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着片及结构体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3389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粘着片1,其为用于贴合两片硬质板的粘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片硬质板中的至少一者在其与另一硬质板贴合的一侧的面上具有凹凸,所述粘着片具备复合型粘着剂层11、与层叠在所述复合型粘着剂层11中的所述透明粘着剂层111上的剥离片12b,所述复合型粘着剂层11由光学功能性粘着剂层112、及不具有所述光学功能性粘着剂层112的光学功能的透明粘着剂层111构成,所述复合型粘着剂层11的波长为550nm的光线的直线透光率为90%以下。根据该粘着片1,可抑制粘着剂层中的光学功能的不均匀。均匀。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粘着片及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贴合两片硬质板的粘着片、以及使用了该粘着片的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近年的显示体(显示器),例如设置于汽车的仪表板、汽车导航系统、控制台的各种仪表等中的车载用显示体、普通用户用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终端等显示体、商业用的平板电脑终端或数字标牌等显示体、室外用的数字标牌等显示体等中,大多使用液晶显示装置或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等图像显示装置。
[0003]如上述,在以车载用为代表的显示体中,有时要求该显示体在灭灯时表现出与该显示体的周围构件、例如框材的整体感,从而提高设计性。为此,可考虑对显示体进行着色。作为一个实例,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构成显示体的层的一部分上设置了通过在粘着剂中分散含有着色剂而成的着色层的专利技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

23402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中,着色层以与显示体的形成为平面视角下为框状的隐蔽层、即段差接触的方式而设置。然而,在该结构的显示体中,会在着色层上产生透光率不均匀。另外,在添加了例如光扩散性微粒而非着色剂的光扩散粘着剂层中,在以如上所述的与段差接触的方式而设置的情况下,也在光扩散性方面产生不均匀。若如这样的产生透光率、光扩散性不均匀,则所得到的显示体会发生亮度不均匀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实际状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粘着剂层中的光学功能不均匀的粘着片及结构体的制造方法。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首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粘着片,其为用于贴合两片硬质板的粘着片,其中,所述两片硬质板中的至少一者在其与另一硬质板贴合的一侧的面上具有凹凸,所述粘着片具备复合型粘着剂层、与层叠在所述复合型粘着剂层中的所述透明粘着剂层上的剥离片,所述复合型粘着剂层由光学功能性粘着剂层及不具有所述光学功能性粘着剂层的光学功能的透明粘着剂层构成,所述复合型粘着剂层的波长为550nm的光线的直线透光率为90%以下(专利技术1)。该粘着片优选以在上述两片硬质板中的任意一者上较之透明粘着剂层更先贴附光学功能性粘着剂层的方式进行使用。
[0008]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的粘着片通过具有上述结构且以上所述方式进行使用,能够抑制复合型粘着剂层中的光学功能的不均匀。
[0009]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中,当所述光学功能性粘着剂层的光学功能为着色时,优选所述复合型粘着剂层的雾度值为0.1%以上且30%以下(专利技术2)。
[0010]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中,当所述光学功能性粘着剂层的光学功能为光扩散性时,优选所述复合型粘着剂层的雾度值为70%以上且100%以下(专利技术3)。
[0011]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2)中,当所述光学功能性粘着剂层的光学功能为着色时,优选所述复合型粘着剂层的总透光率为5%以上且90%以下(专利技术4)。
[0012]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3)中,当所述光学功能性粘着剂层的光学功能为光扩散性时,优选所述复合型粘着剂层的总透光率为70%以上且100%以下(专利技术5)。
[0013]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5)中,优选构成所述光学功能性粘着剂层的粘着剂为丙烯酸类粘剂(专利技术6)。
[0014]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6)中,优选构成所述透明粘着剂层的粘着剂为丙烯酸类粘着剂(专利技术7)。
