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MS变压器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9163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BMS变压器骨架,包括第一支架、与第一支架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二支架以及横向设置在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的绕柱,所述绕柱设置有第一分隔块与第二分隔块,所述第一分隔块与第二分隔块间隔设置且自绕柱的表面凸设而成,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一分隔块之间形成有初级绕线槽,所述第二支架与第二分隔块之间形成有次级绕线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将初级线圈绕线固定在初级绕线槽内,将次级线圈绕线固定在次级绕线槽内,布线有序合理,可有效降低线圈发生松动脱落的情况,确保变压器骨架的使用性能。确保变压器骨架的使用性能。确保变压器骨架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BMS变压器骨架


[0001]本技术涉及变压器
,尤其涉及一种BMS变压器骨架。

技术介绍

[0002]BMS信号变压器属于新能源磁性元器件,具有共模扼流圈,主要用于电池管理系统(BMS)应用中的噪声抑制,BMS信号变压器主要采用高水平的自动化生产制造,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这些BMS信号变压器提供1000VDC的工作电压和4300VDC的Hi

Pot隔离电压或更高,工作温度范围为

40℃至+125℃,其中变压器骨架的使用性能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变压器的工作质量好坏,现有的变压器骨架结构体积大,线圈通过简单的绕线设置在变压器骨架上,容易使得线圈在受到外物的触碰拉扯之后而与变压器骨架之间发生松动脱落的情况,布线杂乱且不规则,往往导致电性接触不良,从而影响变压器骨架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BMS变压器骨架,实现将初级线圈绕线固定在初级绕线槽内,将次级线圈绕线固定在次级绕线槽内,布线有序合理,可有效降低线圈发生松动脱落的情况,确保变压器骨架的使用性能。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BMS变压器骨架,包括第一支架、与第一支架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二支架以及横向设置在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的绕柱,所述绕柱设置有第一分隔块与第二分隔块,所述第一分隔块与第二分隔块间隔设置且自绕柱的表面凸设而成,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一分隔块之间形成有初级绕线槽,所述第二支架与第二分隔块之间形成有次级绕线槽。
[0005]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架凸设有初级针脚,所述初级针脚设置有多个且间隔排布在第一支架远离绕柱的一侧,所述初级针脚呈L型结构,所述初级针脚的一端突伸出第一支架的外壁,所述初级针脚的另一端突伸出第一支架的底壁。
[0006]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架设置有初级过线柱,所述初级过线柱设置有多个且自第一支架的底壁凸设而成,相邻两个初级过线柱间隔设置有初级过线槽,所述初级过线槽与初级针脚相对设置。
[0007]进一步,所述第二支架凸设有次级针脚,所述次级针脚设置有多个且间隔排布在第二支架远离绕柱的一侧,所述次级针脚呈L型结构,所述次级针脚的一端突伸出第二支架的外壁,所述次级针脚的另一端突伸出第二支架的底壁。
[0008]进一步,所述第二支架设置有次级过线柱,所述次级过线柱设置有多个且自第二支架的底壁凸设而成,相邻两个次级过线柱间隔设置有次级过线槽,所述次级过线槽与次级针脚相对设置。
[0009]进一步,所述绕柱内开设有用于容设磁芯的磁芯孔,所述磁芯孔沿绕柱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并贯穿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所述磁芯孔呈环形条结构。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实现将初级线圈绕线固定在初级绕线槽内,将次级线圈
绕线固定在次级绕线槽内,布线有序合理,可有效降低线圈发生松动脱落的情况,确保变压器骨架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个角度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标记包括:
[0014]1——第一支架
ꢀꢀꢀꢀꢀꢀꢀꢀꢀ
2——第二支架
ꢀꢀꢀꢀꢀꢀꢀꢀꢀ
3——绕柱
[0015]4——第一分隔块
ꢀꢀꢀꢀꢀꢀꢀ
