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回转窑的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7460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回转窑的密封结构,包括筒体和连接在筒体端部的外部装置,在筒体的端部靠近筒内气氛的一侧设有第一盘根,第一盘根位于筒体和外部装置的连接位置,第一盘根使用压圈进行固定,第一盘根和压圈形成第一道密封结构;在第一盘根靠近周围环境的一侧设有第二道密封结构,第一道密封结构与第二道密封结构之间形成密封腔室,密封腔室内可进行充气保压。该回转窑通过三道密封结构对筒体进行密封,不管是温度过高或者压强过大都能保证筒体内的气体不会泄露,提高密封效果。提高密封效果。提高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回转窑的密封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回转窑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回转窑的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负极材料烧结回转窑,工作时对物料进行高温烧结,同时释放可燃烧有害气体,需要打入保护性气氛,保证回转窑炉管密封;回转窑通过炉管两端密封结构密封,运行时炉管不断转动,温度升高时炉管热胀伸长,因此对回转窑的密封结构要求较高;现有回转窑通常采用迷宫密封和密封圈密封,其中迷宫密封受炉管径向轴向跳动影响较大,易出现故障和漏气;而密封圈密封受炉内压强影响使用寿命短,同时高温和压强过大使得密封圈的密封性能下降,当炉内压力过大时就会造成气体泄漏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会将炉内的物料粉尘吹出,造成物料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回转窑的密封结构,该回转窑的密封结构通过三道密封结构对筒体进行密封,不管是温度过高或者压强过大都能保证筒体内的气体不会泄露,提高密封效果。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用于回转窑的密封结构,包括筒体和连接在筒体端部的外部装置,在所述筒体的端部靠近筒内气氛的一侧设有第一盘根,所述第一盘根位于筒体和外部装置的连接位置,所述第一盘根使用压圈进行固定,所述第一盘根和压圈形成第一道密封结构;在所述第一盘根靠近周围环境的一侧设有第二道密封结构,所述第一道密封结构与所述第二道密封结构之间形成密封腔室,所述密封腔室内可进行充气保压。
[0006]优选的,所述压圈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筒体的端部且另一端抵在所述第一盘根上,所述第一盘根夹在所述筒体和所述外部装置之间。
[0007]优选的,所述压圈通过法兰圈固定在所述外部装置的内侧且另一端抵在所述第一盘根上,所述第一盘根设置在所述法兰圈的内侧且贴合在所述筒体上。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道密封结构包括第二盘根、密封环、密封环安装座、密封环压板,所述密封环安装座固定连接在外部装置上,密封环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密封环安装座上且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环压板,所述第二盘根设置在回转炉筒体的端口外侧与所述密封环之间,所述密封环压板压在所述第二盘根一侧。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道密封结构包括若干个鱼鳞板,所述鱼鳞板一端固定安装在外部装置上,且另一端紧密搭接在筒体上,所述若干个鱼鳞板依次错位排列叠压固定。
[0010]优选的,所述密封腔室由第一盘根、第二盘根和密封环围成。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道密封结构包括鱼鳞板时,所述密封腔室由第一盘根和鱼鳞板围成。
[0012]优选的,在所述密封环上设有防滑块。
[0013]优选的,所述密封环和密封环安装座,密封环和密封环压板之间均通过内六角螺栓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外部装置为炉前集料斗或出料系统。
[0015]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盘根设置在筒体与外部装置的连接位置,与压圈配合形成第一道密封结构,第二盘根设置在筒体外侧,与密封环、密封环安装座、密封环压板配合形成第二道密封结构,在筒体端部进行了两级密封,如果外侧或内侧任一道密封结构出现损坏,均不会导致气体泄漏,加强了连接处的密封效果。通过使第一道密封结构和第二道密封结构之间形成密封腔室,并在密封腔室内充气使其压力稍大于筒内气氛的压力而形成一个微正压的环境,形成第三道密封结构,确保不会因为筒体内部的压强过大导致第一盘根被推出甚至气爆,从而导致有害气体的喷出。密封环将第二盘根压在筒体或者外部装置上,并且密封环带有防滑块,防滑块和密封环压板将第二盘根沿筒体长度方向的两端固定住,通过将第二盘根的各个侧面全部固定住,避免第二盘根因为压强或温度变化造成移位。