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轨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2047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0:36
在如下用于应用在轨道道岔中的基本轨道(1)中,所述基本轨道包括轨道头部(5)、轨道桥接部和轨道底部,其中,所述基本轨道(1)具有构造用于尖轨轨道(2)的贴靠区域的第一纵向区段(3)和处于所述贴靠区域之外的第二纵向区段(4),其中,所述基本轨道(1)在所述第二纵向区段(4)中具有如下横截面基本轮廓,所述横截面基本轮廓具有走向通过轨道头部横截面的中心的中轴线(9),其中,所述轨道头部(5)在所述第一纵向区段(3)中从所述横截面基本轮廓出发被加工,从而工作边(7)与基本轮廓相比较接近所述基本轨道(1)的中轴线(9),其中,所述轨道头部(5)在所述第一纵向区段(3)之内的至少一个第一部位处基本上不具有宽度减小部并且在所述第一纵向区段(3)之内的至少一个第二部位处具有最大的宽度减小部,设置成,在所述第一部位处的工作边(7)和在所述第二部位处的工作边(7)基本上处于共同的工作边平面(8)中。(7)基本上处于共同的工作边平面(8)中。(7)基本上处于共同的工作边平面(8)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基本轨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应用在轨道道岔中的基本轨道,包括轨道头部、轨道桥接部和轨道底部,其中,所述基本轨道具有构造用于尖轨轨道(Zungenschiene)的贴靠区域的第一纵向区段和处于贴靠区域之外的第二纵向区段,其中,基本轨道在第二纵向区段中具有如下横截面基本轮廓,所述横截面基本轮廓具有走向通过轨道头部横截面的中心的中轴线,其中,轨道头部在第一纵向区段中从横截面基本轮廓出发被加工,包括倒角部,所述倒角部从工作边(Fahrkante)出发沿朝着轨道桥接部的方向倾斜地走向,其中,工作边在轨道头部横截面的部位处以相对于中轴线最大的法向间距进行构造,并且包括轨道头部的走向的宽度减小部,从而工作边与基本轮廓相比较接近基本轨道的中轴线,其中,轨道头部在第一纵向区段之内的至少一个第一部位处基本上不具有宽度减小部并且在第一纵向区段之内的至少一个第二部位处具有最大的宽度减小部。
[0002]本专利技术此外涉及一种轨道道岔,包括基本轨道以及尖轨轨道。

技术介绍

[0003]在驶过道岔时,高的力和尤其高的横向力作用于轨道,所述横向力尤其取决于道岔的弯曲半径和偏转角度、取决于速度(以所述速度驶过道岔)并且取决于轴向载荷。所述横向力必须绝大部分地由尖轨轨道吸收,其中,尤其在内部弧形道岔的情况下(在所述内部弧形道岔中,分支铁轨从弯曲的主干铁轨出发朝着曲线内侧分支),由于高的惯性或离心力应该注意特别高的负荷。这导致提高的磨损,由此使用寿命严重降低。此外,目前的道岔必须能够以很高的速度被驶过,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具有长的、细的尖端和与此相关的提高了的易磨损性的尖轨轨道。因此已经一再提出,尖轨轨道由特别的抗磨损的材料制造或通过额外的处理进行硬化。然而,一系列缺点与其是相关的,其中,例如头部硬化的尖轨轨道出于安全原因一般情况下因此不被使用,因为在尖轨轨道处的可能的磨损现象应该是可见的,从而能够提前识别断裂危险。然而,在头部硬化的尖轨轨道中,断裂大多作为脆断出现,从而提前识别是不可行的。
[0004]因此以前已经一再提出如下尖轨轨道,所述尖轨轨道在其厚度方面加厚地(verst
ä
rkt)进行构造,以便能够可靠地吸收横向力。由此,从DE

OS 2,046,391中已经已知尖轨轨道,其尖轨端部沿朝着基本轨道的方向具有加厚部,在基本轨道的工作边处的凹处相应于所述加厚部。尖轨轨道在贴靠到基本轨道处的状态中接合到基本轨道的凹处中,从而连续的工作边在从基本轨道到尖轨的过渡区域中得出。然而在根据DE

OS 2,046,391的构造方案中,通过构造在基本轨道中的凹处得出基本轨道的显著的削弱并且因此必须在尖轨的远离的(abliegenden)状态中将基本轨道的凹处以调节楔形件(Stellkeilen)填充。还已经从US

