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烟气道风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5481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排烟气道风帽,包括可安装在楼房烟气道顶端的风帽底座,风帽底座下部设有与楼房烟气道联通的排气端口,所述风帽底座上连接有导风柱,导风柱的顶部连接有风帽顶盖,导风柱的侧部设有排烟气口,所述排烟气口连接有位于排烟气口中下部且间隔设置的多根导流柱,最上方的导流柱与排烟气口的顶壁之间的高度远大于相邻两根导流柱之间的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导流效果好且排烟效果更好的优点效果。果更好的优点效果。果更好的优点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烟气道风帽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楼房建筑设施,具体说是一种排烟气道风帽。

技术介绍

[0002]住宅楼或办公楼一般都设置有公共烟气道,通过烟气道将厨房油烟及卫生间污气向高空排放。为了保证烟气道不受风雨雪的影响,一般在烟气道顶口部安装烟气道风帽。但现有的烟气道风帽多为水泥构件,如中国文献号为CN201443191U的中国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排烟气道风帽,其包括风帽底座、风帽顶盖、导风支撑体及防雨板,但其烟气的导流效果差,容易出现灌风的问题,致使公共烟气道中还残存烟气。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烟气导流效果好的排烟气道风帽。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包括可安装在楼房烟气道顶端的风帽底座,风帽底座中部设有与楼房烟气道联通的排气端口,所述风帽底座上连接有导风柱,导风柱的顶部连接有风帽顶盖,导风柱的侧部设有排烟气口,其结构特点是:所述排烟气口连接有位于排烟气口中下部且间隔设置的多根导流柱,最上方的导流柱与排烟气口的顶壁之间的高度远大于相邻两根导流柱之间的高度。
[0005]所述导流柱为截面为圆柱形的柱体。
[0006]所述导流柱为截面为三角形的柱体,相邻两导流柱之间的高度自外向内逐渐变小。
[0007]相邻两导流柱中,下方的导流柱内侧的顶部高于上方导流柱外侧的下部。
[0008]所述导流柱具有向下且向外倾斜的导风槽。
[0009]所述导风槽的截面呈弧形且其内端的高度低于外端的高度。
[0010]所述导流柱的两端预制在导风柱的侧壁内。
[0011]所述导风柱的侧壁内预制有伸入排烟气口内的连接座,所述导流柱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连接座上。
[0012]所述导流柱为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柱体。
[0013]所述风帽顶盖上设置排风口,导风柱中设置对应排风口设置的挡雨板。
[0014]一种排烟气道风帽,包括可安装在楼房烟气道顶端的风帽底座,风帽底座下部设有与楼房烟气道联通的排气端口,所述风帽底座上连接有导风帽,导风帽的顶部连接有风帽顶盖,导风帽的侧部设置有多个排烟气口,其结构特点是:所述排烟气口连接有位于排烟气口中下部且间隔设置的多根导流柱,最上方的导流柱与排烟气口的顶壁之间的距离远大于相邻两根导流柱之间的距离。
[0015]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在排烟气口连接有位于排烟气口中下部且间隔设置的多根导流柱,最上方的导流柱与排烟气口的顶壁之间的高度远大于相邻两根导流柱之间的高
度,因而外部空气中的部分风会经过最上方的导流柱与排烟气口的顶壁之间的空间,其余风经过相邻两根导流柱之间的空间,从而对公共烟气道中的烟气进行导流,众所周知,当气体进入狭小空间时,流速会增快,因而下方进入的风的流速远大于上方进入的风,从而形成空气对流,对公共烟气道的上部形成负压作用,使风带走公共烟气道中的烟气,有助于烟气自排烟气口排出。上述导流柱的各种设置,是便于形成更佳效果的空气对流,即形成最大程度的负压效应,从而实现烟气的顺利排放。
[0016]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导流效果好且排烟效果更好的优点效果。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纵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另一种实施例的纵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实施例中导风柱连接在排烟气口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实用新再一种实施例的纵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图4实施例中导风柱连接在排烟气口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再一种实施例中导风柱连接在排烟气口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技术再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沿图1中B

