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压紧轨道的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7423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压紧具有轨底(20)的轨道(14)、例如基本轨的组件,包括底座(18)、例如岔道滑床板、尖轨滚压装置板或导轨板、可松脱地布置在底座上的板元件(16)、例如岔道滑床或对向轴承、将板元件保持在底座上的弹簧元件(10)以及用于夹紧弹簧元件的第一和第二支座。为了以结构上简单的措施使得轨道的压紧成为可能且同时实现易于维护和维修,作如下设置,即,第一支座是板元件(16)的区段(78)或由其出发,其在远离轨底的区域中延伸,第二支座是优选在轨道(14)的纵向上延伸的偏心元件(12),其可转动地布置在轨底(20)与第一支座之间布置的由底座(18)出发的容纳部(46)中,且弹簧元件构造用于支撑在轨底(20)上。构造用于支撑在轨底(20)上。构造用于支撑在轨底(20)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压紧轨道的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压紧具有轨底(Schienenfuβ)的轨道、例如基本轨(Backenschiene)的组件,包括底座、例如岔道滑床板、尖轨滚压装置板或导轨板,可松脱地布置在底座上的板元件、例如岔道滑床(Gleitstuhl)或对向轴承,将板元件保持在底座上的弹簧元件以及用于夹紧弹簧元件的第一和第二支座(Widerlager)。

技术介绍

[0002]为了紧固基本轨,如下是已知的,即,为了压紧在其轨底上支撑有岔道滑床,其相对底座、例如岔道滑床板或尖轨滚压装置板借助于弹簧元件被夹紧。备选地,压紧可经由弹簧自身实现。在此,弹簧元件借助于岔道滑床被夹紧,其与底座整体地构造。因此,岔道滑床和岔道滑床板或者肋板整体地构造。相应的解决方案由DE 22 59 683 A1得悉。
[0003]WO 96/41920 A1涉及一种用于将基本轨固定在道岔(Weichen)中的装置,其中,由底座出发有岔道滑床,其具有呈隧道状的凹口(Ausnehmung),该凹口由借助其压紧基本轨的弹簧元件穿过。为了夹紧弹簧元件利用带有呈楔形伸延的削平部(Abflachung)的横楔,其穿过岔道滑床的横向钻孔。
[0004]根据DE 103 38 421 A1(EP 1 508 642 A1),岔道滑床经由弹簧元件与岔道滑床板或肋板被夹紧,以便于借助于岔道滑床压紧基本轨。为此,弹簧元件在轨底侧被支撑在岔道滑床的呈通道状的容纳部中且远离底部被支撑在偏心螺栓上。岔道滑床本身可松脱地布置在岔道滑床板或肋板上。
[0005]为了借助于可松脱地布置在岔道滑床板上的岔道滑床压紧基本轨,根据EP 0 778 372 A1设置有一种呈杆状的偏心弹簧元件,其一方面支撑在构造在岔道滑床处的支座处且另一方面支撑在由岔道滑床板或肋板出发的容纳部中。
[0006]如果基本轨借助于岔道滑床被压紧,则车轮力经由岔道滑床被导出到基本轨底上,从而由于在岔道滑床下方的应力集中可能发生基本轨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基于如下任务,即,如此地改进一种先前所提及形式的组件,即,以结构上简单的措施使得轨道的压紧成为可能,同时存在易于维护和维修。弹簧的夹紧应以简单的措施被无危险地使得成为可能。
[0008]为了解决这些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大致作如下建议,即,第一支座是板元件的区段或由其出发,其在远离轨底的区域中伸延,第二支座是优选在轨道的纵向上延伸的偏心元件,其可转动地布置在轨底与第一支座之间布置的且由底座出发的容纳部中,且弹簧元件为了支撑到轨底上构造成第三支座。
[0009]第一和第三支座也可被称为第一和第二支承(Auflager),在其之间延伸有由偏心元件形成的支座。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建议了一种用于压紧轨道、尤其基本轨的组件,在其中板元件、例如岔
道滑床或对向轴承、尤其岔道滑床不压紧轨底,因此相对其间隔地伸延,然而可延伸超出其边缘,而是弹簧元件,其借助于偏心元件被夹紧,以便于一方面压紧轨底且另一方面将板元件保持在底座上。
[0011]可松脱地被支撑在底座上的板元件和轨道取决于偏心元件的位置被夹紧且因此被压紧。
[0012]在此尤其作如下设置,即,弹簧元件如此地包括在板元件中构造的或由其出发的第一支座,即,板元件的位移不再可能。为此尤其作如下设置,即,第一支座的接触区域具有圆柱区段几何形状且弹簧元件以在几何形状上匹配的端部区域被放置在第一支座上且局部包围该第一支座。由此此外确保如下,即,至少在弹簧元件的被夹紧的状态中其不可在其纵向上被移位。
[0013]优选地,偏心元件是呈杆状的元件,其在与弹簧元件的接触区域中在横截面上如此地具有偏心几何形状,使得在偏心元件的第一位置中弹簧元件可被未夹紧地定位且在偏心元件的第二位置中弹簧元件被如此地夹紧,使得不仅轨底和板元件而且弹簧元件被压紧。
[0014]偏心元件在与弹簧元件的接触区域中在截面上应具有弓形或呈弓形的几何形状,由此取决于偏心元件的转动位置改变接触区域相对底座的距离且因此使得弹簧元件的夹紧或者放松成为可能。
[0015]优选地作如下设置,即,容纳部具有两个由偏心元件穿过的轴承元件,其部分区段地延伸到板元件的空隙(Aussparung)中。
[0016]轴承元件具有由偏心元件穿过的通道开口,其本身此外穿过板元件的区段,由此存在板元件的防倾斜(Kippsicherung)。