A

175,699中已知一种构造方案,在其中尖轨轨道在贴靠到基本轨道处的状态中接合到基本轨道的凹处中。此外,从EP 040533 A2中已经已知,在如下区域中,在所述区域中尖轨轨道贴靠到基本轨道处,基本轨道在头部并且在底部区域中在其宽度方面如下地减小,使得尖轨在所述过渡区域中能够相应于轨道头部轮廓地进行设计。然而在所述解决方案中,
基本轨道的轮廓也被强烈地削弱,从而存在提高了的断裂危险。为了不必过度减小基本轨道的横截面并且尽管如此实现尖轨轨道的适当的加厚,基本轨道的轨道头部轮廓在尖轨贴靠区域中经常倾斜地向下方倒角,如例如从DE PS 487877中已知的那样。
[0005]然而在所述用于加厚尖轨轨道在贴靠区域中的横截面的建议中,已经证实的是,不能够观察到尖轨轨道的抗磨损性的显著的改善并且此外由于在基本轨道的工作边处的材料减少产生工作边走向的不期望的改变。与直线的工作边走向不同,在高速度的情况下在交通工具处产生激烈的撞击并且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被避免。
[0006]为了缓和或避免所述问题,在EP 1516091 Al中已经提出一种道岔,在其中,在尖轨轨道贴靠到基本轨道处的区域中,基本轨道横截面的宽度的减小或尖轨轨道的加厚不是均匀地强地进行,而是在第一区域中增加地并且在第二、联接在其处的区域中减小地进行实施。由此,提供如下可行性,即尖轨轨道的加厚的程度与横向力走向相匹配,由此尖轨轨道通过尖轨在前部的区域中的加厚具有提高了的抗磨损性和较长的使用期间(Liegedauer),从而安全性通过降低断裂危险被提高,其中,同时尽可能少地影响原有的工作边走向,以便提高在驶过道岔时的舒适性。
[0007]然而在所述实施方案中不利的是,在贴靠区域中由于通过在基本轨道头部的上方的区域中的倒角部来减小基本轨道头部的宽度存在形成毛刺的风险,因为在基本轨道头部的倒角部与毗邻的表面之间的角度随着增加的材料切除,也就是说随着基本轨道头部的降低的宽度变得较尖。在远离的尖轨轨道的情况下驶过基本轨道时,运转轮在毛刺的区域中与基本轨道到达侧向的接触中,因为基本轨道在此具有其最大的头部宽度。由于所述负荷,在毛刺的区域中存在破裂(Ausbr
ü
chen)的危险,由此基本轨道的磨损与未加工的基本轨道头部相比明显被提高。此外,在所述设计方案中,接触几何形状也在远离的尖轨轨道的情况下被改变,由此促使在所述区域中的不安静的运转。

技术实现思路

[0008]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减小在基本轨道处的破裂的危险(所述危险尤其通过运转轮在远离的尖轨轨道的情况下的运转促使),并且由此减少基本轨道的磨损。此外,应该实现运转轮尤其在远离的尖轨轨道的情况下的安静的运转。
[0009]为了解决所述任务,在开头所提及的类型的基本轨道中设置成,在第一部位处的工作边和在第二部位处的工作边基本上处于共同的工作边平面中,所述工作边平面关于中轴线以直角进行布置。优选地,工作边不仅仅处于相同的工作边平面中的第一和第二部位处,而且经过在第一与第二部位之间的连续的纵向区段,尤其经过整个第一纵向区段,也就是说,经过尖轨轨道的整个贴靠区域。由此,工作边的高度位置保持不被宽度减小部影响,从而在倾斜地向下方离开工作边的倒角部与基本轨道头部的毗邻的表面之间的角度能够如此进行构造,使得能够避免形成毛刺。所提及的角度尤其还能够在最大的宽度减小部的区域中基本上与在第一、没有构造有宽度减小部的部位处一样进行构造,在其中,倒角部远离基本轮廓的工作边向下方走向。换言之,通过本专利技术实现如下构造方案,在其中,基本轨道头部的宽度减小部基本上通过被倒角的基本轨道基本轮廓的水平的移动来进行。在此,倒角部与具有增加的宽度减小部的轨道头部的毗邻的弯曲的表面区域的相交与在现有技术中不同地没有促使工作边的上升连同变得较尖的相交角度,而是关于长度的几何比例能
够保持不变地进行设计。
[0010]横截面基本轮廓优选地相应于宽轨底轨道(Vignol

Schiene)。
[0011]优选地设置成,轨道头部在横截面中具有远离工作边向上方延伸的弯曲的表面区段并且在倒角部与弯曲的表面区段的走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基本轨道,用于应用在轨道道岔中,包括轨道头部(5)、轨道桥接部和轨道底部,其中,所述基本轨道(1)具有构造用于尖轨轨道(2)的贴靠区域的第一纵向区段(3)和处于所述贴靠区域之外的第二纵向区段(4),其中,所述基本轨道(1)在所述第二纵向区段(4)中具有如下横截面基本轮廓,所述横截面基本轮廓具有走向通过所述轨道头部横截面的中心的中轴线(9),其中,所述轨道头部(5)在所述第一纵向区段(3)中从所述横截面基本轮廓出发被加工,包括倒角部,所述倒角部从工作边(7)出发沿朝着轨道桥接部的方向倾斜地走向,其中,所述工作边(7)在所述轨道头部横截面的部位处以相对于所述中轴线(9)最大的法向间距进行构造,并且包括所述轨道头部(5)的走向的宽度减小部,从而所述工作边(7)与所述基本轮廓相比较接近所述基本轨道(1)的中轴线(9),其中,所述轨道头部(5)在所述第一纵向区段(3)之内的至少一个第一部位处基本上不具有宽度减小部并且在所述第一纵向区段(3)之内的至少一个第二部位处具有最大的宽度减小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部位处的工作边(7)和在所述第二部位处的工作边(7)基本上处于共同的工作边平面(8)中,所述工作边平面关于所述中轴线(9)以直角进行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本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头部(5)在所述横截面中具有远离所述工作边(7)向上方延伸的弯曲的表面区段并且在所述倒角部与所述弯曲的表面区段的走向通过所述工作边(7)的切线之间形成如下角度,所述角度至少在所述第一部位处和在所述第二部位处、优选地沿着整个第一纵向区段(3)比在所述倒角部与所述中轴线(9)之间的角度大0

20
°
,其中,所提及的角度优选地在所述第一部位处和在所述第二部位处、优选地沿着所述整个第一纵向区段(3)是相等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本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头部(5)在所述第一纵向区段(3)中在竖直地布置在所述工作边平面(8)之上的横向区段中具有如下区域,所述区域的形状基本上相应于所述基本轮廓的相应的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基本轨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轴线(9)与所述轨道头部边缘之间的法向间距在所述工作边平面(8)之上连续地减小。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基本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部优选地具有为1:2.5

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E
申请(专利权)人:奥钢联铁路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