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基础油添加剂的后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8424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针对润滑油基础油加入高选择性的保硫脱氮添加剂后产生的残渣而提供用碱性化合物和极性溶剂的溶液处理,使氮化物游离出来,从而解决了废渣问题,不仅避免了污染环境,而且游离出的氮化物作为工业燃料,有机极性溶剂可回用。国际专利分类号为C10M177/00。(*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润滑油领域,涉及到对润滑油基础油进行保硫脱氮加入添加剂之后,对含氮化物和脱氮剂的废粘稠状物的处理方法,国际专利分类属于C10M177/00。众所周知原油中氮含量一般在0.04~0.4%,远小于硫的含量,世界上90%的原油含氮量都小于0.2%,其平均值为0.094%,而我国大部分原油含氮量在0.3%左右,属高含氮的原油,目前发现的我国原油最高含氮量为1.32%,石油中氮分布是随着馏份油沸点的升高氮含量急剧增加的,其中约80%的氮集中在400℃以上的馏份油中,即集中于润滑油基础油中,国内外许多文献阐明润滑油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与其化学组成密切相关。而其中的硫化物对润滑油基础油的氧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即硫化物的存在能提高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而氮化物,尤其是碱性氮化物对润滑油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极为有害,即能加速油品氧化,由于我国润滑油基础油与国外相比具有低硫高氮的特点,所以氧化安定性普遍较差,为了提高润滑油基础油的氮化安定性,CN94115100.5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润滑油基础油(包括馏程大于360℃的蜡油、渣油、重芳烃油)的选择性强脱氮率高的保硫脱氮剂,该脱氮剂是由A、B、C三部分组成,即A是酸性剂,B是络合剂和C是溶剂三部分组成的,A酸性剂包括亚磷酸、次磷酸、偏磷酸、正磷酸、聚磷酸、三氧化二磷、六氧化四磷、五氧化二磷、六氧化四磷、有机酸酐包括乙酸酐、马来酸酐、均苯四甲酸二酐B络合剂包括三氧化二磷、六氧化四磷、五氧化二磷、十氧化四磷、P4S3、P4S6、P4S7、P4S10、C溶剂包括水、甲醇、乙醇、丙醇、丁醇、丙酮、糠醛组成,其成分所占的比例为A为6.85%(wt);B为0.1-85%(wt);C为0.1-85%(wt),利用保硫脱氮剂对润滑油进行脱氮处理后分为两层,上层为脱氮油,下层为脱氮剂和氮化物的粘稠状废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对用CN94115190.5润滑油基础油添加剂处理后的含氮化物和脱氮剂的粘稠状废渣进行处理,从而回收氮化物,避免环境污染。对CN94116100.5所提供的高选择性保硫脱氮添加剂处理润滑油基础油所产生的废渣进行处理,方法是用碱性组分(A)包括无机碱NaOH、KOH、NH3、Ca(OH)2、NH4OH;有机碱单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具有R-NH2化合物;强碱弱酸生成的盐如Na2CO3、NaHCO3、NaAc、Na3PO4、Na2S、Na2HPO4、NaH2PO4硅酸钠、硼酸钠;和极性溶剂(B)包括甲醇、乙醇、丙醇、丁醇、丙酮、丁酮、和水组成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与废渣搅拌反应,然后沉降分层,氮化物从极性溶液中游离出来,从而回收氮化物、处理废渣,避免污染环境。脱氮后的残渣处理后氮化物能游离出来,经红外线光谱分析氮化物包含喹林,吲朵、咔唑、N-甲基吡咯类化合物,对其进行粘度、凝点、闪点、灰分、机械杂质、硫含量理化性质分析均符合3号重油的标准,因此经过后处理的废渣能作为燃料油,有机极性溶剂能回收再利用,并消除了废渣对环境的污染。实施例1750SN润滑油基础油,其碱氮含量266ppm,脱氮后的残渣10g,加KOH乙醇水溶液100g,其中KOH5%,乙醇45%和水50%在70℃下搅拌20min,沉淀后氮化物游离出来,氮化物中碱氮含量为19857ppm实施例2石蜡基500SN润滑油基础油含碱氮15ppm,脱氮后的残渣用NaOH丙酮水溶液处理其中NaOH10%、丙酮30%、水60%。在50℃下搅拌30min,沉淀后氮化物游离出来,其含碱氮为2320g ppm,其理化性质分析见表1。 由表-1得知,回收的氮化物完全符合3#重油的要求。权利要求1.一种润滑油基础油加入保硫脱氮添加剂后对产生的残渣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碱性组分(A)和极性溶剂(B)组成的溶液与残渣混合搅拌,然后沉降、氮化物游离出来作为工业燃料,有机极性溶剂能回收再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碱性组分(A)包括无机碱NaOH、NH3、KOH、Ca(OH)2、NH4OH;包括含有-NH2、-NH-、-N-的有机碱化合物乙胺、单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还包括强碱弱酸生成的盐Na2CO3、NaHCO3、Na3PO4、Na2HPO4、NaH2PO4、NaAc、Na2S,硅酸钠、硼酸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极性溶剂包括乙醇、甲醇、丙醇、丁醇、丙酮、丁酮和水。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是针对润滑油基础油加入高选择性的保硫脱氮添加剂后产生的残渣而提供用碱性化合物和极性溶剂的溶液处理,使氮化物游离出来,从而解决了废渣问题,不仅避免了污染环境,而且游离出的氮化物作为工业燃料,有机极性溶剂可回用。国际专利分类号为C10M177/00。文档编号C10M177/00GK1103660SQ9411657公开日1995年6月14日 申请日期1994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1994年10月10日专利技术者沈喜洲, 舒运贵, 马凯伶, 史济义, 朱根才, 芦修华, 陈曼琚, 赵勇, 马珂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中国石化武汉石油化工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润滑油基础油加入保硫脱氮添加剂后对产生的残渣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碱性组分(A)和极性溶剂(B)组成的溶液与残渣混合搅拌,然后沉降、氮化物游离出来作为工业燃料,有机极性溶剂能回收再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喜洲舒运贵马凯伶史济义朱根才芦修华陈曼琚赵勇马珂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中国石化武汉石油化工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