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楂种质鉴定的基因及其鉴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2474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山楂种质鉴定的基因及其鉴定方法,一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楂种质鉴定的基因及其鉴定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山楂种质鉴定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
LEAFY
基因第1内含子序列进行山楂种质鉴定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山楂属蔷薇科山楂属,是一种独特的果树资源,经济

营养价值高,药理作用显著,广泛分布于东亚

欧洲

北美东部北温带地区
(Phipps
等,
1990

Chang
等,
2002

Xu
等,
2016)。
山楂作为药用植物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世界上有
20
多种山楂被用作草药或药材
(Chang

But

2014)。20
世纪中期,山楂属植物的分组相关研究中,将山楂属植物分为
25
个组
(TALENT
等,
2005)。
中国是山楂属物种
(
包括栽培物种和一些野生物种
)
的主要原产地之一,并且具有悠久的山楂栽培历史
(
郭太君等,
1995)。
我国的山楂属植物,经过长期的选择,形成了丰富的种质资源

原产的山楂属植物通常认为是6个组,包括
18
个种和6个变种
(
赵焕谆和丰宝田,
1996)
;也有学者认为,我国的山楂属植物共有
20
种和7个变种
(
董文轩和李作轩,
2015)。
[0003]传统山楂属植物的种类划分基于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广泛存在于山楂属植物中的无融合生殖

种间杂交以及多倍化等现象导致其形态学特征发生高度遗传变异
(TALENT
等,
2005)
,同时也造成山楂资源中普遍存在的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现象,给山楂属植物的种类划分及资源鉴定带来了较大困难
(Campbell

Dickinson

1990)。
形态特征是鉴定山楂属物种的重要指标
(Dickinson
等,
1996)。
然而,基于形态特征的山楂传统分类常常存在争议并受到环境的影响
(Christensen

1984

Gosler
等,
1994)。
因此,开展山楂种质资源的特异性识别技术探索,准确鉴定山楂资源的特异性,可为资源的保存与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0004]目前,山楂属植物分类主要依靠形态学的研究,依赖于表型的差异

然而,表型性状受环境

气候

人为因素等多种影响,往往提供的信息不够准确

且主观判断表型形状,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获得较为准确的数据

例如,羽裂山楂和羽裂山楂大果变种两者在树形

花序等形态相似,必须通过果实的表型性状才能区分

伏山楂与羽裂山楂大果变种两者在树形

花序

叶片

果实形态上非常相似,不易区分

羽裂山楂大果变种中,由于栽培地及选育者的原因,导致某些栽培品种常存在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的现象,给山楂育种工作造成极大困扰

[0005]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分子标记如
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标记,
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polymorphism)
标记,
RAPD(Random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
标记
、DNA
简单重复序列
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
等,已用于山楂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及分类的研究中

然而,上述分子标记的方法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技术操作要求高

试验成本高

重复性不稳定等等

特别是在鉴定伏山楂资源方面,由于其多为多倍体的特性,利用上述分子标记,如
SSR、RAPD
标记等无法将其单独区分出来,对伏山楂种质资源鉴定的准确性造成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山楂种质鉴定的基因;进一步,利用
LEAFY
基因第1内含子序列进行山楂种质鉴定的方法,解决目前山楂种质资源鉴定效率不高,准确性不好问题

[0007]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用于山楂种质鉴定的基因,包括一对
LEAFY
基因第1内含子序列的扩增引物:
[0009]正向引物5’‑
GGATCCRGATGCCTTCTCTGCGAACTTGTTCAAGTGG
‑3’

[0010]反向引物5’‑
GTTCTTTTTGCCACGCGCCACCTCCCCCGG
‑3’

[0011]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提供利用
LEAFY
基因第1内含子序列进行山楂种质鉴定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2]利用上述正向

反向引物对已知不同种属山楂种质资源进行
PCR
扩增;
[0013]利用上述正向

反向引物对未知山楂种质资源进行
PCR
扩增;
[0014]将上述两个步骤获得的扩增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山楂种质资源的鉴定

[0015]进一步,采用本专利技术,在利用上述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进行
PCR
扩增步骤前,还需提取已知山楂种质资源和未知种质资源的全基因组
DNA。
[0016]进一步,所述提取已知山楂种质资源和未知种质资源的全基因组
DNA
,包括如下步骤:
[0017]步骤1:在
65℃
水浴锅中预热2%
CTAB
提取液和2%
β

疏基乙醇;
[0018]步骤2:取
0.1g
新鲜叶片,加入液氮充分研磨,然后迅速转移至
1.5mL
离心管中,加入预热的
CTAB
提取液
700
μ
l

6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用于山楂种质鉴定的基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
LEAFY
基因第1内含子序列的扩增引物:正向引物5’‑
GGATCCRGATGCCTTCTCTGCGAACTTGTTCAAGTGG
‑3’
;反向引物5’‑
GTTCTTTTTGCCACGCGCCACCTCCCCCGG
‑3’
。2.
利用
LEAFY
基因第1内含子序列进行山楂种质鉴定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上述正向

反向引物对已知不同种属山楂种质资源进行
PCR
扩增;利用上述正向

反向引物对未知山楂种质资源进行
PCR
扩增;将上述两个步骤获得的扩增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山楂种质资源的鉴定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利用
LEAFY
基因第1内含子序列进行山楂种质鉴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利用上述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进行
PCR
扩增步骤前,还需提取已知山楂种质资源和未知种质资源的全基因组
DNA。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利用
LEAFY
基因第1内含子序列进行山楂种质鉴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已知山楂种质资源和未知种质资源的全基因组
DNA
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
65℃
水浴锅中预热2%
CTAB
提取液和2%
β

疏基乙醇;步骤2:取
0.1g
新鲜叶片,加入液氮充分研磨,然后迅速转移至
1.5mL
离心管中,加入预热的
CTAB
提取液
700
μ
l

65℃
水浴
30min
,期间每隔
10min
轻轻颠倒混匀;步骤3:水浴结束后,取出离心管冷却至室温;
12000rpm

4℃
条件下离心
5min
,取上清液
550
μ
L
转入
1.5mL
新离心管;步骤4:加入
600
μ
LV:V

24∶1
的氯仿
/
异戊醇,液氮蒸汽上充分混匀,
12000rpm

4℃
离心
5min
,取上清液
350
μ
L
转入
1.5mL
新离心管;步骤5:加入
30
μ
L

NaAC

770
μ
L
的预冷无水乙醇,混匀

20℃
静置
2h
以上,随后
4℃

12000rpm/min
离心
15min。
此步骤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枭李培暠付东旭刘月学王键侯亚莉赵玉辉董文轩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