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降雪天气的智能驾驶车辆预期功能安全测试环境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9005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4 1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模拟降雪天气的智能驾驶车辆预期功能安全测试环境平台,涉及智能驾驶测试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拟降雪天气的智能驾驶车辆预期功能安全测试环境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一般涉及智能驾驶测试
,具体涉及模拟降雪天气的智能驾驶车辆预期功能安全测试环境平台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各行业信息化

智能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化设备正被应用到工程技术中,包括很多智能车辆可能需要在较为复杂的天气条件中运行,例如智能驾驶汽车需要在微量降雪的天气中安全行驶,通常需要在模拟设备产生的天气条件下进行安全性测试

[0003]现有技术中,智能驾驶测试一般在宽阔的无人路面进行检测,而在自然条件下,很难及时在降雪的天气条件下进行车辆预期功能安全测试

已有的降雪天气模拟方案是在路边布置造雪机,由造雪机从地面往空中吹出细小的雾滴,再遇到冷空气凝结成雪花,该方法模拟的降雪过程,雪花一般堆积在某一局部范围内,不符合自然降雪的过程,且自然环境下的温度不满足凝结条件

[0004]如专利
CN201480022185.4
所公开的方案,其将测试车固定在低温室内,利用气流将风雪吹向静止的车辆,但测试结果不准确,且该方案无法测试车辆在驾驶状态下各传感器的性能

因此,我们提出模拟降雪天气的智能驾驶车辆预期功能安全测试环境平台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提高车辆预期功能安全测试结果的可靠性的模拟降雪天气的智能驾驶车辆预期功能安全测试环境平台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拟降雪天气的智能驾驶车辆预期功能安全测试环境平台,包括:测试模拟机构,所述测试模拟机构内部中空形成测试空间;所述测试空间靠近其顶部的位置设有两根平行设置的天车梁;所述天车梁上设有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具有第一驱动端;主梁,其数量为至少一根;所述主梁设置在两根所述天车梁之间;所述主梁与所述第一驱动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端用于带动所述主梁沿所述天车梁的长度方向移动;造雪组件,其数量与所述主梁数量对应设置;所述造雪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在所述主梁上;所述第二驱动件具有第二驱动端;造雪机,所述造雪机与所述第二驱动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端用于带动所述造雪机沿所述主梁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造雪机具有吹雪口;测试车辆,其用于在所述测试空间内行驶;当所述测试车辆在所述测试空间中行驶时,所述第一驱动件带动所述主梁移动,
且所述第二驱动件带动所述造雪机移动,以使所述造雪机伴随所述测试车辆同步移动,从而为所述测试车辆模拟降雪天气下的测试环境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恒温水箱,所述恒温水箱与所述测试模拟机构相邻设置;输水泵,所述输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恒温水箱连通;供水管路,所述供水管路的数量与所述造雪机的数量对应设置;所述供水管路一端与所述输水泵的出水口连通,其另一端与相应的所述造雪机的进口连通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测试模拟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两组钢架;两根所述天车梁分别安装在两组所述钢架相对的侧壁上,且所述天车梁远离所述底板设置;每组所述钢架包括多个均匀分布的钢架柱,所述钢架柱与所述底板垂直设置,且每组所述钢架柱的排布方向与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顶梁,所述顶梁设置在两组所述钢架中对应设置的两个钢架柱之间,且所述顶梁位于所述天车梁上方;顶棚,所述顶棚罩设在所述顶梁上;所述顶棚周侧设有第一保温层

第二保温层

第三保温层和第四保温层,且各个保温层环绕于两组所述钢架的外侧;所述底板

所述顶棚和各个保温层共同形成所述测试空间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降温组件,所述降温组件包括:多个制冷机,所述制冷机和所述测试模拟机构相邻设置;风机,所述风机的数量与所述制冷机的数量对应设置;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钢架柱或者所述顶梁上,且所述风机位于所述测试空间内;所述制冷机的制冷出口通过制冷管路与所述风机的进口连通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保温层或者所述第四保温层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测试空间连通的开口,且所述开口处设有卷帘门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保温层和所述第三保温层上开设有通孔,用于容纳相应的管路贯穿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两个防撞墙,两个所述防撞墙分别设置在两组所述钢架相对的侧壁上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任意一个所述钢架柱上,且其位于所述测试空间内;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测试空间内部温度;超声波雪深传感器,所述超声波雪深传感器设置在任意一个所述钢架柱上,且其位于所述测试空间内;所述超声波雪深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测试空间内的降雪量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驱动件