[0015]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7)中,优选:层叠在所述复合型粘着剂层中的所述透明粘着剂层上的所述剥离片为重剥离型剥离片,在所述复合型粘着剂层中的所述光学功能性粘着剂层上层叠有轻剥离型剥离片(专利技术8)。
[0016]其次,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为制造将两片硬质板贴合而成的结构体的方法,其中,所述两片硬质板中的至少一者在其与另一硬质板贴合的一侧的面上具有凹凸,将由光学功能性粘着剂层及不具有所述光学功能性粘着剂层的光学功能的透明粘着剂层构成且波长为550nm的光线的直线透光率为90%以下的复合型粘着剂层中的所述光学功能性粘着剂层贴附在所述两片硬质板中的任一者上,接着,将所述复合型粘着剂层中的所述透明粘着剂层与所述两片硬质板中的另一片硬质板贴合,(专利技术9)。上述复合型粘着剂层,也可以具有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2~7)的结构。
[0017]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9)中,优选所述两片硬质板均为显示体构成构件(专利技术10)。专利技术效果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粘着片及结构体的制造方法,能够抑制粘着剂层中的光学功能的不均匀。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粘着片的剖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结构体的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结构体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说明。〔粘着片〕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粘着片为用于贴合两片硬质板的粘着片,其中,上述两片硬质板中的至少一者在其与另一硬质板贴合的一侧的面上具有凹凸。本实施方案的粘着片具备由光学功能性粘着剂层及透明粘着剂层构成的复合型粘着剂层、与层叠在该透明粘着剂层上的剥离片。光学功能性粘着剂层具有规定的光学功能,透明粘着剂层不具有上述
光学功能性粘着剂层的光学功能。优选复合型粘着剂层的波长为550nm的光线的直线透光率为90%以下。本说明书中的直线透光率为根据透射样本的总透光成分中的总透光率及扩散透光率计算出的透光率,测定方法的详细内容如后述的试验例所示。
[0021]上述光学功能性粘着剂层所具有的光学功能为对波长为550nm的光线的直线透光率产生影响的光学功能,例如可列举出着色(吸收/反射)、光扩散性、遮光性、光折射等。
[0022]本实施方案中的“剥离片”是指在任一阶段均可从粘着剂层上剥离并具有可挠性的片材。因此,并不限定于具备剥离剂层的通常的剥离片,不具备剥离剂层的膜、具有可挠性的规定的基材等,只要可从粘着剂层上剥离即属于剥离片。
[0023]其中,本实施方案的粘着片优选以在两片硬质板中的任意一者上较之透明粘着剂层更先贴附光学功能性粘着剂层的方式进行使用。本实施方案的粘着片通过具有上述结构且以上述方式进行使用,能够有效地抑制复合型粘着剂层中的光学功能的不均匀。另外,先被贴附的硬质板可以在其与另一硬质板贴合的一侧的面上具有凹凸,也可以不具有该凹凸。
[0024]如上所述,当先对第一硬质板贴附光学功能性粘着剂层时,可边使粘着片弯曲边利用在贴附时来自各个角度的力(垂直方向的力及剪切方向的力)进行贴附(一般而言,可使用层压辊等利用不易进入气泡的设备进行贴附),第一硬质板的贴附面有无凹凸均不会对光学功能性粘着剂层造成破坏,能够良好地贴附复合型粘着剂层。接着,在将带有复合型粘着剂层的第一硬质板与第二硬质板贴合时,由于两者均为非弯曲性构件,因此垂直方向的力使得主要的平面彼此贴合(一般而言,通过真空贴合或常压贴合等进行贴合),但由于光学功能性粘着剂层已被贴附于第一硬质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粘着片,其为用于贴合两片硬质板的粘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片硬质板中的至少一者在其与另一硬质板贴合的一侧的面上具有凹凸,所述粘着片具备复合型粘着剂层、与层叠在所述复合型粘着剂层中的所述透明粘着剂层上的剥离片,所述复合型粘着剂层由光学功能性粘着剂层、及不具有所述光学功能性粘着剂层的光学功能的透明粘着剂层构成,所述复合型粘着剂层的波长为550nm的光线的直线透光率为90%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光学功能性粘着剂层的光学功能为着色时,所述复合型粘着剂层的雾度值为0.1%以上且30%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光学功能性粘着剂层的光学功能为光扩散性时,所述复合型粘着剂层的雾度值为70%以上且100%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粘着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光学功能性粘着剂层的光学功能为着色时,所述复合型粘着剂层的总透光率为5%以上且90%以下。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粘着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光学功能性粘着剂层的光学功能为光扩散性时,所述复合型粘着剂层的总透光率为70%以上且100%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鲭翔高桥洋一
申请(专利权)人:琳得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