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结构及气溶胶产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6673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7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加热结构及气溶胶产生装置,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加热结构;加热结构包括:发热组件,发热组件能够在通电后产生热量并发出预定波长范围的热辐射射线;换热件,包裹于发热组件之外,换热件上形成有多个用于供气流穿过的通道;换热件能够传导发热组件发出的热量并吸收发热组件发出的热辐射射线,以加热经过通道的气流。本申请的发热组件能够同时向换热件传导热量及发射热辐射射线,使得换热件能够快速升温,从而保证空气流入介质后能够快速弥散并加热全部介质区域,保证介质充分释放。释放。释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热结构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0001]本申请属于电子雾化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加热结构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加热不燃烧技术在气溶胶领域的发展和推广,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加热结构对气溶胶生成制品加热,从而使得气溶胶生成制品加热不燃烧而能够产生气溶胶。通过加热空气的方式来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越来越受到关注,具体的原理是将空气加热,被加热的空气在抽吸时进入气溶胶生成制品中,达到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的目的,气溶胶生成制品加热均匀且没有局部高温点或者局部高温时间极短,抽吸后气溶胶口感好且有害物质少。
[0003]对于以加热空气的方式来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来说,对空气进行加热所设计的加热结构成为关键部分,在相关技术中,加热结构对空气的加热速度慢,导致用户需要较长时间来预热,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结构及气溶胶产生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加热结构加热速度慢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加热结构,包括:
[0006]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能够在通电后产生热量并发出预定波长范围的热辐射射线;
[0007]换热件,包裹于所述发热组件之外,所述换热件上形成有多个用于供气流穿过的通道;所述换热件能够传导所述发热组件发出的热量并吸收所述发热组件发出的所述热辐射射线,以加热经过所述通道的气流。
[000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发热组件包括能够在通电后发热的发热体,所述发热体的表面涂设有能够在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产生第一红外射线的第一红外涂层。
[000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发热组件包括:
[0010]光源,所述光源能够在通电后产生热量并发出所述热辐射射线;
[0011]壳体,所述壳体罩设于所述光源之外并透射所述热辐射射线,所述壳体与所述换热件进行热传导。
[00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涂设有能够在达到第二预设温度时产生第二红外射线的第二红外涂层。
[00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换热件具有接触面和非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与所述发热组件的外表面接触以传导热量;所述非接触面与所述发热组件的外表面间隔设置,以接收从所述发热组件发出的所述热辐射射线。
[00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换热件上形成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安装孔,所述发热组
件插设于所述安装孔中,所述安装孔的内壁即为所述接触面。
[00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换热件中形成有至少一个空腔;所述发热组件穿入所述空腔中,所述发热组件具有裸露于所述空腔中的裸露表面,所述空腔的内壁为所述非接触面,所述裸露表面与所述空腔的内壁间隔设置。
[001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空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所述空腔沿所述换热件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发热组件穿入至少一个所述空腔内。
[001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非接触面上设有用于增强吸收所述热辐射射线能力的表面结构。
[001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表面结构为热辐射吸收涂层、颜色层或表面凹凸微结构。
[001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换热件包括至少两个换热分体,所述换热分体的一端或相对两端内凹形成有腔部,相邻两个所述换热分体的相对的两个所述腔部对接形成所述空腔。
[0020]本申请提供的加热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结构,其发热组件产生的热量通过热传导方式传导到换热件上,发热组件产生的热辐射射线所带的能量以热辐射的方式传递至换热件上,热传导和热辐射两种热传递方式双管齐下,使加热结构对空气的加热速度提升,缩短了预热时间。
[0021]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上述加热结构和加热腔,所述加热腔用于收容气溶胶生成制品。
[002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还包括发热件,所述发热件设置于所述加热腔中,所述加热结构设置于所述加热腔的上游。
[0023]本申请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通过上述加热结构的设置,使得该气溶胶产生装置中的介质能够充分释放。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空气加热抽吸过程示意图;
[0026]图2为图1的气溶胶产生装置中增加了发热件后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结构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0028]图4为图3中加热结构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9]图5为图3中加热结构的纵向沿其对称中心的剖视示意图;
[0030]图6为图4的加热结构中的发热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0031]图7为图6中发热组件的纵向沿其对称中心的剖视示意图;
[0032]图8为图4的加热结构中的换热件的纵向沿其对称中心的剖视示意图;
[0033]图9为图4的加热结构中的换热件的一个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0034]图10为图4的加热结构中的换热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0035]图11为图9的换热件中的第一换热分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6]图12为图9的换热件中的第二换热分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7]图13为图9的换热件中的第三换热分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8]图14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换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9]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40]1、加热结构;11、发热组件;111、灯丝;1111、第一直线段;1112、螺旋段;1113、第二直线段;112、壳体;1121、圆筒部;1122、弧形部;113、端盖;12、换热件;12a、第一换热分体;12b、第二换热分体;12c、第三换热分体;121、表壳;122、第一连接板;123、第二连接板;124、通道;125、安装孔;1251、第一孔段;1252、第二孔段;1253、接触面;126、空腔;126a、第一空腔;1261a、第一腔部;1262a、第二腔部;126b、第二空腔;1261b、第三腔部;1262b、第四腔部;1263、非接触面;2、气溶胶生成制品;3、发热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4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能够在通电后产生热量并发出预定波长范围的热辐射射线;换热件,包裹于所述发热组件之外,所述换热件上形成有多个用于供气流穿过的通道;所述换热件能够传导所述发热组件发出的热量并吸收所述发热组件发出的所述热辐射射线,以加热经过所述通道的气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包括能够在通电后发热的发热体,所述发热体的表面涂设有能够在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产生第一红外射线的第一红外涂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光源,所述光源能够在通电后产生热量并发出所述热辐射射线;壳体,所述壳体罩设于所述光源之外并透射所述热辐射射线,所述壳体与所述换热件进行热传导。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涂设有能够在达到第二预设温度时产生第二红外射线的第二红外涂层。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件具有接触面和非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与所述发热组件的外表面接触以传导热量;所述非接触面与所述发热组件的外表面间隔设置,以接收从所述发热组件发出的所述热辐射射线。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件上形成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安装孔,所述发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福敏冼小毅陈立耀梁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