所述第二驱动件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主梁和所述造雪机的移动速度;所述控制单元还与所述温度传感器

所述超声波雪深传感器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检测到的所述测试空间内的温度

降雪量,控制相应的所述制冷机

所述造雪机的运行状态;
请参考图1所示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模拟降雪天气的智能驾驶车辆预期功能安全测试环境平台,包括:测试模拟机构,测试模拟机构内部中空形成测试空间,作为测试车辆
38
的测试场地;测试空间靠近其顶部的位置设有两根平行设置的天车梁5,天车梁5用于为主梁的移动起到支撑与导向作用;天车梁5上设有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具有第一驱动端;其中,第一驱动件的类型,例如为电动葫芦

[0025]具体地,如图1所示,测试模拟机构包括:底板,其作为测试模拟机构的基础承载部件;底板上设有两组钢架,钢架作为测试空间的周侧支撑结构;两根天车梁5分别安装在两组钢架相对的侧壁上,且天车梁5远离底板设置;每组钢架包括多个均匀分布的钢架柱3,钢架柱3与底板垂直设置,且每组钢架柱3的排布方向与底板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其中,同一组中相邻的两个钢架柱3之间还可以设置加强支架,如图1所示,两个加强支架呈“X”形形状安装在两个钢架柱3之间,使钢架结构更加稳固

[0026]顶梁4,顶梁4设置在两组钢架中对应设置的两个钢架柱3之间,且顶梁4位于天车梁5上方,顶梁4作为测试空间的顶部支撑梁体;其中,顶梁4和两组钢架均为测试模拟机构的主要架体结构

[0027]顶棚1,顶棚1罩设在顶梁4上;顶棚1周侧设有第一保温层
6、
第二保温层
23、
第三保温层
24
和第四保温层
25...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模拟降雪天气的智能驾驶车辆预期功能安全测试环境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模拟机构,所述测试模拟机构内部中空形成测试空间;所述测试空间靠近其顶部的位置设有两根平行设置的天车梁(5);所述天车梁(5)上设有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具有第一驱动端;主梁,其数量为至少一根;所述主梁设置在两根所述天车梁(5)之间;所述主梁与所述第一驱动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端用于带动所述主梁沿所述天车梁(5)的长度方向移动;造雪组件,其数量与所述主梁数量对应设置;所述造雪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在所述主梁上;所述第二驱动件具有第二驱动端;造雪机,所述造雪机与所述第二驱动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端用于带动所述造雪机沿所述主梁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造雪机具有吹雪口;测试车辆(
38
),其用于在所述测试空间内行驶;当所述测试车辆(
38
)在所述测试空间中行驶时,所述第一驱动件带动所述主梁移动,且所述第二驱动件带动所述造雪机移动,以使所述造雪机伴随所述测试车辆(
38
)同步移动,从而为所述测试车辆(
38
)模拟降雪天气下的测试环境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降雪天气的智能驾驶车辆预期功能安全测试环境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恒温水箱(
12
),所述恒温水箱(
12
)与所述测试模拟机构相邻设置;输水泵(
32
),所述输水泵(
32
)的进水口与所述恒温水箱(
12
)连通;供水管路,所述供水管路的数量与所述造雪机的数量对应设置;所述供水管路一端与所述输水泵(
32
)的出水口连通,其另一端与相应的所述造雪机的进口连通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降雪天气的智能驾驶车辆预期功能安全测试环境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模拟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两组钢架;两根所述天车梁(5)分别安装在两组所述钢架相对的侧壁上,且所述天车梁(5)远离所述底板设置;每组所述钢架包括多个均匀分布的钢架柱(3),所述钢架柱(3)与所述底板垂直设置,且每组所述钢架柱(3)的排布方向与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顶梁(4),所述顶梁(4)设置在两组所述钢架中对应设置的两个钢架柱(3)之间,且所述顶梁(4)位于所述天车梁(5)上方;顶棚(1),所述顶棚(1)罩设在所述顶梁(4)上;所述顶棚(1)周侧设有第一保温层(6)

第二保温层(
23


第三保温层(
24
)和第四保温层(
25
),且各个保温层环绕于两组所述钢架的外侧;所述底板

所述顶棚(1)和各个保温层共同形成所述测试空间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娟郭魁元张志强耿动梁张嘉芮刘少华于晓军李鸿飞郑英东张晓辉郑宏俞彦辉王萌曲歌
申请(专利权)人: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