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式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8347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涡旋式压缩机,上支撑与壳体固定连接,上支撑与定涡旋固定连接,动涡旋与定涡旋的端面小间隙配合,定涡旋的齿高高于动涡旋的齿高;动涡旋与定涡旋之间通过防倾覆压力腔密封圈柔性密封连接,动涡旋、上支撑之间通过轴向浮动压力腔密封圈柔性密封连接;动涡旋上开设有防倾覆压力腔回气孔,上支撑上开设有轴向浮动压力腔进气孔;定涡旋、动涡旋、上支撑、防倾覆压力腔密封圈、轴向浮动压力腔密封圈构成防倾覆压力腔。由于设有防倾覆结构,可以将动涡旋轴向浮动结构应用于更广的工况,以及更小的涡旋设计空间内;防倾覆压力腔压缩气体的损耗小,同时防倾覆的响应速度快;浮动密封效果好,浮动耗功小。浮动耗功小。浮动耗功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涡旋式压缩机


[0001]本技术涉及压缩机
,尤其涉及一种涡旋式压缩机。

技术介绍

[0002]涡旋压缩机日益广泛的应用于制冷行业中,现有的涡旋式压缩机包括设有螺旋形涡旋齿的定涡旋、与定涡旋相配合的设有螺旋形涡旋齿的动涡旋和在动涡旋与上支撑之间运动的防自转机构,防自转机构限制动、定涡旋使它们只能相对平动,动涡旋与定涡旋的涡卷相互啮合形成了多对压缩腔,由电机带动曲轴驱动动涡旋沿其公转轨道公转,压缩腔沿涡旋自外向内移动,体积逐渐减小,从而实现对介质的压缩,从而完成气体的吸入、压缩和排出。为了减少泄露,必须使两涡旋件的涡旋齿顶与另一涡旋件的齿底紧密的贴合以减少相邻压缩腔之间的端面泄漏。
[0003]轴向柔性浮动的目的是使两涡旋件的涡旋齿顶与另一涡旋件的齿紧密的贴合以减少相邻压缩腔之间的端面泄漏。
[0004]动涡旋背压浮动结构是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浮动方式。它应用的机理就是利用一部分压缩后气体压力,直接或通过降压机构转化为涡旋浮动的背压力,推动动涡旋向定涡旋浮动,达到较好的轴向密封效果。他的优点是相比于其他浮动方式,耗功小,实施方便。并且动涡旋浮动不会造成涡旋对支撑面的额外摩擦耗功。
[0005]现有技术及其不足:
[0006]随着,压缩机涡旋设计空间越来越紧凑。动涡旋轴向的浮动方式在低压比工况或是涡旋直径受限制时无法直接应用。会有倾覆的问题。
[0007]其原理如下:
[0008]动涡旋轴向的浮动方式,动涡旋轴向收到向下气体力以及向上背压力的作用。但是,其动涡旋的轴向合力比较小,当涡旋直径一定的条件下产生的垂直于轴向合转矩也小。上述的合力矩无法平衡倾覆力矩时,动涡旋就会发生倾覆。
[0009]倾覆力矩是普遍存在的,在通常情况下,动涡旋气体力的水平的分力和曲轴提供的驱动力通常无法在同一个平面上,这两个力共同作用时会对动涡旋造成垂直于轴向转矩,我们称之为倾覆力矩。
[0010]在设计涡旋压缩机过程中必须保证压缩机动涡旋不发生倾覆,这样在一些极端设计条件下,就无法应用动涡旋轴向浮动结构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可以在使用动涡旋轴向浮动结构的同时防止动涡旋的倾覆,在极端设计条件下也可以使用,并且对涡旋端面的摩擦耗功也可以降到最低。
[001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涡旋式压缩机,包括壳体,壳体内安装有定涡旋、动涡旋、上支撑,上支撑与壳体固定连接,上支撑与定涡旋固定连接,动涡
旋与定涡旋的端面小间隙配合,定涡旋的齿高高于动涡旋的齿高;动涡旋与定涡旋之间通过防倾覆压力腔密封圈柔性密封连接,动涡旋、上支撑之间通过轴向浮动压力腔密封圈柔性密封连接;动涡旋上开设有防倾覆压力腔回气孔,上支撑上开设有轴向浮动压力腔进气孔;定涡旋、动涡旋、上支撑、防倾覆压力腔密封圈、轴向浮动压力腔密封圈构成防倾覆压力腔;涡旋压缩腔与防倾覆压力腔通过防倾覆压力腔进气孔连通,涡旋吸气腔与防倾覆压力腔通过防倾覆压力腔回气孔连通,涡旋排气腔与轴向浮动压力腔通过轴向浮动压力腔进气孔连通。
[0013]进一步的,防倾覆压力腔进气孔开设在动涡旋的涡旋齿顶面上或者开设在定涡旋的涡旋齿顶面上;倾覆时,动涡旋的齿顶与定涡旋的齿底间距增加,防倾覆压力腔进气孔的流量增加,反之,非倾覆状态,动涡旋的齿顶与定涡旋的齿底间距减小,防倾覆压力腔进气孔的流量降低。
[0014]进一步的,防倾覆压力腔进气孔的通径大于防倾覆压力腔回气孔的通径。
