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8067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3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板、电池包和车辆


[0001]本申请属于电池组件
,具体地,本申请涉及一种换热板

电池包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组件,对电动汽车的长期稳定运行起着关键的作用

[0003]现有技术中,采用水通入口琴管后对电池进行冷却或加热,但由于口琴管只能从固定的入口通入水流,并从固定的出口将水流排出,也就是口琴管在加热或者冷却操作时均采用同样的水流流向,使得口琴管等换热组件容易导致电池局部位置的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降低了电池使用的稳定性和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板

电池包和车辆的新技术方案,能够解决传统换热板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0005]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板,应用于电池,所述换热板包括:
[0006]第一接口

第二接口以及连通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流道;
[0007]所述换热板用于对所述电池换热,所述流道用于流通工质,
[0008]在所述换热板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冷却时,所述工质从所述第一接口流入所述流道并从第二接口流出,
[0009]在所述换热板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加热时,所述工质从所述第二接口流入所述流道并从第一接口流出

[0010]可选地,包括:
[0011]在所述换热板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冷却时,所述工质从所述第一接口流入,并优先流经第一类区域;
[0012]在所述换热板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加热时,所述工质从所述第二接口流入,并优先流经第二类区域;
[0013]其中,所述第一类区域用于与电池极柱区域对应设置,所述第二类区域用于与电池的非极柱区域对应设置

[0014]可选地,所述流道包括与第一接口连接的第一段流道以及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的第二段流道;
[0015]在所述换热板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冷却时,所述工质从所述第一接口流入,并先后流经所述第一段流道和第二段流道后,从所述第二接口流出,并且所述第一段流道中流经所述第一类区域的流道长度大于流经所述第二类区域的流道长度,所述第二段流道中流经所述第一类区域的流道长度小于流经所述第二类区域的流道长度;
[0016]在所述换热板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加热时,所述工质从所述第二接口流入,并先后流经所述第二段流道和第一段流道后,从所述第一接口流出,并且所述第二段流道中流
经所述第一类区域的流道长度小于流经所述第二类区域的流道长度,所述第一段流道中流经所述第一类区域的流道长度大于流经所述第二类区域的流道长度

[0017]可选地,所述第一段流道长度与所述第二段流道长度的比值的范围为
0.5

5。
[0018]可选地,所述第二类区域宽度与所述第一类区域宽度的比值范围为1‑
8。
[0019]可选地,所述第一类区域宽度与电池长度的比值范围为
0.1

0.4,
所述第二类区域宽度与电池长度的比值范围为
0.1

0.6。
[0020]可选地,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位于所述换热板的同侧

[0021]可选地,所述换热板包括进出口总成,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位于所述进出口总成

[0022]可选地,所述换热板包括第一类区域和第二类区域,所述流道分布于所述第一类区域和第二类区域;
[0023]第一类区域包括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
[0024]第二类区域包括第一分域,所述第一分域位于所述第一分区和所述第二分区之间;
[0025]所述换热板用于对所述电池换热时,所述工质在所述第一分区

第一分域和第二分区中进行至少1次循环流动;
[0026]所述第一类区域用于与电池极柱区域对应设置,所述第二类区域用于与电池的非极柱区域对应设置

[0027]可选地,所述第一类区域包括第四子区;
[0028]所述第二类区域包括第二分域;
[0029]在所述换热板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冷却时,所述工质从所述第一接口流经所述第四子区

第二分域和第四子区,并从所述第四子区流入所述第二接口;
[0030]在所述换热板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加热时,所述工质从所述第二接口流经所述第四子区

第二分域和第四子区,并从所述第四子区流入所述第一接口

[0031]可选地,所述第一类区域包括第四子区和第二子区;
[0032]所述第二类区域包括第二分域,所述第二分域位于所述第四子区和第二子区之间;
[0033]在所述换热板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冷却时,所述工质从所述第一接口流入所述第四子区

第二分域和所述第二子区,并由所述第二子区流回所述第二分域和所述第四子区后流入所述第二接口;
[0034]在所述换热板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加热时,所述工质从所述第二接口流入所述第四子区

第二分域和所述第二子区,并由所述第二子区流回所述第二分域和所述第四子区后流入所述第一接口

[0035]可选地,所述换热板包括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均包括第一类区域和第二类区域;
[0036]所述第一类区域包括第三子区

第一子区

第四子区和第二子区;
[0037]所述第二类区域包括第一分域和第二分域;
[0038]所述第一分域位于所述第三子区和所述第一子区之间,所述第二分域位于所述第四子区和第二子区之间,所述第一子区与第四子区相邻设置

[0039]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内,在所述换热板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换热时,所述工质在所述第三子区

