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涡流纺工艺生产的功能性包芯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1774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5 1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利用涡流纺工艺生产的功能性包芯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涡流纺工艺生产的功能性包芯纱、加工设备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包芯纱加工
,具体为利用涡流纺工艺生产的功能性包芯纱

加工设备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功能性包芯纱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纱线,其结构由内核线和外包裹线组成,内核线通常由强度较高且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构成,如玻璃纤维

碳纤维

金属线等,外包裹线则可以是普通纤维材料,如棉纱

聚酯纱等

[0003]参考中国专利公开号为
CN219223174U
的一种包芯纱的烘干装置,通过清洗组件第一刷子和第二刷子上下安装,能够给包芯纱一个拉紧的效果,起到更深度清洁的效果,利用固定杆和转筒将包芯纱在烘干箱内起到烘干的效果更加明显

[0004]参考中国专利公开号为
CN215176515U
的一种七元混纺包芯纱生产用烘干装置,通过设置烘干机构

固定机构与移动机构,对电加热板进行通电,利用圆环对七元混纺包芯纱进行烘干,使七元混纺包芯纱各部分受热均匀,有利于减少烘干所花费的时间,通过设置吹风机构,利用扇叶的转动对七元混纺包芯纱进行吹风,提升了烘干效率,增加了产品产量

[0005]综合分析以上参考专利,可得出以下缺陷:
[0006]现有的利用涡流纺工艺生产的功能性包芯纱

加工设备及方法,在对功能性包芯纱进行烘干的过程中,通常会利用挤水辊对包芯纱再进行挤压,加速其内部水分的脱离,但是挤水辊在使用的过程中,表面会粘附挤出的水分和包芯纱上的短纤维,影响之后的挤压效果,缺乏能及时清除挤水辊表面水分和短纤维的结构,因此,有必要提供利用涡流纺工艺生产的功能性包芯纱

加工设备及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利用涡流纺工艺生产的功能性包芯纱

加工设备及方法,解决了挤水辊在使用的过程中,表面会粘附挤出的水分和包芯纱上的短纤维,影响之后的挤压效果,缺乏能及时清除挤水辊表面水分和短纤维的结构的问题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利用涡流纺工艺生产的功能性包芯纱的加工设备,包括烘干箱,所述烘干箱的左侧下部开设有进纱口,所述烘干箱的右侧上部开设有出纱口,所述烘干箱的内腔前后壁之间从下到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用于挤压利用涡流纺工艺生产的功能性包芯纱的挤水辊机构,所述烘干箱内腔中部的前后壁之间从下到上均匀固定设置有若干承载长板,每个所述承载长板的内部从前到后均匀开设有若干导向孔,所述烘干箱的内腔左右两侧壁均固定设置有汇通板,两个所述汇通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若干通气管,每个所述通气管的上下部均固定设置有若干吹气端,两个所述汇通板的前端均固定连通有连管,两个所述连管的前端之间固定连通有位于烘干箱前部的横管,所述烘干箱的前端下部固定设置有热风机,所述热风机的输出端与横管的底部固定连通,所述热风机的输入端固定连通有除潮箱组件,所述除潮箱组件的底部固定连通

L
型管,所述烘干箱的底部中间固定设置有导管,每个所述挤水辊机构均包括第一挤水辊和第二挤水辊,所述第一挤水辊和第二挤水辊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置有自清理组件,两个所述自清理组件左右对称

[0009]优选的,所述烘干箱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设置有支撑腿,相邻所述挤水辊机构之间左右相互交错分布,左右两侧所述通气管之间相互交错,每个所述通气管分别位于相邻两个挤水辊机构之间,所述除潮箱组件固定连接在烘干箱的前壁,所述
L
型管的底部与导管的底部固定连通,所述第一挤水辊和第二挤水辊均转动连接在烘干箱的内腔前后壁之间

[0010]优选的,所述自清理组件包括储水盒,所述储水盒的内腔上部侧壁之间固定设置有过滤网板,所述储水盒的顶部远离第二挤水辊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靠近第二挤水辊的一侧前后端均转动设置有轴杆,两个所述轴杆远离挡板的一端之间转动设置有承载筒,所述承载筒的外壁均匀固定设置有若干叶片,每个所述轴杆与挡板之间均通过第一弹簧固定连接,所述储水盒的顶部靠近第二挤水辊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刮板

[0011]优选的,所述刮板的顶部与第二挤水辊的表面相接触,所述储水盒靠近第二挤水辊的一侧固定贯穿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位于储水盒内部的一侧均匀固定设置有若干导热翅片,所述导热板远离导热翅片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摩擦块,所述储水盒靠近第二挤水辊的一侧上部前后端均滑动贯穿有连杆,两个所述连杆的外部之间均匀固定套设有若干刮条,所述刮条的底部与过滤网板的顶部相接触

