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9840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2
热介质回路具有:供热介质向第一加热器芯侧和散热器侧分支的第一分支部(20a);供第一加热器芯侧的热介质与散热器侧的热介质合流的第一合流部(20b);供第一分支部与第一加热器芯之间的热介质向第二加热器芯侧分支的第二分支部(20c);以及供第二加热器芯侧的热介质向第一加热器芯与第一合流部之间合流的第二合流部(20d),空调装置具备:配置于热介质回路中的第一分支部与散热器之间、或者散热器与第一合流部之间的第一流量调节部(26a、28);以及配置于热介质回路中的第一分支部与第一加热器芯之间、或者第一加热器芯与第一合流部之间的第二流量调节部(26b、29),第一流量调节部和第二流量调节部中的至少一个流量调节部能够任意地调节热介质的流量。够任意地调节热介质的流量。够任意地调节热介质的流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空调装置
[0001]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0002]本申请基于2021年3月1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21

44593号,并将其记载内容援用于此。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多个加热器芯和散热器的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0004]以往,专利文献1记载了具有冷凝器、加热器芯以及散热器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冷凝器使制冷循环的高压制冷剂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而对冷却水进行加热。加热器芯使由冷凝器加热后的冷却水与向车室内吹送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对向车室内吹送的空气进行加热。散热器使冷却水与外气进行热交换而从冷却水向外气散热。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

104841号公报
[0008]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在作为加热器芯设置了前座侧加热器芯和后座侧加热器芯以实现车室内空气调节的性能提高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前座侧加热器芯、后座侧加热器芯以及散热器分别适当地调节冷却水的流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对于多个加热器芯和散热器能够适当地调节热介质的流量的空调装置。
[0010]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空调装置,具备:
[0011]压缩机、散热部、减压部、蒸发部、热介质回路、第一加热器芯及第二加热器芯、散热器、第一流量调节部、第二流量调节部以及控制部。
[0012]压缩机吸入、压缩并排出制冷剂。散热部使从压缩机排出的所述制冷剂向热介质散热。减压部使由散热部散热后的制冷剂减压。蒸发部通过使由减压部减压后的制冷剂吸热而使制冷剂蒸发。
[0013]热介质回路供由散热部散热后的热介质循环。第一加热器芯和第二加热器芯配置于热介质回路,使向空气调节对象空间吹送的空气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散热器配置于热介质回路,使外气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
[0014]热介质回路具有第一分支部、第一合流部、第二分支部以及第二合流部。在第一分支部中,热介质向第一加热器芯侧和散热器侧分支。在第一合流部中,第一加热器芯侧的热介质与散热器侧的热介质合流。在第二分支部中,第一分支部与第一加热器芯之间的热介质向第二加热器芯侧分支。在第二合流部中,第二加热器芯侧的热介质向第一加热器芯与第一合流部之间合流。
[0015]第一流量调节部配置于热介质回路中的第一分支部与散热器之间、或者散热器与第一合流部之间,对热介质的流量进行调节。第二流量调节部配置于热介质回路中的第一分支部与第一加热器芯之间、或者第一加热器芯与第一合流部之间,对热介质的流量进行调节。
[0016]第一流量调节部和第二流量调节部中的至少一个流量调节部能够任意地调节热介质的流量。控制部对至少一个流量调节部进行控制。
[0017]由此,能够通过前座侧加热器芯、后座侧加热器芯以及散热器适当地调节冷却水的流量。
附图说明
[0018]通过参照添附的附图和下述详细的记述而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更明确。
[0019]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0020]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中的前座侧空调单元的结构图。
[0021]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中的电控制部的框图。
[0022]图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0023]图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空调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0024]图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实施例中的空调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多个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实施方式中有对与先行的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的事项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的情况。在仅对各实施方式中结构的一部分进行说明的情况下,能够将已说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应用于结构的其他部分。不仅可以将各实施方式中已明示能够进行具体组合的部分彼此进行组合,只要组合没有特别地发生障碍,即使没有明示也可以将实施方式之间部分地组合。
[0026](第一实施方式)
[0027]以下,基于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3所示的车辆用空调装置是将车室内空间(换而言之,空气调节对象空间)调节为适当的温度的空调装置。车辆用空调装置1具有制冷循环装置10。
