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6551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气溶胶形成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一端构造有吸嘴,壳体上开设有进气孔,壳体设置有储液杯,储液杯内设置有储液件,储液件内设置有过气通道,过气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吸嘴和进气孔连通,直接采用在储液件上开设过气通道,省去了导气管,节约了成本,另外将加热件直接设置在过气通道,在加热件上设置有与过气通道的内壁贴合设置的导液件,可以通过导液件对储液件直接供液,同时将导液件的厚度控制在0.4mm~3.0mm之间,一方面可以保证供液充足,可以抽吸的口感较好,即抽吸到的气溶胶不会偏干,另一方面,该范围值内也可以较好地控制漏液的风险。范围值内也可以较好地控制漏液的风险。范围值内也可以较好地控制漏液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气溶剂生成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气溶胶生成装置是一种通过雾化器加热雾化液产生气溶胶的产品,由于其使用方便、口味可通过雾化液的调配而改变,所以近几年在国内外市场得到了广泛而迅速的推广。
[0003]现在市面上的气溶胶生成装置通常包括壳体,壳体的一端构造有吸嘴,壳体上开设有进气孔,壳体设置有储液杯,储液杯内穿设有导气管,导气管两端分别与吸嘴和进气孔连通的过气通道,导气管内设置有加热件,加热件上设置有导液件,导气管开设有与储液杯导通的过液孔,以将储液杯内的雾化液导流至导气管内的导液件上,通过加热件加热导液件上的雾化液,生成气溶胶供用户吸食,该结构成本过高,且通过导气管将储液杯内与导液件隔离开,导液流量难以控制而导致干烧或者漏液等问题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导液流量难以控制而导致干烧或者漏液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气溶胶形成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一端构造有吸嘴,壳体上开设有进气孔,壳体设置有储液杯,储液杯内设置有储液件,储液件内设置有过气通道,过气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吸嘴和进气孔连通,过气通道内设置有加热件,加热件上设置有与过气通道的内壁贴合设置的导液件,导液件的厚度为0.4~3.0mm。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液件的厚度为0.8~2.0mm。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件的厚度为0.05~0.2mm。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储液件的密度为0.02~0.2g/cm3。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储液件的密度为0.06~0.1g/cm3。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液件朝向和/或远离加热件的一侧设置有导液纹路,导液纹路为横向和/或竖向设置。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件为C形网状结构,导液件为C形结构或U形结构,导液纹路延伸至C形结构或U形结构的开口处,C形结构的开口处与过气通道的内壁相贴合设置,或U形结构的开口处延伸至储液件的内部。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储液杯包括储液管以及设置在储液管轴向两侧的上硅胶垫和下硅胶垫,上硅胶垫设置在吸嘴与下硅胶垫之间,上硅胶垫上开设有第一过孔,下硅胶垫上开设有第二过孔,过气通道的一端通过第一过孔与吸嘴导通,过气通道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过孔与进气孔导通。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硅胶垫与吸嘴之间设置有吸液件,吸液件上开设有两端分别与吸嘴和第一过孔导通的第三过孔。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朝向加热件一侧的导液纹路与加热件的发热方向相同。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气溶胶形成装置至少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气溶胶形成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一端构造有吸嘴,壳体上开设有进气孔,壳体设置有储液杯,储液杯内设置有储液件,储液件内设置有过气通道,过气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吸嘴和进气孔连通,直接采用在储液件上开设过气通道,省去了导气管,节约了成本,另外将加热件直接设置在过气通道,在加热件上设置有与过气通道的内壁贴合设置的导液件,可以通过储液件对导液件直接供液,同时将导液件的厚度范围控制在0.4mm~3.0mm,一方面可以保证供液充足,可以抽吸的口感较好,即抽吸到的气溶胶不会偏干,另一方面,该范围值内也可以较好地控制漏液的风险。
[0017]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形成装置的截面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另一个视角的截面图;
[0021]图3为现有的气溶胶形成装置的导液件的为C形结构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形成装置的为U形结构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壳体;11、吸嘴;12、进气孔;2、储液件;21、过气通道;3、加热件;4、导液件;51、储液管;52、上硅胶垫;521、第一过孔;53、下硅胶垫;531、第二过孔;6、吸液件;61、第三过孔;7、电芯;8、控制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明确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术语“垂直”、“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水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意味着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有的方位或位置,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
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8]实施例1
[0029]如图1

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气溶胶形成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一端构造有吸嘴11,壳体1上开设有进气孔12,壳体1设置有储液杯,储液杯内设置有储液件2,储液件2内设置有过气通道21,过气通道21的两端分别与吸嘴11和进气孔12连通,过气通道21内设置有加热件3,加热件3上设置有与过气通道21的内壁贴合设置的导液件4,导液件4的厚度为0.4~3.0mm。
[0030]在本实施例中,气溶胶形成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一端构造有吸嘴11,壳体1上开设有进气孔12,壳体1设置有储液杯,储液杯内设置有储液件2,储液件2内设置有两端分别与吸嘴11和进气孔12连通的过气通道21,采用直接在储液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形成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构造有吸嘴,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气孔,所述壳体设置有储液杯,所述储液杯内设置有储液件,所述储液件内设置有过气通道,所述过气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吸嘴和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过气通道内设置有加热件,所述加热件上设置有与所述过气通道的内壁贴合设置的导液件,所述导液件的厚度为0.4~3.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件的厚度为0.8~2.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的厚度为0.05~0.2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件的密度为0.02~0.2g/cm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件的密度为0.06~0.1g/cm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件朝向和/或远离所述加热件的一侧设置有导液纹路,所述导液纹路为横向和/或竖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英陈立军牛彦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