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轧机立辊环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8671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4 1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轧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万能轧机立辊环及其制备方法,外层包括合金球墨铸铁,合金球墨铸铁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万能轧机立辊环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轧机
,尤其涉及一种万能轧机立辊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外万能轧机用立辊环材质多数为高碳半钢离心辊环,在使用中表现耐磨性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换辊频繁,而且容易粘钢,影响轧件的表面质量,部分同行已推出高速钢材质立辊环,其耐磨性可达到高碳半钢的3‑4倍,但使用要求高,必须有良好的冷却环境,表面形成耐磨氧膜才能有良好的耐磨性

万能轧机结构复杂,冷却条件不能完全满足,对高速钢立辊环使用带来不稳定性

另外高速钢材质生产成本高,生产周期长,成品率低,也影响了产品的开发

故市场亟需要一种低成本高质量的立辊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万能轧机立辊环及其制备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万能轧机立辊环,包括外层,所述外层包括合金球墨铸铁,所述合金球墨铸铁的化学成分及重量百分比为:
C

2.7

3.2
%,
Si

1.3

2.0
%,
Mn

0.7

1.0
%,
Cr

1.5

2.5
%,
Mo

1.5

2.5
%,
V

0.3

0.6
%,
Ti

0.1

0.3
%,
Ni

2.0

3.0
%,
Mg

0.07

0.12
%,其余为
Fe
和不可避免杂质;内层,所述内层为高强度球墨铸铁;所述合金球墨铸铁通过高温调质处理获得均匀分布的
Fe3C
型碳化物和弥散分布的耐磨合金碳化物

球状石墨

马氏体组织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万能轧机立辊环,通过在球墨铸铁中加入适量的耐磨金属
Cr、Mo、V、Ti,
获得
Mo2C、VC、TiC
等弥散的耐磨相,通过高温调质处理,获得均匀分布的孤岛状或块状
Fe3C
型碳化物

弥散分布的耐磨合金碳化物

球状石墨

马氏体组织

与半钢材质相比,耐磨相组织明显增加,显著提高耐磨性,含有球状石墨在使用中有自我冷却能力,有效减少粘钢现象,有效提高轧材表面质量

与高速钢材质相比合金含量低,铸造及热处理应力小,生产成本低

使用无需形成表面氧化膜,降低了使用冷却要求

[0006]进一步,所述万能扎机立辊环的表面硬度
HSD65

75
,径向
80mm
内的硬度落差小于
HSD3
,耐磨性为离心半钢辊环的2‑3倍

[0007]一种制备方法,基于上述的万能轧机立辊环,包括如下步骤:
[0008]S1、
浇注离心辊筒;
[0009]S2、
根据长度要求将离心辊筒切割为辊环;
[0010]S3、
将切割后的辊环加热至
900

550
摄氏度,保温6‑
10
小时;
[0011]S4、
将辊环冷却至
400

500
摄氏度;
[0012]S5、
对辊环进行
450

550
的回火缓冷热处理工艺,再冷却至常温;
[0013]S6、
加工完毕

[0014]进一步,在
S1
步骤中,浇注离心辊筒时,使用二个中频炉分别熔化外层和内层铁水,各炉内化学成分符合要求时进行球化孕育处理,在规定的温度和时间内进行浇注外层
和内层的离心辊筒,随后将外层和内层为冶金结合

[0015]进一步,在
S3
步骤中,加热时,将切割后的辊环放入电阻炉内升温到
380

400℃
,均温3‑5小时后,升温到
700

750℃
,均温3‑5小时,升温到
900

950℃
,均温6‑
10
小时

[0016]进一步,在
S3
步骤时,以每小时
10℃
的匀速升温到
380

400℃
,以每小时
20℃
速度升温到
700

750℃
,以每小时
40℃
速度升温到
900

950℃。
[0017]进一步,在步骤
S4
中,辊环冷却时,先空冷至
720

770℃
,再用水为介质喷雾冷却到
400

480℃。
[0018]进一步,在
S5
步骤中,回火缓冷热处理时,先将辊环在
400

480℃
温度下均温3‑5小时,以每小时
10℃
的速度升温到
450

500℃
,均温
30

40
小时,再随炉冷却到常温

[0019]进一步,在
S5
步骤中,回火缓冷热处理后,再将辊环以每小时
25℃
速度升温到
350

400℃
,均温
10

15
小时,随炉冷却到常温

[0020]进一步,在
S1
步骤中,内层与外层均完全凝固后将离心辊筒放入保温罩内环冷到常温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体现万能轧机立辊环内层和外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体现炉体和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体现滑槽和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
:1、
外层;
2、
内层;
3、
炉体;...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万能轧机立辊环,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层
(1)
,所述外层
(1)
包括合金球墨铸铁,所述合金球墨铸铁的化学成分及重量百分比为:
C

2.7

3.2
%,
Si

1.3

2.0
%,
Mn

0.7

1.0
%,
Cr

1.5

2.5
%,
Mo

1.5

2.5
%,
V

0.3

0.6
%,
Ti

0.1

0.3
%,
Ni

2.0

3.0
%,
Mg

0.07

0.12
%,其余为
Fe
和不可避免杂质;内层
(2)
,所述内层
(2)
为高强度球墨铸铁;所述合金球墨铸铁通过高温调质处理获得均匀分布的
Fe3C
型碳化物和弥散分布的耐磨合金碳化物

球状石墨

马氏体组织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能轧机立辊环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万能扎机立辊环的表面硬度
HSD65

75
,径向
80mm
内的硬度落差小于
HSD3
,耐磨性为离心半钢辊环的2‑3倍
。3.
一种制备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万能轧机立辊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
浇注离心辊筒;
S2、
根据长度要求将离心辊筒切割为辊环;
S3、
将切割后的辊环进行淬火处理,淬火处理时将辊环加热至
900

550
摄氏度,保温6‑
10
小时;
S4、
随后将辊环冷却至
400

500
摄氏度;
S5、
然后对辊环进行回火处理,回火处理时,将辊环加热至
450

550
摄氏度,再冷却至常温;
S6、
加工完毕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健周国祥许云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凯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