通过三道密封结构对筒体进行密封,不管是温度过高或者压强过大都能保证筒体内的气体不会泄露,提高筒体的密封效果,避免气体泄漏造成环境污染。还可以根据密封位置的空间大小,选择鱼鳞板为第二道密封结构,鱼鳞板的一端固定在外部装置外端部且另一端紧密搭接在筒体外壁上,减少零件,同时使用鱼鳞板密封,耐高温、抗磨损,同时不怕灰不怕风,加强密封结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不带法兰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带有法兰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0019]图4为图2中B的放大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第二道密封结构为鱼鳞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第二道密封结构为鱼鳞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筒体;2外部装置;21炉前集料斗;22出料系统;3第一道密封结构;31第一盘根;32压圈;33法兰圈;4第二道密封结构;41第二盘根;42密封环;421防滑块;43密封环安装座;44密封环压板;45鱼鳞板;5密封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4]如图1至图6所示,本用于回转窑的密封结构包括筒体1和连接在筒体1端部的外部装置2,外部装置2为炉前集料斗21或出料系统22。炉前集料斗21的端部伸入筒体1前端开口内,在筒体1与炉前集料斗21搭接位置的缝隙处设有第一道密封结构3,第一道密封结构3包括第一盘根31和压圈32,此时第一盘根31使用压圈32进行固定,压圈32一端通过六角螺栓固定在筒体1的端部,另一端与第一盘根31紧密接触,并将第一盘根31固定在筒体1与炉前集料斗21之间,防止因筒体1内压强过大将第一盘根31推出筒体1与炉前集料斗21中间的缝隙,导致气体外泄;在第一盘根31靠近周围环境的一侧设有第二道密封结构4,第二道密封结构4包括第二盘根41、密封环42、密封环安装座43、密封环压板44,密封环安装座43固定连
接在炉前集料斗21上,密封环42的一端通过六角螺栓连接在密封环安装座43上且另一端通过六角螺栓固定连接有密封环压板44,密封环42和筒体1的端口外侧之间设有第二盘根41,并且密封环压板44设置在第二盘根41的一端,防止因压强过大导致第二盘根41被推出,同时在密封环42上设有防滑块421,防滑块421位于第二盘根41的另一端,将第二盘根41的位置固定住。在筒体1内外两侧进行密封,如果外侧或内侧任一道密封结构出现损坏,均不会导致气体泄漏,加强了筒体1和外部装置2之间的密封效果。此时在第一道密封结构3和第二道密封结构4之间形成一个密封腔室5,形成第三道密封结构,提高密封效果,通过向密封腔室5中充入气体使其压力稍大于筒内气氛的压力而形成一个微正压的环境,进一步防止第一盘根31被推出甚至气爆,确保筒体1的密封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密封腔室5由第一盘根31、第二盘根41、密封环42以及此位置的炉前集料斗21外壁围成。
[0025]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筒体1直接伸入出料系统22中,此时第一道密封结构3还包括法兰圈33,法兰圈33的一端连接在出料系统22上,压圈32通过六角螺栓连接在法兰圈33的另一端,此时法兰圈33套设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回转窑的密封结构,包括筒体和连接在筒体端部的外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体的端部靠近筒内气氛的一侧设有第一盘根,所述第一盘根位于筒体和外部装置的连接位置,所述第一盘根使用压圈进行固定,所述第一盘根和压圈形成第一道密封结构;在所述第一盘根靠近周围环境的一侧设有第二道密封结构,所述第一道密封结构与所述第二道密封结构之间形成密封腔室,所述密封腔室内可进行充气保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回转窑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圈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筒体的端部且另一端抵在所述第一盘根上,所述第一盘根夹在所述筒体和所述外部装置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回转窑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圈通过法兰圈固定在所述外部装置的内侧且另一端抵在所述第一盘根上,所述第一盘根设置在所述法兰圈的内侧且贴合在所述筒体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回转窑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道密封结构包括第二盘根、密封环、密封环安装座、密封环压板,所述密封环安装座固定连接在外部装置上,密封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琳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