B线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图1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参照附图,本技术提供了几种排烟气道风帽的实施例,为方便描述,以排烟气道风帽的靠近中部的位置为其内侧,并且下述的连接可以包括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间接连接的意思是可以通过中间部件进行连接,中间部件的设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在此不详细描述。
[0028]参照图1以及图8和图9所示,图中给出了一种排烟气道风帽的实施例,其包括可安装在楼房烟气道顶端的风帽底座1,风帽底座1中部设有与楼房烟气道联通的排气端口2,风帽底座1与楼房烟气道的连接结构为现有技术,其可以采用套装、连接座连接等多种结构,在此不详细描述,所述风帽底座1上连接有导风柱3,导风柱3的侧部设有多个排烟气口5,导风柱3可以采用方形结构,共设置四根导风柱3,当然也可以设置其他数量的导风柱3,多根导风柱组成的空间可以为方形,也可以是圆形,相邻两导风柱3之间的空间为上述排烟气口5,多根导风柱的底部连接在风帽底座1上,导风柱3的顶部连接有风帽顶盖4,风帽顶盖4可以设置排风口41,也可以不设置排风口41,排风口41可以为圆形、方形等其他形状,设置排风口41的时候,在排烟气道风帽中设置挡雨板42,在图中示意挡风板42的结构,风帽顶盖4的形状以及结构为现有技术,在导风柱3的上部设置上述挡雨板,挡雨板正对排风口设置且面积大于上述排风口,在风帽底座1的排气端口2上设置凸起的外延,上述挡风板的面积也大于排气端口2的面积,从而能遮挡排气端口,防止雨水进入,所述排烟气口5连接有位于排烟气口中下部且间隔设置的多根导流柱6,最上方的导流柱6与排烟气口5的顶壁之间的高度远大于相邻两根导流柱6之间的高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柱6为截面为圆柱形的柱
体,当然,导流柱6也可以为板状,并且设置了三根上下间隔设置的导流柱6,图中的箭头线为风流动的方向示意,根据流体学的原理,当风从排烟气口5的上部进入后,风流加速,同理,风从相邻的两根导流柱之间的空间进入后,风流也会加速,此情况下,风流的下方(图中的A区)会形成负压,从而对楼房烟气道中的烟气形成负压吸附作用,即导流作用,从而使烟气排出更加顺畅且导流效果更好。
[0029]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排烟气道风帽可以采用水泥预制件,即通过模具将排烟气风帽进行预制成型,导流柱6的两端可以预制在导流罩3的侧壁内;排烟气风帽也可以采用金属材料支撑,导流柱6也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导流柱的两端可以焊接在导流罩上的排烟气口5的侧壁上;另外,由于导流罩3的侧壁具有一定的厚度,并且导流罩3的厚度远大于导流柱6的直径,因而导流柱6应该安装在靠近导流罩3外侧的位置上,即导流柱6的端部位于排烟气口侧壁的大致外部位置,便于形成导流以及起到风流导向作用。
[0030]参照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另一种实施例,其基本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不同点在于,所述导流柱6为截面为三角形的柱体,相邻两导流柱之间的高度自外向内逐渐变小,上述结构更加有利于形成向上的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烟气道风帽,包括可安装在楼房烟气道顶端的风帽底座(1),风帽底座(1)中部设有与楼房烟气道联通的排气端口(2),所述风帽底座(1)上连接有多根导风柱(3),导风柱(3)的顶部连接有风帽顶盖(4),相邻两导风柱(3)之间的空间为排烟气口(5),其特征是:所述排烟气口(5)连接有位于排烟气口中下部且间隔设置的多根导流柱(6),最上方的导流柱(6)与排烟气口(5)的顶壁之间的距离远大于相邻两根导流柱(6)之间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烟气道风帽,其特征是:所述导流柱(6)为截面为圆柱形的柱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烟气道风帽,其特征是:所述导流柱(6)为截面为三角形的柱体,相邻两导流柱之间的高度自外向内逐渐变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烟气道风帽,其特征是:相邻两导流柱中,下方的导流柱内侧的顶部高于上方导流柱外侧的下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烟气道风帽,其特征是:所述导流柱(6)具有向下且向外倾斜的导风槽(6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烟气道风帽,其特征是:所述导风槽(61)的截面呈弧形且其内端的高度低于外端的高度。7.根据权利要求1

6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启明孟小楠韩青徐常华韩佩瑾韩文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中科恒基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