[0028]如图1所示,制冷循环装置10是具备压缩机11、冷凝器12、第一膨胀阀13F、前座侧蒸发器14F、前座侧恒压阀15F、第二膨胀阀13R、后座侧蒸发器14R、后座侧恒压阀15R、第三膨胀阀13C以及冷却用蒸发器14C的蒸汽压缩式制冷机。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0中,作为制冷剂使用氟利昂系列制冷剂,构成高压侧制冷剂压力不超过制冷剂的临界压力的亚临界制冷循环。
[0029]第二膨胀阀13R和后座侧蒸发器14R在制冷剂流中相对于第一膨胀阀13F和前座侧蒸发器14F并联地配置。第三膨胀阀13C和后座侧蒸发器14C在制冷剂流中相对于第一膨胀阀13F和前座侧蒸发器14F并联地配置。第三膨胀阀13C和后座侧蒸发器14C在制冷剂流中相对于第二膨胀阀13R和后座侧蒸发器14R也并联地配置。
[0030]在制冷循环装置10形成有第一制冷剂循环回路、第二制冷剂循环回路以及第三制冷剂循环回路。在第一制冷剂循环回路中,制冷剂以压缩机11、冷凝器12、第一膨胀阀13F、前座侧蒸发器14F、前座侧恒压阀15F、压缩机11的顺序进行循环。在第二制冷剂循环回路中,制冷剂以冷凝器12、第二膨胀阀13R、后座侧蒸发器14R、后座侧恒压阀15R、压缩机11的顺序进行循环。在第三制冷剂循环回路中,制冷剂以压缩机11、冷凝器12、第三膨胀阀13C、冷却用蒸发器14C、压缩机11的顺序进行循环。
[0031]压缩机11是通过从电池供给的电力驱动的电动压缩机,吸入、压缩并排出制冷循环装置10的制冷剂。压缩机11的电动机由控制装置60进行控制。压缩机11也可以是由带驱动的可变容量压缩机。
[0032]冷凝器12是使从压缩机11排出的高压侧制冷剂与高温冷却水回路20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的高压侧热交换器。冷凝器12是使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向冷却水散热的散热部。
[0033]冷凝器12通过使从压缩机11排出的高压侧制冷剂与高温冷却水回路20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而使高压侧制冷剂冷凝,并且对高温冷却水回路20的冷却水进行加热。
[0034]高温冷却水回路20的冷却水是作为热介质的流体。高温冷却水回路20的冷却水是高温热介质。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高温冷却水回路20的冷却水,使用至少含有乙二醇、二甲基聚硅氧烷或者纳米流体的液体、或防冻溶液。高温冷却水回路20是供高温热介质循环的高温热介质回路。
[0035]第一膨胀阀13F是使从冷凝器12流出的液相制冷剂减压膨胀的第一减压部。第一膨胀阀13F是电动式膨胀阀。电动式膨胀阀是具有以能够变更节流开度的方式构成的阀芯和使阀芯的开度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压缩机(11),该压缩机吸入、压缩并排出制冷剂;散热部(12),该散热部使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所述制冷剂向热介质散热;减压部(13F、13R、13C),该减压部使由所述散热部散热后的所述制冷剂减压;蒸发部(14F、14R、14C),该蒸发部通过使由所述减压部减压后的所述制冷剂吸热而使所述制冷剂蒸发;热介质回路(20),该热介质回路供由所述散热部散热后的所述热介质循环;第一加热器芯(22F)和第二加热器芯(22R),该第一加热器芯和第二加热器芯配置于所述热介质回路,使向空气调节对象空间吹送的空气与所述热介质进行热交换;以及散热器(23),该散热器配置于所述热介质回路,使外气与所述热介质进行热交换,所述热介质回路具有:第一分支部(20a),该第一分支部供所述热介质向所述第一加热器芯侧和所述散热器侧分支;第一合流部(20b),该第一合流部供所述第一加热器芯侧的所述热介质与所述散热器侧的所述热介质合流;第二分支部(20c),该第二分支部供所述第一分支部与所述第一加热器芯之间的所述热介质向所述第二加热器芯侧分支;以及第二合流部(20d),该第二合流部供所述第二加热器芯侧的所述热介质向所述第一加热器芯与所述第一合流部之间合流,所述空调装置具备:第一流量调节部(26a、28),该第一流量调节部配置于所述热介质回路中的所述第一分支部与所述散热器之间、或者所述散热器与所述第一合流部之间,对所述热介质的流量进行调节;以及第二流量调节部(26b、29),该第二流量调节部配置于所述热介质回路中的所述第一分支部与所述第一加热器芯之间、或者所述第一加热器芯与所述第一合流部之间,对所述热介质的流量进行调节,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部和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部中的至少一个流量调节部能够任意地调节所述热介质的流量,所述空调装置还具备控制部(60),该控制部对所述至少一个流量调节部进行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三通阀(26),该三通阀配置于所述第一分支部或者所述第一合流部,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部(26a)和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部(26b)由所述三通阀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温度检测部(66F),该第一温度检测部对流入所述第一加热器芯的所述热介质的温度进行检测;以及第二温度检测部(66R),该第二温度检测部对流入所述第二加热器芯的所述热介质的温度进行检测。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以使在所述第一加热器芯和所述第二加热器芯中的至少一方的目标温度(THOF、THOR)变高时所述散热器侧的所述热介质的流量比降低的方式对所述至少一个流量调节部进行控制。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空气混合门(54F),该第一空气混合门通过调节流经所述第一加热器芯的所述空气与绕过所述第一加热器芯流动的所述空气的风量比例来调节向所述空气调节对象空间的吹出空气温度;以及第二空气混合门(54R),该第二空气混合门通过调节流经所述第二加热器芯的所述空气与绕过所述第二加热器芯流动的所述空气的风量比例来调节向所述空气调节对象空间的吹出空气温度,所述控制部以使所述第一加热器芯和所述第二加热器芯中的目标温度(THOF、THOR)较高的一方的加热器芯的温度成为所述目标温度的方式对所述至少一个流量调节部进行控制,所述控制部以使所述目标温度较低的一方的加热器芯侧的吹出空气温度成为目标吹出温度(TAOF、TAOR)的方式对所述第一空气混合门和所述第二空气混合门进行控制。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空气混合门(54F),该第一空气混合门调节流经所述第一加热器芯的所述空气与绕过所述第一加热器芯流动的所述空气的风量比例;以及第二空气混合门(54R),该第二空气混合门调节流经所述第二加热器芯的所述空气与绕过所述第二加热器芯流动的所述空气的风量比例,所述控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藤骑士加藤吉毅河野纮明伊集院幸久一志好则林芳生平山顺基横尾康弘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