第一分域和第一子区内的流道中进行至少1次循环流动

[0040]可选地,在所述第二换热模块内,
[0041]在所述换热板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冷却时,所述工质从所述第一接口流入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内,经所述第一换热模块流入所述第四子区和所述第二子区,并由所述第四子区和所述第二子区流入所述第二分域,后流入所述第二接口;
[0042]在所述换热板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加热时,所述工质从所述第二接口流入所述第二分域,并由所述第二分域流入所述第四子区和所述第二子区,后流入所述第一接口

[0043]可选地,包括:
[0044]所述流道包括分流结,所述分流结包括一级分流结,至少一个所述一级分流结设于所述第一类区域,所述一级分流结靠近所述第一接口或者第二接口设置,所述分流结将所述流道分流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换热板,应用于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包括:第一接口
(221)、
第二接口
(222)
以及连通第一接口
(221)
和第二接口
(222)
的流道
(21)
;所述换热板
(2)
用于对所述电池换热,所述流道用于流通工质,在所述换热板
(2)
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冷却时,所述工质从所述第一接口
(221)
流入所述流道
(21)
并从第二接口
(222)
流出,在所述换热板
(2)
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加热时,所述工质从所述第二接口
(222)
流入所述流道
(21)
并从第一接口
(221)
流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换热板
(2)
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冷却时,所述工质从所述第一接口
(221)
流入,并优先流经第一类区域;在所述换热板
(2)
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加热时,所述工质从所述第二接口
(222)
流入,并优先流经第二类区域;其中,所述第一类区域
(26)
用于与电池极柱区域对应设置,所述第二类区域
(27)
用于与电池的非极柱区域对应设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包括与第一接口
(221)
连接的第一段流道以及与所述第二接口
(222)
连接的第二段流道;在所述换热板
(2)
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冷却时,所述工质从所述第一接口
(221)
流入,并先后流经所述第一段流道和第二段流道后,从所述第二接口流出,并且所述第一段流道中流经所述第一类区域的流道长度大于流经所述第二类区域的流道长度,所述第二段流道中流经所述第一类区域的流道长度小于流经所述第二类区域的流道长度;在所述换热板
(2)
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加热时,所述工质从所述第二接口
(222)
流入,并先后流经所述第二段流道和第一段流道后,从所述第一接口
(221)
流出,并且所述第二段流道中流经所述第一类区域的流道长度小于流经所述第二类区域的流道长度,所述第一段流道中流经所述第一类区域的流道长度大于流经所述第二类区域的流道长度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流道长度与所述第二段流道长度的比值的范围为
0.5

5。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区域宽度与所述第一类区域宽度的比值范围为1‑
8。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区域宽度与电池长度的比值范围为
0.1

0.4,
所述第二类区域宽度与电池长度的比值范围为
0.1

0.6。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
(221)
和第二接口
(222)
位于所述换热板的同侧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包括进出口总成
(22)
,所述第一接口
(221)
和第二接口
(222)
位于所述进出口总成
(22)。9.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包括第一类区域
(26)
和第二类区域
(27)
,所述流道分布于所述第一类区域
(26)
和第二类区域
(27)
,第一类区域
(26)
包括第一分区
(261)
和第二分区
(262)
;第二类区域
(27)
包括第一分域
(271)
,所述第一分域
(271)
位于所述第一分区
(261)
和所述第二分区
(262)
之间;
所述换热板
(2)
用于对所述电池换热时,所述工质在所述第一分区
(261)、
第一分域
(271)
和第二分区
(262)
中进行至少1次循环流动;所述第一类区域
(26)
用于与电池极柱区域对应设置,所述第二类区域
(27)
用于与电池的非极柱区域对应设置
。10.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区域
(26)
包括第四子区
(2622)
,所述第二类区域
(27)
包括第二分域
(272)
;在所述换热板
(2)
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冷却时,所述工质从所述第一接口
(221)
流经所述第四子区
(2622)、
第二分域
(272)
和第四子区
(2622)
,并从所述第四子区
(2622)
流入所述第二接口
(222)
;在所述换热板
(2)
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加热时,所述工质从所述第二接口
(222)
流经所述第四子区
(2622)、
第二分域
(272)
和第四子区
(2622)
,并从所述第四子区
(2622)
流入所述第一接口
(221)。11.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区域
(26)
包括第四子区
(2622)
和第二子区
(2612)
,所述第二类区域
(27)
包括第二分域
(272)
,所述第二分域
(272)
位于所述第四子区
(2622)
和第二子区
(2612)
之间;在所述换热板
(2)
用于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廉玉波凌和平黄伟马锐阙衍升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