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电感骨架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9069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感骨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电感骨架端子,包括主绕线部以及围绕主绕线部的圆周而设的辅绕线部,所述主绕线部与辅绕线部为一体式架体构造,所述主绕线部的中心轴线与辅绕线部的中心轴线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所述主绕线部包括板体以及设置于板体的主绕线槽,所述主绕线槽自板体的表面凹设而成,所述辅绕线部包括块体以及设置于块体的辅绕线组件,所述辅绕线组件自块体的表面凸设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主绕线部与辅绕线部的配合使用,绕线简单方便,有效避免线圈的多绕或者少绕的情况,提高电感元件的生产质量与使用寿命。命。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电感骨架端子


[0001]本技术涉及骨架端子
,尤其涉及一种3D电感骨架端子。

技术介绍

[0002]电感元件作为一种储能元件,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通信、家用电器等各类电子产品中,电感元件的原始模型为导线卷绕成圆柱形线圈,再往线圈中通入电流,在线圈中就会产生磁通量,并储存能量,现有的电感元件主要是采用绕线式电感,其包括线圈、铁芯以及电感骨架,而电感骨架用于绕制线圈,铁芯则安装在电感骨架内,但是现有的电感元件缺乏必要的定位构造,导致线圈在绕线的过程中容易发生错位偏移,造成线圈的多绕或者少绕的情况,操作耗时费力,影响电感元件的生产质量与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3D电感骨架端子,通过主绕线部与辅绕线部的配合使用,绕线简单方便,有效避免线圈的多绕或者少绕的情况,提高电感元件的生产质量与使用寿命。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3D电感骨架端子,包括主绕线部以及围绕主绕线部的圆周而设的辅绕线部,所述主绕线部与辅绕线部为一体式架体构造,所述主绕线部的中心轴线与辅绕线部的中心轴线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所述主绕线部包括板体以及设置于板体的主绕线槽,所述主绕线槽自板体的表面凹设而成,所述辅绕线部包括块体以及设置于块体的辅绕线组件,所述辅绕线组件自块体的表面凸设而成。
[0005]进一步,所述辅绕线组件包括第一辅绕线柱以及与第一辅绕线柱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二辅绕线柱,所述第一辅绕线柱设置有第一辅绕线槽,所述第一辅绕线槽自第一辅绕线柱的表面凹设而成,所述第二辅绕线柱设置有第二辅绕线槽,所述第二辅绕线槽自第二辅绕线柱的表面凹设而成,所述第一辅绕线槽的开口方向与第二辅绕线槽的开口方向相反。
[0006]进一步,所述辅绕线部设置有四个且以板体的中心轴线呈方形阵列排布,所述辅绕线组件设置有四个且分别凸设于四个辅绕线部的外壁。
[0007]进一步,所述块体远离板体的一侧凸设有抵触块,所述抵触块用于抵触外界的连接件。
[0008]进一步,所述板体采用铁氧体材料制成。
[0009]进一步,所述板体的一面设置有防滑纹。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主绕线部与辅绕线部的配合使用,绕线简单方便,有效避免线圈的多绕或者少绕的情况,提高电感元件的生产质量与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的正面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包括:
[0015]1——主绕线部11——板体12——主绕线槽
[0016]13——防滑纹
[0017]2——辅绕线部21——块体
[0018]22——辅绕线组件221——第一辅绕线柱222——第二辅绕线柱
[0019]223——第一辅绕线槽224——第二辅绕线槽
[0020]23——抵触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22]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3D电感骨架端子,包括主绕线部1以及围绕主绕线部1的圆周而设的辅绕线部2,所述主绕线部1与辅绕线部2为一体式架体构造,所述主绕线部1的中心轴线与辅绕线部2的中心轴线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所述主绕线部1包括板体11以及设置于板体11的主绕线槽12,所述主绕线槽12自板体11的表面凹设而成,所述辅绕线部2包括块体21以及设置于块体21的辅绕线组件22,所述辅绕线组件22自块体21的表面凸设而成。
