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内部清理的双螺旋锥形混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5302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内部清理的双螺旋锥形混合机,包括混合机本体,所述混合机本体包括有若干支撑腿的壳体、穿设在壳体中的动力部、与所述动力部相连接的两个搅动杆,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阀门,还包括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竖直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与所述动力部中的主电机输出端相固定,所述转动轴外侧设置有刮板,所述刮板与所述壳体母线相平齐;所述转动轴与所述刮板之间设置有支撑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颗粒混合设备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高清理作业效率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高清理作业效率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高清理作业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内部清理的双螺旋锥形混合机


[0001]本技术涉及颗粒混合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内部清理的双螺旋锥形混合机。

技术介绍

[0002]螺旋锥形混合机属容器固定式混合机。
[0003]在混合机本体工作结束后,混合后的物料从壳体底部阀门放出。但是还是有极少部分物料附着在壳体内壁上。
[0004]为了保证下次混合物料不被污染,需要对壳体内壁进行清洁作业。
[0005]但是由于壳体整体为锥形,壳体内部空间较小,人工擦除方式不仅花费时间多、效率低且使清扫人员的体力快速耗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内部清理的双螺旋锥形混合机,具有提高清理作业效率的效果。
[0007]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8]一种便于内部清理的双螺旋锥形混合机,包括混合机本体,所述混合机本体包括有若干支撑腿的壳体、穿设在壳体中的动力部、与所述动力部相连接的两个搅动杆,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阀门,还包括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竖直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与所述动力部中的主电机输出端相固定,所述转动轴外侧设置有刮板,所述刮板与所述壳体母线相平齐;
[0009]所述转动轴与所述刮板之间设置有支撑组件。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刮板,刮板通过两个支撑组件随着转动轴转动,转动轴带动刮板运动,刮板将附着在壳体内壁上的物质清除,使壳体内部清理作业简单快速,大大提高清理作业的工作效率。
[001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套管及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套管固定套设在所述转动轴上半部,所述第一固定块设置在所述转动轴底部;
[0012]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侧均设置有连接组件,两个所述连接组件均与所述刮板相连接。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固定块及第一套管,第一固定块及第一套管起到与转动轴相固定的作用。
[0014]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及所述第一套管一侧均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横截面为冂字型,所述连接板内壁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动块设置在对应所述连接板内孔处,所述第一滑动块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一端延伸至对应所述第一滑槽
内,所述第二滑动块与对应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
[0015]所述刮板固定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滑动块之间。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第一滑动块及连接板,操作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调节刮板与壳体内壁之间的距离。
[001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板内壁一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导杆,所述导杆的一端延伸至对应所述第一滑动块内,所述导杆与对应所述第一滑动块滑动连接。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导杆,进一步限定第一滑动块的运动方向,同时也保证刮板在运动过程中,刮板不会出现倾斜等现象。
[001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滑动块与所述刮板之间设置有夹持组件;
[0020]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在对应所述第一滑动块靠近所述刮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块的竖截面为凹字形,所述第二固定块中开口处朝向所述刮板;
[0021]所述刮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嵌板,所述嵌板位于对应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内孔处,所述嵌板厚度与所述第二固定块内孔宽度相适配,所述嵌板与对应所述第二固定块通过螺栓连接。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夹持组件,方便操作人员快速拆装刮板,使刮板的更换更加快速。
[0023]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固定块相连的所述第一滑动块上设置有定位组件;
[0024]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穿设在所述第一滑动块上,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第一滑动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第一滑动块上的两个导杆不接触;
[0025]所述第一螺杆的底部设置有旋钮,所述旋钮位于所述第一滑动块的底部,所述第一螺杆外周面下半部设置有防滑板,所述防滑板固定在所述旋钮的顶部,所述防滑板位于所述旋钮与所述第一滑动块之间。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定位组件,通过刮边防滑板与连接板的连接关系,从而限定第一滑动块位于对应连接板上的位置,进而保证在工作时,刮板的边沿始终与壳体内壁相接触。
[00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8]1.通过设置有刮板,刮板通过两个支撑组件随着转动轴转动,转动轴带动刮板运动,刮板将附着在壳体内壁上的物质清除,使壳体内部清理作业简单快速,大大提高清理作业的工作效率。
[0029]2.通过设置有导杆,进一步限定第一滑动块的运动方向,同时也保证刮板在运动过程中,刮板不会出现倾斜等现象。
[0030]3.通过设置有定位组件,通过刮边防滑板与连接板的连接关系,从而限定第一滑动块位于对应连接板上的位置,进而保证在工作时,刮板的边沿始终与壳体内壁相接触。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刮板未与壳体内壁相贴合);
[0032]图2是本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刮板与壳体内壁相贴合);
[0033]图3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4]图4是图3中与第一固定块相连接的支撑组件俯视半剖结构示意图;
[0035]图5是图3中夹持组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36]图中,1、混合机本体;11、壳体;12、动力部;13、搅动杆;14、阀门;2、转动轴;3、刮板;4、支撑组件;41、第一套管;42、第一固定块;5、连接组件;51、第一滑动块;52、连接板;53、第一滑槽;54、第二滑动块;6、导杆;7、夹持组件;71、第二固定块;72、嵌板;8、定位组件;81、第一螺杆;82、旋钮;83、防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8]实施例:
[0039]参照图1

图5所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便于内部清理的双螺旋锥形混合机,包括混合机本体1,混合机本体1包括有若干支撑腿的壳体11、穿设在壳体11中的动力部12、与动力部12相连接的两个搅动杆13。混合结本体还包括转动轴2。
[0040]转动轴2竖直设置在壳体11内,且转动轴2的一端与动力部12中的主电机输出端相固定。动力部12中的主电机固定在混合机本体1顶部。
[0041]转动轴2外侧设置有刮板3,刮板3与壳体11母线相平齐。
[0042]转动轴2与刮板3之间设置有支撑组件4。
[0043]支撑组件4包括第一套管41及第一固定块42。第一套管41固定套设在转动轴2上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内部清理的双螺旋锥形混合机,包括混合机本体(1),所述混合机本体(1)包括有若干支撑腿的壳体(11)、穿设在壳体(11)中的动力部(12)、与所述动力部(12)相连接的两个搅动杆(13),所述壳体(11)底部设置有阀门(1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轴(2),所述转动轴(2)竖直设置在所述壳体(11)内,且所述转动轴(2)的一端与所述动力部(12)中的主电机输出端相固定,所述转动轴(2)外侧设置有刮板(3),所述刮板(3)与所述壳体(11)母线相平齐;所述转动轴(2)与所述刮板(3)之间设置有支撑组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内部清理的双螺旋锥形混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4)包括第一套管(41)及第一固定块(42),所述第一套管(41)固定套设在所述转动轴(2)上半部,所述第一固定块(42)设置在所述转动轴(2)底部;第一套管(41)与所述第一固定块(42)的一侧均设置有连接组件(5),两个所述连接组件(5)均与所述刮板(3)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内部清理的双螺旋锥形混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5)包括第一滑动块(51),所述第一固定块(42)及所述第一套管(41)一侧均固定有连接板(52),所述连接板(52)横截面为冂字型,所述连接板(52)内壁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53),所述第一滑动块(51)设置在对应所述连接板(52)内孔处,所述第一滑动块(51)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二滑动块(54),所述第二滑动块(54)一端延伸至对应所述第一滑槽(53)内,所述第二滑动块(54)与对应所述第一滑槽(53)滑动连接;所述刮板(3)固定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滑动块(54)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文平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常航干燥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