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组件及气溶胶产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5871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4
一种加热组件及气溶胶产生装置,其中,加热组件包括外壳件、发热件和温控件,外壳件具有第一端口部、第二端口部以及连通于第一端口部与第二端口部之间的容置空间;发热件设置于容置空间,用以加热流经的气流;温控件设置于第一端口部并与发热件电连接设置,温控件被设置成至少用于电连接校准控制源,以对发热件进行温度校准。利用设置的温控件使得加热组件具备独立进行温度校准的条件或能力,使得温度校准作业能够独立于加热组件的应用组装过程,从而有利于提高产品装置的组装效率,为提升产能创造条件;同时,加热组件也可作为一个独立的或者标准化的模块部件使用,使其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有效地扩展了加热组件的应用范围。围。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热组件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雾化
,具体涉及一种加热组件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气溶胶是指悬浮在气体介质的固态或液态颗粒所组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利用气溶胶产生装置对介质进行烘烤加热,以使得介质在不发生燃烧的情况下产生烟雾或释放挥发性物质,进而形成可供使用的气溶胶,在医疗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其中,发热体作为气溶胶产生装置的核心构件之一,发热体的加热温度对气溶胶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一般都需要对发热体的发热温度进行校准。
[0003]目前,发热体的温度校准作业通常是在气溶胶产生装置的组装过程中进行的,即:将发热体连接于装置的控制组件,待完成温度校准后,再将装置组装成整机。由于温度校准作业无法独立于装置整体组装过程,且温度校准的作业时间较长,这也就严重影响了气溶胶产生装置的组装效率,造成装置整体的产能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组件以及应用了该加热组件的气溶胶产生装置。
[0005]根据第一方面,一种实施例提供一种加热组件,包括:
[0006]外壳件,具有第一端口部和第二端口部,所述外壳件内形成有连通于所述第一端口部与所述第二端口部之间的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端口部用于供气流进入所述容置空间,所述第二端口部用于供气流排出所述容置空间;
[0007]发热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发热件用于加热流经的气流;以及
[0008]温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口部,所述温控件与所述发热件电连接设置,且所述温控件被设置成至少用于电连接校准控制源,以对所述发热件进行温度校准。
[0009]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控件包括基板、温控模组和连接端子,所述基板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口部,所述温控模组和所述连接端子设置于所述基板,所述发热件和所述连接端子分别与所述温控模组电连接设置,且所述连接端子至少用于电连接校准控制源。
[0010]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控模组包括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所述发热件、所述连接端子和所述存储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成至少能够调节所述发热件的发热温度,所述存储单元被配置成至少能够存储所述发热件的温度曲线信息。
[0011]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件包括外套管和支承座,所述外套管的一端被构造成所述第二端口部;所述支承座插置于所述外套管的另一端,以形成所述第一端口部;
[0012]所述支承座与所述发热件连接,以将所述发热件定位固定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温控件固定于所述支承座,并外露于所述外套管布置。
[0013]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件包括发热管,所述发热管与所述温控件电连接设置;所
述发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口部密封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口部密封连通,以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形成用于气流通过所述加热组件的加热通道。
[0014]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件内设有热反射结构,所述热反射结构用于朝所述发热管方向反射所述发热件产生的热量。
[0015]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反射结构包括热反射材料层,所述热反射材料层覆于所述外壳件面对所述发热管的内壁面设置。
[0016]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换热件,用于加热进入所述加热通道的气流;所述换热件以紧密接触所述发热管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发热管内,并靠近所述第一端口部布置。
[0017]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引流件,设置于所述换热件的出气端侧;所述引流件用于与所述换热件配合,以引导气流进入所述加热通道。
[0018]根据第二方面,一种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壳体组件、控制组件和第一方面所述的加热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具有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其中:
[0019]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内,且所述第一端口部与进气通道连通设置,所述第二端口部与所述出气通道连通设置;
[0020]所述控制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所述温控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设置。
[0021]依据上述实施例的加热组件,包括外壳件、发热件和温控件,外壳件具有第一端口部、第二端口部以及连通于第一端口部与第二端口部之间的容置空间;发热件设置于容置空间,用以加热流经的气流;温控件设置于第一端口部并与发热件电连接设置,温控件被设置成至少用于电连接校准控制源,以对发热件进行温度校准。利用设置的温控件使得加热组件具备独立进行温度校准的条件或能力,使得温度校准作业能够独立于加热组件的应用组装过程,从而有利于提高产品装置的组装效率,为提升产能创造条件;同时,加热组件也可作为一个独立的或者标准化的模块部件使用,使其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有效地扩展了加热组件的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一种实施例的加热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一种实施例的加热组件的结构装配示意图。
[0024]图3为一种实施例的加热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5]图4为一种实施例的加热组件中温控件的原理框图。
[0026]图5为一种实施例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外轮廓结构参考示意图。
[0027]图6为一种实施例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截面结构参考示意图。
[0028]图中:
[0029]10、外壳件;10a、第一端口部;10b、第二端口部;10c、容置空间;11、外套管;11a、第一管段;11b、第二管段;12、支承座;12a、锥管部;12b、环板部;13、热反射材料层;
[0030]20、发热件;20a、加热通道;21、发热管;22、发热引线;30、温控件;31、基板;32、连接端子;33、控制单元;34、存储单元;40、换热件;50、引流件;
[0031]A、外壳组件;a1、进气通道;a2、出气通道;B、控制组件;C、加热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0033]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0034]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件,具有第一端口部和第二端口部,所述外壳件内形成有连通于所述第一端口部与所述第二端口部之间的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端口部用于供气流进入所述容置空间,所述第二端口部用于供气流排出所述容置空间;发热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发热件用于加热流经的气流;以及温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口部,所述温控件与所述发热件电连接设置,且所述温控件被设置成至少用于电连接校准控制源,以对所述发热件进行温度校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件包括基板、温控模组和连接端子,所述基板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口部,所述温控模组和所述连接端子设置于所述基板,所述发热件和所述连接端子分别与所述温控模组电连接设置,且所述连接端子至少用于电连接校准控制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模组包括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所述发热件、所述连接端子和所述存储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成至少能够调节所述发热件的发热温度,所述存储单元被配置成至少能够存储所述发热件的温度曲线信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件包括外套管和支承座,所述外套管的一端被构造成所述第二端口部;所述支承座插置于所述外套管的另一端,以形成所述第一端口部;所述支承座与所述发热件连接,以将所述发热件定位固定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温控件固定于所述支承座,并外露于所述外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才学杨扬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基克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