[0012]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杆靠近第二挤水辊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耐磨块,两个所述连杆的外部均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固定连接在耐磨块与储水盒的外壁之间,所述摩擦块远离储水盒的一方设置有转轴,所述储水盒的前后端均固定设置有方形块,所述转轴与后部方形块的后端之间固定设置有衔接块,所述衔接块与烘干箱的后壁之间通过螺栓螺纹连接,所述转轴的外壁中间固定套设有摩擦筒

[0013]优选的,所述摩擦筒的外壁与摩擦块相接触,所述转轴的外壁前后端均固定套设有橡胶辊,所述橡胶辊的外壁与第二挤水辊的外壁相接触,所述摩擦筒的外壁前后端固定设置有两个凸块,两个所述凸块与两个耐磨块相对应,所述转轴的前部转动套设有限位圆套,所述限位圆套的前端固定连接在烘干箱的内腔前壁上,前部所述方形块的外部套设有限位方形套,所述限位方形套的前端固定连接在烘干箱的内腔前壁上

[0014]优选的,所述除潮箱组件包括承载箱,所述承载箱的前端设置有密封门,所述承载箱的内腔侧壁之间固定设置有两个网孔板,每个所述网孔板的上方均设置有若干干燥颗粒,最下部所述网孔板的底部中间转动设置有扇叶

[0015]利用涡流纺工艺生产的功能性包芯纱,利用涡流纺工艺生产的功能性包芯纱的加工设备对功能性包芯纱进行加工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利用涡流纺工艺生产的功能性包芯纱的加工方法,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步骤一

涡流纺工艺:首先选择适合的两种纤维材料,其中一种作为包心纤维,另一种作为包裹纤维,通过涡流纺机,将两种纤维同时送入喷嘴,使它们缠绕在一起形成包芯结构的纤维纱线;
[0018]步骤二

纱线整理:将经涡流纺工艺生产的包芯纱进行整理加工,进行纺纱

捻合

拉直操作;
[0019]步骤三

纱线染色:将包芯纱进行染色处理,增加其色彩的多样性;
[0020]步骤四

纱线干燥:利用烘干箱对包芯纱进行干燥处理;
[0021]步骤五

纱线特殊处理:根据需要对包芯纱进行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利用涡流纺工艺生产的功能性包芯纱的加工设备,包括烘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的左侧下部开设有进纱口,所述烘干箱的右侧上部开设有出纱口,所述烘干箱的内腔前后壁之间从下到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用于挤压利用涡流纺工艺生产的功能性包芯纱的挤水辊机构,所述烘干箱内腔中部的前后壁之间从下到上均匀固定设置有若干承载长板,每个所述承载长板的内部从前到后均匀开设有若干导向孔,所述烘干箱的内腔左右两侧壁均固定设置有汇通板,两个所述汇通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若干通气管,每个所述通气管的上下部均固定设置有若干吹气端,两个所述汇通板的前端均固定连通有连管,两个所述连管的前端之间固定连通有位于烘干箱前部的横管,所述烘干箱的前端下部固定设置有热风机,所述热风机的输出端与横管的底部固定连通,所述热风机的输入端固定连通有除潮箱组件,所述除潮箱组件的底部固定连通有
L
型管,所述烘干箱的底部中间固定设置有导管;每个所述挤水辊机构均包括第一挤水辊和第二挤水辊,所述第一挤水辊和第二挤水辊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置有自清理组件,两个所述自清理组件左右对称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涡流纺工艺生产的功能性包芯纱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设置有支撑腿,相邻所述挤水辊机构之间左右相互交错分布,左右两侧所述通气管之间相互交错,每个所述通气管分别位于相邻两个挤水辊机构之间,所述除潮箱组件固定连接在烘干箱的前壁,所述
L
型管的底部与导管的底部固定连通,所述第一挤水辊和第二挤水辊均转动连接在烘干箱的内腔前后壁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涡流纺工艺生产的功能性包芯纱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清理组件包括储水盒,所述储水盒的内腔上部侧壁之间固定设置有过滤网板,所述储水盒的顶部远离第二挤水辊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靠近第二挤水辊的一侧前后端均转动设置有轴杆,两个所述轴杆远离挡板的一端之间转动设置有承载筒,所述承载筒的外壁均匀固定设置有若干叶片,每个所述轴杆与挡板之间均通过第一弹簧固定连接,所述储水盒的顶部靠近第二挤水辊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刮板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涡流纺工艺生产的功能性包芯纱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的顶部与第二挤水辊的表面相接触,所述储水盒靠近第二挤水辊的一侧固定贯穿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位于储水盒内部的一侧均匀固定设置有若干导热翅片,所述导热板远离导热翅片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摩擦块,所述储水盒靠近第二挤水辊的一侧上部前后端均滑动贯穿有连杆,两个所述连杆的外部之间均匀固定套设有若干刮条,所述刮条的底部与过滤网板的顶部相接触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元林吕杨杨钟松林
申请(专利权)人:兰溪新奥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