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子板安装支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8746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及车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翼子板安装支架用于翼子板和侧围外板之间的连接,包括弯折相连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用于连接侧围外板,第二连接板用于连接翼子板;第二连接板上和/或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的连接部位设有弱化结构,弱化结构用于引导第二连接板相对于第一连接板溃缩变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翼子板安装支架,通过在第二连接板上,或者在第二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板之间的连接部位上设置弱化结构,当翼子板受到外部碰撞冲击时,第二连接板可以相对于第一连接板溃缩变形,降低冲击力向着侧围外板一侧传递的力度,从而可改善翼子板遭受撞击时的缓冲效果。板遭受撞击时的缓冲效果。板遭受撞击时的缓冲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翼子板安装支架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另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翼子板安装支架,一般包括左右相连的两部分,左侧部分使用螺栓与翼子板搭接相连,右侧部分使用两个点焊焊点与侧围外板搭接相连,同时,在左右两部分之间会设置加强筋、支撑板等结构加强特征来增加整个安装支架的刚度,保证安装支架不易发生变形。
[0003]而且,现有的翼子板安装支架一般由冷轧板冲压而成,其刚度和强度均满足各类标准;但是,一旦车辆发生碰撞事故,冲击力会直接通过翼子板和翼子板安装支架传递到侧围外板和A柱,进而可能导致A柱向后方弯曲变形,侵入驾驶室中。
[0004]由于在翼子板、翼子板安装支架、侧围外板和A柱的传力路径中,没有缓冲或溃缩结构来吸收冲击力,不仅容易因A柱变形危及驾乘人员,而且,行人被撞后也将受到较严重的伤害。其次,也正是由于缓冲结构和性能的缺失,即使车辆受到较轻的碰撞,翼子板、侧围外板、甚至A柱也容易因冲击力作用而发生变形,导致维修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以改善翼子板遭受撞击时的缓冲效果。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用于翼子板和侧围外板之间的连接,包括弯折相连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用于连接所述侧围外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用于连接所述翼子板;
[0008]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和/或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的连接部位设有弱化结构,所述弱化结构用于引导所述第二连接板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溃缩变形。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弯折相连的部位成型有弧面状的过渡部,所述弱化结构包括设于所述过渡部上的第一开孔。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中部开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翼子板的第一安装孔,所述弱化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周围并贯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长条缝。
[0011]进一步的,所述长条缝为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长度方向布置的两条,且两所述长条缝分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两侧。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侧均弯折成型有第一连接臂,且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侧均弯折成型有第二连接臂,且所述第二连接臂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延伸方向相同;同侧的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交叉相连。
[0013]进一步的,所述弱化结构包括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交叉处的剪断销,同侧的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通过所述剪断销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
[0015]进一步的,所述弱化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连接臂上的第二开孔。
[0016]进一步的,所述弱化结构包括成型于所述第二连接臂上的减薄槽;所述第二开孔为沿所述第二连接臂的长度方向布置的长条孔,所述第二开孔中部两侧的所述第二连接臂上均设有所述减薄槽。
[001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18]本技术的翼子板安装支架,弯折设置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适于翼子板在侧围外板上的安装连接要求,通过在第二连接板上,或者在第二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板之间的连接部位上设置弱化结构,当翼子板受到外部碰撞冲击时,第二连接板可以相对于第一连接板溃缩变形,使翼子板安装支架发挥缓冲吸能作用,降低冲击力向着侧围外板一侧传递的力度,从而改善翼子板遭受撞击时的缓冲效果。
[0019]此外,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的弯折相连的部位设计呈弧面状的过渡部,可提升该连接部位的韧性,通过在过渡部上设置第一开孔的弱化结构,可降低过渡部的连接强度,便于第二连接板相对于第一连接板弯折变形,从而发挥支架的缓冲效果,而且该弱化结构便于在翼子板安装支架上一体加工成型。
[0020]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的翼子板和侧围外板之间采用本技术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连接。本技术的车辆具有上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所具备的技术优势。
附图说明
[0021]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是用于解释本技术,其中涉及到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语仅用于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均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的俯视图;
[0024]图3为图1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由左向右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图1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由后向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所述的翼子板和侧围外板通过翼子板安装支架连接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第一连接板;10、第一连接臂;11、加强筋;12、第二安装孔;
[0029]2、第二连接板;20、第二连接臂;200、第二开孔;201、减薄槽;21、长条缝;22、第一安装孔;
[0030]3、过渡部;30、第一开孔;
[0031]4、剪断销;5、侧围外板;6、翼子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应当申明,若出现“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以本技术所描述的车辆为例,在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是以车辆的上下方向(亦称高度方向)、左右方向(亦称宽度方向)和前后方向(亦称长度方向)为基准进行定义的。具体在附图中所示的,X(前)方向为车辆的前后方向,其中,箭头指向的一侧为“前”,反之为“后”。Y(左)方向为车辆的左右方向,其中,箭头指向的一侧为“左”,反之为“右”。Z(上)方向为车辆的上下方向,其中,箭头指向的一侧为“上”,反之为“下”。“内、外”是以相应部件的轮廓为基准定义的,例如以车辆轮廓为基准定义的“内”和“外”,以车辆轮廓的靠近车辆中部的一侧为“内”,反之则为“外”。
[0034]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亦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用于翼子板(6)和侧围外板(5)之间的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弯折相连的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所述第一连接板(1)用于连接所述侧围外板(5),所述第二连接板(2)用于连接所述翼子板(6);所述第二连接板(2)上和/或所述第一连接板(1)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之间的连接部位设有弱化结构,所述弱化结构用于引导所述第二连接板(2)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溃缩变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弯折相连的部位成型有弧面状的过渡部(3),所述弱化结构包括设于所述过渡部(3)上的第一开孔(3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2)的中部开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翼子板(6)的第一安装孔(22),所述弱化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22)周围并贯穿所述第二连接板(2)的长条缝(2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条缝(21)为沿所述第二连接板(2)的长度方向布置的两条,且两所述长条缝(21)分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22)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的两侧均弯折成型有第一连接臂(10),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卞砾央高井瑞宗辉蒋文奇单国虎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长城汽车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