该空间液面上升,高出排料 口 5的料液从排料口 5排出,送入产甲烷反应器进行下一步发酵反应。废渣从酸化空间9 经平隔板12上的沉渣口 6落入沉渣空间11内,由出渣口 10排出反应器壳体14。反应中产 生的气体从排气口 3排出。权利要求一种两相厌氧发酵酸化反应装置,包括反应器壳体(14),其特征在于在反应器壳体(14)腔内上侧部位上配装圆锥漏斗形隔板(16),在反应器壳体(14)腔内、位于圆锥漏斗形隔板(16)上方安装圆筒形隔板(15),圆筒形隔板(15)下端口与圆锥漏斗形隔板(16)内壁面密封连接,在圆筒形隔板(15)内侧构成存料空间(1),在圆筒形隔板(15)与圆锥漏斗形隔板(16)、反应器壳体(14)之间构成出料空间(4);在反应器壳体(14)腔内下侧部上配装平隔板(12),在平隔板(12)与反应器壳体(14)、圆锥漏斗形隔板(16)之间构成酸化空间(9),在平隔板(12)下平面与反应器壳体(14)底端部之间构成沉渣空间(11);在存料空间(1)与平隔板(12)之间配装导料管(13),导料管(13)上端与存料空间(1)连通,在平隔板(12)上配装配料器(8),配料器(8)分别与导料管(13)和酸化空间(9)连通;在圆锥漏斗形隔板(16)上设有连通孔(7);进料口(2)设置安装在圆筒形隔板(15)上,与存料空间(1)连通;排气口(3)和排料口(5)配装在反应器壳体(14)上,且与存料空间(1)和出料空间(4)连通;沉渣口(6)设置在平隔板(12)上,酸化空间(9)与沉渣空间(11)相互连通;出渣口(10)设置在反应器壳体(14)底端部上。专利摘要两相厌氧发酵酸化反应装置属于厌氧发酵设备;在反应器壳体内用隔板将其分隔成存料空间、出料空间、酸化空间和沉渣空间,在存料空间与平隔板之间配装导料管,配料器安装在平隔板上,导料管分别与存料空间和配料器连通,配料器与酸化空间相通,且酸化空间又分别与出料空间、沉渣空间连通,在反应器壳体上配装排气口、排料口及出渣口,排气口和排料口与出料空间连通,出渣口与沉渣空间连通,进料口配装在存料空间的圆筒形隔板上;本装置结构简单,散热面积小,加工方便,作业中可有效防止短路故障的发生。文档编号C02F11/04GK201634674SQ20102013862公开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4日专利技术者关正军, 李文哲, 郑国香 申请人:东北农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两相厌氧发酵酸化反应装置,包括反应器壳体(14),其特征在于在反应器壳体(14)腔内上侧部位上配装圆锥漏斗形隔板(16),在反应器壳体(14)腔内、位于圆锥漏斗形隔板(16)上方安装圆筒形隔板(15),圆筒形隔板(15)下端口与圆锥漏斗形隔板(16)内壁面密封连接,在圆筒形隔板(15)内侧构成存料空间(1),在圆筒形隔板(15)与圆锥漏斗形隔板(16)、反应器壳体(14)之间构成出料空间(4);在反应器壳体(14)腔内下侧部上配装平隔板(12),在平隔板(12)与反应器壳体(14)、圆锥漏斗形隔板(16)之间构成酸化空间(9),在平隔板(12)下平面与反应器壳体(14)底端部之间构成沉渣空间(11);在存料空间(1)与平隔板(12)之间配装导料管(13),导料管(13)上端与存料空间(1)连通,在平隔板(12)上配装配料器(8),配料器(8)分别与导料管(13)和酸化空间(9)连通;在圆锥漏斗形隔板(16)上设有连通孔(7);进料口(2)设置安装在圆筒形隔板(15)上,与存料空间(1)连通;排气口(3)和排料口(5)配装在反应器壳体(14)上,且与存料空间(1)和出料空间(4)连通;沉渣口(6)设置在平隔板(12)上,酸化空间(9)与沉渣空间(11)相互连通;出渣口(10)设置在反应器壳体(14)底端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哲关正军郑国香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农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