[0023]多个辅绕线部2围绕主绕线部1的外周设置,主绕线部1与多个辅绕线部2共同构成一体式架体构造,以形成3D立体的电感元件,结构紧凑且占用空间小,受力均匀性好,进而使得主绕线圈稳定绕设在主绕线槽12上,辅绕线圈稳定绕设在辅绕线组件22上,对主绕线圈与辅绕线圈起到良好的定位作用,布局有序合理。本技术通过主绕线部1与辅绕线部2的配合使用,绕线简单方便,有效避免线圈的多绕或者少绕的情况,提高电感元件的生产质量与使用寿命。
[0024]本实施例的辅绕线组件22包括第一辅绕线柱221以及与第一辅绕线柱221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二辅绕线柱222,所述第一辅绕线柱221设置有第一辅绕线槽223,所述第一辅绕线槽223自第一辅绕线柱221的表面凹设而成,所述第二辅绕线柱222设置有第二辅绕线槽224,所述第二辅绕线槽224自第二辅绕线柱222的表面凹设而成,所述第一辅绕线槽223的开口方向与第二辅绕线槽224的开口方向相反。具体地,第一辅绕线柱221与第二辅绕线柱222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而且第一辅绕线槽223与第二辅绕线槽224相对设置,第一辅绕线槽223的开口方向与第二辅绕线槽224的开口方向相反,这样有利于辅绕线圈单独缠绕在第一辅绕线槽223或第二辅绕线槽224,也可以同时缠绕在第一辅绕线槽223与第二辅绕线槽224之间,也可以是相邻两个辅绕线组件22的交叉缠绕或环形缠绕,满足不同的缠绕方式,适用范围广,而且缠绕稳定可靠,不轻易松动脱落,因此使得电感元件具备更加优异的结构稳定性以及电学稳定性。
[0025]本实施例的辅绕线部2设置有四个且以板体11的中心轴线呈方形阵列排布,所述辅绕线组件22设置有四个且分别凸设于四个辅绕线部2的外壁。具体地,四个辅绕线部2以板体11的中心轴线呈方形阵列排布,四个辅绕线组件22分别凸设于四个辅绕线部2的外壁,
结构稳定性好且受力均匀,使得主绕线圈与辅绕线圈缠绕布局有序合理,避免相互干扰影响。
[0026]本实施例的块体21远离板体11的一侧凸设有抵触块23,所述抵触块23用于抵触外界的连接件。具体地,块体21通过抵触块23挡止抵触在外界的连接件上,进而对电感骨架起到良好的定位作用,防止电感骨架因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出现位置偏移的情况,定位效果好。
[0027]本实施例的板体11采用铁氧体材料制成。具体地,铁氧体是一种具有铁磁性的金属氧化物,就电特性来说,铁氧体的电阻率比金属、合金磁性材料大得多,而且还有较高的介电性能,而且铁氧体的磁性能还表现在高频时具有较高的磁导率,因而,铁氧体已成为高频弱电领域用途广泛的材料,这也有助于提高板体11的位置固定作用。
[0028]本实施例的板体11的一面设置有防滑纹13。具体地,防滑纹13有效提高板体11表面的摩擦力,增大粗糙度,使得防滑纹13对板体11起到位置固定的作用,不易偏移走位。
[0029]可以理解,本技术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技术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技术不受此处所公开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电感骨架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绕线部以及围绕主绕线部的圆周而设的辅绕线部,所述主绕线部与辅绕线部为一体式架体构造,所述主绕线部的中心轴线与辅绕线部的中心轴线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所述主绕线部包括板体以及设置于板体的主绕线槽,所述主绕线槽自板体的表面凹设而成,所述辅绕线部包括块体以及设置于块体的辅绕线组件,所述辅绕线组件自块体的表面凸设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电感骨架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辅绕线组件包括第一辅绕线柱以及与第一辅绕线柱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二辅绕线柱,所述第一辅绕线柱设置有第一辅绕线槽,所述第一辅绕线槽自第一辅绕线柱的表面凹设而成,所述第二辅绕线柱设置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政陈胜鄢敬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联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