[0017]优选地,弹簧元件在板元件的中间区域中延伸且在其纵向上伸延。
[0018]在此,板元件应具有由第一支座延伸直至面对轨道的端面区域的由侧壁部限制的纵向空隙。为了在板元件与底座之间建立形状配合(防倾斜),侧壁部和轴承元件由偏心元件穿过。同时,偏心元件对于在板元件的外侧处的操纵而言容易接近。
[0019]轴承元件本身应局部由侧面支腿包围且经由在偏心元件上方延伸的由其呈板形的支腿相连接。
[0020]换而言之,优选作如下设置,即,轴承元件是在截面上具有U形的容纳部的侧面支腿,其横向支腿在偏心元件上方延伸。
[0021]偏心元件至少在其端部中的一个中应具有操纵头、例如多边形头、尤其四边形头,以便使得偏心元件的无问题的转动且因此使得弹簧元件的夹紧和放松成为可能。特殊的工具不是必要的。相反,开口扳手(Maulschl
ü
ssel)可例如得到使用。
[0022]作为弹簧元件尤其可提及其最大的横截面在与偏心元件、例如偏心螺栓的接触区域中伸延的板簧。在放松的状态中,顶面、即面对偏心元件的平面应具有凹的走向且在底面处具有凸的走向,其中,凸的走向的曲率半径小于在接触区域中的凹的走向的曲率半径。
[0023]偏心元件的可转动地布置在轴承元件中的区段在截面上具有圆形几何形状。
附图说明
[0024]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细节、优点和特征不仅从权利要求、由这些权利要求可得悉的特
征(单独和/或组合地)得出,而且从由附图可得悉的实施例的如下描述得出。
[0025]其中:
[0026]图1以分解图示显示了用于压紧轨道的组件的第一实施形式,
[0027]图2显示了相应组件的第二实施形式,
[0028]图3显示了用于压紧带有放松的弹簧元件的轨道的组件的截面图示,且
[0029]图4显示了带有夹紧的弹簧元件的根据图3的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借助附图说明了用于轨道在底座上借助基本轨的固定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教导,该基本轨首先经由弹簧元件且然后经由岔道滑床被固定,其本身可由岔道滑床板或尖轨滚压装置板出发。然而由此不限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教导的基本性。相反,其可尤其在任何地方用于将轨道尤其固定在岔心尖部的区域中,其中,作为岔道滑床的替代同样可使用对向轴承。
[0031]在纯示例性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附图中,原则上相同的元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0032]在此,对于本专利技术而言印象深刻的特征是弹簧元件10借助于偏心元件1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压紧具有轨底(20)的轨道(14)、例如基本轨的组件,包括底座(18,118)、例如岔道滑床板、尖轨滚压装置板或导轨板,可松脱地布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板元件(16)、例如岔道滑床或对向轴承,将所述板元件保持在所述底座上的弹簧元件(10)以及用于夹紧所述弹簧元件的第一和第二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是所述板元件(16)的区段(78)或由其出发,其在远离轨底的区域中伸延,所述第二支座是优选在所述轨道(14)的纵向上延伸的偏心元件(12),其可转动地布置在所述轨底(20)与所述第一支座之间布置的由所述底座(18,118)出发的容纳部(46)中,且所述弹簧元件构造用于支撑在所述轨底(2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元件(12)是呈杆状的元件、例如轴,其在与所述弹簧元件(10)的接触区域(70)中在横截面上如此具有偏心几何形状,使得在所述偏心元件的第一位置中所述弹簧元件(10)未被夹紧且在第二位置中被如此地夹紧,使得不仅所述轨底(20)而且所述板元件(16)被压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元件(12)在所述接触区域(70)中在截面上具有弓形或呈弓形的几何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56)具有两个轴承元件(58,60),其部分区段地延伸到所述板元件(16)的空隙(52,54)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元件(10)在所述板元件(16)的中间区域中且在其纵向上伸延地延伸。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78)具有圆柱区段几何形状且所述弹簧元件(10)以在几何形状上匹配的端部区域(76)被如此地放置在所述第一支座上,使得所述弹簧元件的纵向位移在夹紧状态中被阻止。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元件(10)的横截面面积或阻力矩在相对所述偏心元件(12)的接触区域(70)中大于在不仅与所述轨底(20)而且与所述第一支座(78)的接触区域中。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
申请(专利权)人:奥钢联铁路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