[0015]进一步的,防倾覆压力腔位于轴向浮动压力腔外或者位于轴向浮动压力腔内。
[0016]进一步的,动涡旋与定涡旋的端面间隙不大于0.03mm。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由于设有防倾覆结构,可以将动涡旋轴向浮动结构应用于更广的工况,以及更小的涡旋设计空间内;
[0019]2.防倾覆压力腔压缩气体的损耗小,同时防倾覆的响应速度快;
[0020]3.浮动密封效果好,浮动耗功小。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各压力腔投影示意图。
[0024]其中:1.定涡旋;2.动涡旋;3.上支撑;4.曲轴;5.壳体;6.吸气管;7.上盖;8.定涡旋排气口;9.防倾覆压力腔密封圈;10.轴向浮动压力腔密封圈;11.防倾覆压力腔进气孔;12.防倾覆压力腔回气孔;13.防自转机构;14.轴向浮动压力腔进气孔;15.压缩机排气通道;101.轴向浮动压力腔;102.防倾覆压力腔;103.连通腔;104.动涡旋背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26]涡旋式压缩机,包括壳体5,壳体5内安装有定涡旋1、动涡旋2、上支撑3,上支撑3与壳体5固定连接,上支撑3与定涡旋1固定连接,动涡旋2与定涡旋1的端面小间隙配合,定涡旋1的齿高高于动涡旋2的齿高;动涡旋2与定涡旋1之间通过防倾覆压力腔密封圈9柔性密封连接,动涡旋2、上支撑3之间通过轴向浮动压力腔密封圈10柔性密封连接;动涡旋2上开设有防倾覆压力腔回气孔12,上支撑3上开设有轴向浮动压力腔进气孔14;定涡旋1、动涡旋2、上支撑3、防倾覆压力腔密封圈9、轴向浮动压力腔密封圈10构成防倾覆压力腔102;涡旋压缩腔与防倾覆压力腔102通过防倾覆压力腔进气孔11连通,涡旋吸气腔与防倾覆压力腔102通过防倾覆压力腔回气孔12连通,涡旋排气腔与轴向浮动压力腔101通过轴向浮动压力
腔进气孔14连通。
[0027]防倾覆压力腔进气孔11开设在动涡旋2的涡旋齿顶面上或者开设在定涡旋1的涡旋齿顶面上;倾覆时,动涡旋2的齿顶与定涡旋1的齿底间距增加,防倾覆压力腔进气孔11的流量增加,反之,非倾覆状态,动涡旋2的齿顶与定涡旋1的齿底间距减小,防倾覆压力腔进气孔11的流量降低。防倾覆压力腔进气孔11的通径大于防倾覆压力腔回气孔12的通径。防倾覆压力腔102位于轴向浮动压力腔101外或者位于轴向浮动压力腔101内。动涡旋2与定涡旋1的端面间隙不大于0.03mm。
[0028]本实施案例中,压缩机的运转过程中,曲轴4提供旋转力矩驱使动涡旋2使其沿着曲轴4的中轴线进行轨道平面运动,防自转机构13安装在动涡旋2和上支撑3之间可以保证动涡旋2只能平动不可以发生转动。动涡旋2与定涡旋1相互配合可以形成多个压缩腔。压缩过程为:低压的工质从吸气管6进入、通过定涡旋1与动涡旋2形成的压缩腔压缩形成高压的工质,再由定涡旋1中心的定涡旋排气口8排出进入上盖7内,再通过压缩机排气通道15进入壳体5,最终排出压缩机外。
[0029]现有技术中,动涡旋2可以沿着曲轴4的偏心部轴向一定范围内移动,动涡旋2与上支撑3通过弹性密封机构形成轴向浮动压力腔101,轴向浮动压力腔101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5),壳体(5)内安装有定涡旋(1)、动涡旋(2)、上支撑(3),上支撑(3)与壳体(5)固定连接,上支撑(3)与定涡旋(1)固定连接,动涡旋(2)与定涡旋(1)的端面小间隙配合,定涡旋(1)的齿高高于动涡旋(2)的齿高;动涡旋(2)与定涡旋(1)之间通过防倾覆压力腔密封圈(9)柔性密封连接,动涡旋(2)、上支撑(3)之间通过轴向浮动压力腔密封圈(10)柔性密封连接;动涡旋(2)上开设有防倾覆压力腔回气孔(12),上支撑(3)上开设有轴向浮动压力腔进气孔(14);定涡旋(1)、动涡旋(2)、上支撑(3)、防倾覆压力腔密封圈(9)、轴向浮动压力腔密封圈(10)构成防倾覆压力腔(102);涡旋压缩腔与防倾覆压力腔(102)通过防倾覆压力腔进气孔(11)连通,涡旋吸气腔与防倾覆压力腔(102)通过防倾覆压力腔回气孔(12)连通,涡旋排气腔与轴向浮动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洋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旋科空调压缩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