5——第二分隔块
ꢀꢀꢀꢀꢀꢀꢀ
6——初级绕线槽
[0016]7——次级绕线槽
ꢀꢀꢀꢀꢀꢀꢀ
8——初级针脚
ꢀꢀꢀꢀꢀꢀꢀꢀꢀ
9——初级过线柱
[0017]10——初级过线槽
ꢀꢀꢀꢀꢀꢀ
11——次级针脚
ꢀꢀꢀꢀꢀꢀꢀꢀ
12——次级过线柱
[0018]13——次级过线槽
ꢀꢀꢀꢀꢀꢀ
14——磁芯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20]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BMS变压器骨架,包括第一支架1、与第一支架1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二支架2以及横向设置在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之间的绕柱3,所述绕柱3设置有第一分隔块4与第二分隔块5,所述第一分隔块4与第二分隔块5间隔设置且自绕柱3的表面凸设而成,所述第一支架1与第一分隔块4之间形成有初级绕线槽6,所述第二支架2与第二分隔块5之间形成有次级绕线槽7。
[0021]电池管理系统(BMS)连接到高能电池组,并管理电池组的充放电,以及监测基本的安全因素,包括温度,充电状态和电池组的健康状态,BMS信号变压器是功能隔离变压器模块,具有共模扼流圈,用于电池管理系统(BMS)应用中的噪声抑制。将初级线圈有序绕线固定在第一支架1与第一分隔块4之间的初级绕线槽6内,以及将次级线圈有序绕线固定在第二支架2与第二分隔块5之间的次级绕线槽7内,合理布置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外形美观且收纳效果好,第一分隔块4与第二分隔块5间隔设置且自绕柱3的表面凸设而成,一来可有效节省材料,占用空间小,二来起到一定的隔离屏蔽作用,初级线圈挡止抵触在第一支架1的内壁与第一分隔块4的内壁之间,更好地固定初级线圈的位置,可以减少初级线圈在初级绕线槽6内发生松动脱落的情况,次级线圈挡止抵触在第二支架2的内壁与第二分隔块5的内壁之间,更好地固定次级线圈的位置,可以减少次级线圈在次级绕线槽7内发生松动脱落的情况,保证变压器骨架的正常运作。本技术实现将初级线圈绕线固定在初级绕线槽6内,将次级线圈绕线固定在次级绕线槽7内,布线有序合理,可有效降低线圈发生松动脱落的情况,确保变压器骨架的使用性能。
[0022]本实施例的第一支架1凸设有初级针脚8,所述初级针脚8设置有多个且间隔排布在第一支架1远离绕柱3的一侧,所述初级针脚8呈L型结构,所述初级针脚8的一端突伸出第一支架1的外壁,所述初级针脚8的另一端突伸出第一支架1的底壁。具体地,初级线圈的绕线末端对应缠绕固定在呈L型结构的初级针脚8上,即缠绕紧固在初级针脚8的两端,进而有助于降低初级线圈的绕线末端发生意外松动脱落的概率,连接定位可靠。
[0023]本实施例的第一支架1设置有初级过线柱9,所述初级过线柱9设置有多个且自第一支架1的底壁凸设而成,相邻两个初级过线柱9间隔设置有初级过线槽10,所述初级过线槽10与初级针脚8相对设置。具体地,初级线圈的绕线末端经由初级过线柱9的引导并顺着初级过线槽10而对应缠绕固定在初级针脚8,定向引导作用好,更有利于布线有序合理,同时可确保变压器骨架的安全使用性能。
[0024]本实施例的第二支架2凸设有次级针脚11,所述次级针脚11设置有多个且间隔排布在第二支架2远离绕柱3的一侧,所述次级针脚11呈L型结构,所述次级针脚11的一端突伸出第二支架2的外壁,所述次级针脚11的另一端突伸出第二支架2的底壁。具体地,次级线圈的绕线末端对应缠绕固定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BMS变压器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与第一支架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二支架以及横向设置在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的绕柱,所述绕柱设置有第一分隔块与第二分隔块,所述第一分隔块与第二分隔块间隔设置且自绕柱的表面凸设而成,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一分隔块之间形成有初级绕线槽,所述第二支架与第二分隔块之间形成有次级绕线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MS变压器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凸设有初级针脚,所述初级针脚设置有多个且间隔排布在第一支架远离绕柱的一侧,所述初级针脚呈L型结构,所述初级针脚的一端突伸出第一支架的外壁,所述初级针脚的另一端突伸出第一支架的底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BMS变压器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设置有初级过线柱,所述初级过线柱设置有多个且自第一支架的底壁凸设而成,相邻两个初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政陈胜鄢敬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联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