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纤生产废气的除油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48133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化纤生产废气的除油系统,包括:除油单元,其包括除油壳和除油管束,所述除油壳上连接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除油壳还设置有排油装置,所述除油管束环绕于除油壳内;热源撬块,其包括热源槽、热源泵、加热装置、热源循环管一和热源循环管二,所述热源槽、热源泵、热源循环管一、除油管环和热源循环管二依次循环连通,所述加热装置位于热源槽内;冷源撬块,其包括冷源槽、制冷装置、冷源泵、冷源循环管一和冷源循环管二,所述冷源槽、制冷装置、冷源泵、冷源循环管一、除油管环和冷源循环管二依次循环连通;该除油系统能够对化纤生产废气中高温油雾进行冷冻凝结,从而除去化纤生产废气的油雾,并能够对除去的油雾进行外排。排。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化纤生产废气的除油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除油系统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化纤生产废气的除油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当前,世界化纤行业加速向更加环保、绿色方向转型,巨大的市场需求和生产规模呼唤更加清洁、环保的制造方式。化纤的生产过程有大量的VOCs(挥发性有机物)废气产生,需要靠环保设备进行无害化处置。
[0003]目前,对含VOCs废气的控制,国内外多采用活性炭吸附法、蓄热焚烧法和催化焚烧法。但是废气中含有高浓度油雾时,会在烟道壁、阀门内侧等设备上附着一层油泥,甚至会影响VOCs脱除效果。因此就需要设计一种专用的除油系统提前除去化纤生产废气中的油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化纤生产废气的除油系统,该除油系统能够对化纤生产废气中高温油雾进行冷冻凝结,从而除去化纤生产废气的油雾,并能够对除去的油雾进行外排。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化纤生产废气的除油系统,包括:
[0007]除油单元,其包括除油壳和除油管束,所述除油壳上连接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除油壳还设置有排油装置,所述除油管束环绕于除油壳内;
[0008]热源撬块,其包括热源槽、热源泵、加热装置、热源循环管一和热源循环管二,所述热源槽、热源泵、热源循环管一、除油管环和热源循环管二依次循环连通,所述加热装置位于热源槽内;
[0009]冷源撬块,其包括冷源槽、制冷装置、冷源泵、冷源循环管一和冷源循环管二,所述冷源槽、制冷装置、冷源泵、冷源循环管一、除油管环和冷源循环管二依次循环连通;
[0010]温控单元,其包括控制模块、冷源切换阀组、热源切换阀组和测温装置,所述冷源切换阀组分别安装于冷源循环管一和冷源循环管二中,所述热熔切换阀组分别安装于热源循环管一和热源循环管二中,所述测温装置安装于除油单元内,所述冷源切换阀组、热源切换阀组和测温装置均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0011]进一步所述热源切换阀组包括电磁阀一和电磁阀二,所述电磁阀一和电磁阀二分别安装于热源循环管一和热源循环管二中并均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冷源切换阀组包括电磁阀三和电磁阀四,所述电磁阀三和电磁阀四分别安装于热源循环管一和热源循环管二中并均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电加热棒,所述电加热棒安装于热源槽内。
[0013]进一步所述制冷装置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和压缩机。
[0014]进一步所述冷源槽和热源槽分别连接有进水管。
[0015]进一步所述排油装置位于除油壳底部的一侧。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技术通过设置除油单元、热源撬块和冷源撬块,通过除油单元的除油壳对进行收集除油,在除油时,先通过冷源撬块对除油管束通入冷源介质,(根据油品特性冷源温度控制在5

10℃),生产废气中化纤油剂高温油雾则会遇冷凝结,且油雾液滴凝结团聚后会被除油管束捕获收集,粘在除油管束表面和除油壳内表面上,随后再通过热源撬块对除油管束通入热源介质(热源介质温度可高达50

80℃),从而将油垢重新融化,以液体的形式经排油装置外排。
[0018]通过设置温控单元,利用测温装置对除油单元进行温度检测,同时通过控制模块对冷源切换阀组、热源切换阀组进行切换控制,使热源撬块或冷源撬块对除油单元进行冷却或加热,实现除油模式或排油模式的切换。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20]图1为一种化纤生产废气的除油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
[0022]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描述中,“数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3]一种化纤生产废气的除油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
[0024]除油单元,其包括除油壳和除油管束,所述除油壳上连接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除油壳还设置有排油装置,所述除油管束环绕于除油壳内;
[0025]热源撬块,其包括热源槽、热源泵、加热装置、热源循环管一和热源循环管二,所述热源槽、热源泵、热源循环管一、除油管环和热源循环管二依次循环连通,所述加热装置位于热源槽内;
[0026]冷源撬块,其包括冷源槽、制冷装置、冷源泵、冷源循环管一和冷源循环管二,所述冷源槽、制冷装置、冷源泵、冷源循环管一、除油管环和冷源循环管二依次循环连通;
[0027]温控单元,其包括控制模块、冷源切换阀组、热源切换阀组和测温装置,所述冷源切换阀组分别安装于冷源循环管一和冷源循环管二中,所述热熔切换阀组分别安装于热源循环管一和热源循环管二中,所述测温装置安装于除油单元内,所述冷源切换阀组、热源切换阀组和测温装置均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0028]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热源切换阀组包括电磁阀一和电磁阀二,所述电磁阀一和电磁阀二分别安装于热源循环管一和热源循环管二中并均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冷源切换阀组包括电磁阀三和电磁阀四,所述电磁阀三和电磁阀四分别安装于热源循环管一和热源循环管二中并均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0029]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电加热棒,所述电加热棒安装于热源槽内,从而直接通过电加热棒对热源槽内的热源介质进行加热。
[0030]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制冷装置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和压缩机,该制冷装置为现有技术,可对冷源介质进行制冷。
[0031]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冷源槽和热源槽分别连接有进水管,从而可通过进水管对冷源槽和热源槽内分别通入冷源介质和热源介质。
[0032]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排油装置为排油管,所述排油管位于除油壳底部的一侧,从而可支架通过排油管排出。
[003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排油装置为集油盘,所述集油盘位于排油壳底部内,并可从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纤生产废气的除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除油单元,其包括除油壳和除油管束,所述除油壳上连接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除油壳还设置有排油装置,所述除油管束环绕于除油壳内;热源撬块,其包括热源槽、热源泵、加热装置、热源循环管一和热源循环管二,所述热源槽、热源泵、热源循环管一、除油管环和热源循环管二依次循环连通,所述加热装置位于热源槽内;冷源撬块,其包括冷源槽、制冷装置、冷源泵、冷源循环管一和冷源循环管二,所述冷源槽、制冷装置、冷源泵、冷源循环管一、除油管环和冷源循环管二依次循环连通;温控单元,其包括控制模块、冷源切换阀组、热源切换阀组和测温装置,所述冷源切换阀组分别安装于冷源循环管一和冷源循环管二中,所述热源切换阀组分别安装于热源循环管一和热源循环管二中,所述测温装置安装于除油单元内,所述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国勋章泽豪彭皓
申请(专利权)人:毅帆环境浙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