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排导风出风口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1978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5 1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排导风出风口及车辆,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部的第一叶片组件以及第二叶片组件,还包括装饰条以及传动组件,所述装饰条位于壳体出风口处,所述拨扭设置于装饰条上并与传动组件驱动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装饰条内部,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伸缩部以及摆动部,所述伸缩部与第一叶片组件进行驱动连接,通过拨扭驱动传动组件伸缩带动第一叶片进行第一方向的来回摆动换向,所述摆动部与第二叶片组件驱动连接,通过拨扭驱动传动组件在装饰条内转动,进而控制摆动部驱动第二叶片组件进行第二方向的来回摆动换向,本方案能够通过一个拨扭实现出风口的上下左右方位及风量的调节,简化车载后排导风出风口的调节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排导风出风口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车载后排导风出风口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空调出风口结构属于汽车内饰部件,一般布置于汽车驾驶舱内或乘坐位斜上方位置,当需要调节车内温度时,可开启空调进行制冷或制热,风就从汽车空调出风引导装置出来,给人带来舒适的感觉

[0003]考虑到使用者不同需要,以求达到更加的舒适效果,汽车空调出风口结构需要既能调节吹风角度又能调节空调出风口的有效吹风面积

[0004]现有的车载导风出风口调节结构,其对于调整左右摆风以及调整上下摆风需各对应一个部件进行调整,导致整体导风出风口存在结构复杂以及调风不便捷等技术缺陷

[0005]由此可见,如何简化车载后排导风出风口的调节结构为本领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于现有车载导风出风口存在调节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排导风出风口,其能够通过一个拨扭实现出风口的上下左右方位及风量的调节,简化车载后排导风出风口的调节结构,有效地克服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后排导风出风口,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部的第一叶片组件以及第二叶片组件,还包括装饰条以及传动组件,所述装饰条位于壳体出风口处,所述拨扭设置于装饰条上并与传动组件驱动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装饰条内部,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伸缩部以及摆动部,所述伸缩部与第一叶片组件进行驱动连接,通过拨扭驱动传动组件伸缩带动第一叶片进行第一方向的来回摆动换向,所述摆动部与第二叶片组件驱动连接,通过拨扭驱动传动组件在装饰条内转动,进而控制摆动部驱动第二叶片组件进行第二方向的来回摆动换向

[0008]进一步地,所述装饰条为半封闭结构,内部设有内置槽,将装饰条的内置槽面相壳体出风口内部,且位于壳体的出风口处,两端分别与壳体两侧壁进行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装饰条上设有安装孔,所述拨扭的大头端位于装饰条外,另一端可穿过安装孔与内部的传动组件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伸缩部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以及第三转轴,齿条以及齿轮;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以及第三转轴相互配合连接,可进行同步转动;
[0011]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端为卡槽,与第二转轴配合连接,可沿着第二转轴进行轴向移动,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二设有齿条,所述齿轮设置于第一叶片组件上,通过第一转轴沿着第二转轴进行轴向移动时,所述第一转轴另一端的齿条与第一叶片组件上的齿轮进行啮合,可驱动齿轮进行第一方向的转动,同时带动与齿轮连接的第一叶片组件进行第一方向的摆动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轴是由翼板和腹板配合形成的倒
T
字形结构,所述第二转轴
底部翼板形成第一转轴相对第二转轴转动的限位组件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叶片组件包括等距分布,每组第一叶片组件包括两个叶片以及连接轴,两个叶片对称设置于连接轴的两端

[0014]进一步地,所述叶片上包覆有软胶

[0015]进一步地,所述摆动部包括连杆,摆臂,所述连杆的一端与第三转轴连接,另一端与摆臂的一端进行连接,所述摆臂的另一端与第二叶片组件进行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叶片组件包括传动轴与第二叶片,所述传动轴设置于第二叶片上,所述传动轴与摆臂进行连接

[001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后排导风出风口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后排导风出风口,其通过拨扭横向移动并配合齿轮传动,实现出风口的左右方向及风量调节,以及通过拨扭上下拨动并配合摆臂实现出风口的上下方向及风量的调节,由此,通过一个拨扭可实现出风口的上下左右方位及风量的调节,简化车载后排导风出风口的调节结构

附图说明
[0019]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0]图1为本车载后排导风出风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车载后排导风出风口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车载后排导风出风口的泡棉装配示意图;
[0023]图4为本车载后排导风出风口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车载后排导风出风口中左右调风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车载后排导风出风口中第一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车载后排导风出风口中第一叶片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车载后排导风出风口中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本车载后排导风出风口中第二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
10
为本车载后排导风出风口中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的装配图;
[0030]图
11
为本车载后排导风出风口中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
12
为本车载后排导风出风口中摆臂与传动轴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2]下面为附图中的部件标注说明:
[0033]110.
第一壳体
120.
第二壳体
130.
风口
140.
风口
150.
泡棉
210.
拨扭
310.
装饰条
320.
内置槽
410.
第一转轴
420.
第二转轴
430.
第三转轴
440.
齿条
450.
齿轮
510.
第一叶片
520.
连接轴
530.
软胶
540.
连接键
550.
连接片
610.
连杆
620.
摆臂
630.
安置槽
710.
传动轴
720.
第二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

创作特征

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35]现有车载导风出风口由在调节上下风口以及左右风口时,需要分别使用不同部件进行调节,导致其调节结构复杂,基于此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后排导风出风
口,其能够通过一个拨扭实现出风口的上下左右方位的调节,简化车载后排导风出风口的调节结构,有效地克服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003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载后排导风出风口,参见图1‑
图2,其包括壳体,以及与壳体配合安装的拨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后排导风出风口,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部的第一叶片组件以及第二叶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饰条以及传动组件,所述装饰条位于壳体出风口处,所述拨扭设置于装饰条上并与传动组件驱动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装饰条内部,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伸缩部以及摆动部,所述伸缩部与第一叶片组件进行驱动连接,通过拨扭驱动传动组件伸缩带动第一叶片进行第一方向的来回摆动换向,所述摆动部与第二叶片组件驱动连接,通过拨扭驱动传动组件在装饰条内转动,进而控制摆动部驱动第二叶片组件进行第二方向的来回摆动换向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排导风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条为半封闭结构,内部设有内置槽,将装饰条的内置槽面相壳体出风口内部,且位于壳体的出风口处,两端分别与壳体两侧壁进行固定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排导风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条上设有安装孔,所述拨扭的大头端位于装饰条外,另一端可穿过安装孔与内部的传动组件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排导风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部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以及第三转轴,齿条以及齿轮;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以及第三转轴相互配合连接,可进行同步转动;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端为卡槽,与第二转轴配合连接,可沿着第二转轴进行轴向移动,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二设有齿条,所述齿轮设置于第一叶片组件上,通过第一转轴沿着第二转轴进行轴向移动时,所述第一转轴另一端的齿条与第一叶片组件上的齿轮进行啮合,可驱动齿轮进行第一方向的来回转动,同时带动与齿轮连接的第一叶片组件进行第一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景涛吴海明赵世文伏辰琳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