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福州大学专利>正文

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5376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预应力梁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包括横梁和固定安装在横梁底部的第一支杆,所述横梁的底部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二支杆,两个所述第二支杆分设所述第一支杆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杆和两侧第二支杆之间分别设置有使所述第二支杆横向平移的调节机构,通过转动机构带动两侧第一转动杆同步转动,与两侧第一转动杆螺接的移动块高度改变,两侧移动块上升时,会带动两侧第二支杆相互靠近,两侧移动块下降时,会带动两侧第二支杆分别向左右两端运动,从而对两侧第二支杆的位置进行调整,便于对两侧第二支杆的位置进行调节,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


[0001]本技术涉及预应力梁的
,特别是涉及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基坑支护工程中,内支撑支护结构常用围檩,主要有钢筋混凝土围檩和型钢围檩,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在围檩上设置预应力梁的方式增大围檩的刚度,在施工时,需要先在支护板上安装长腰杆,并在长腰杆的两侧安装两个短腰杆,用于对钢绞线进行支撑。
[0003]现有的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在使用中发现,在实际施工中,两个短腰杆的安装位置需要根据钢绞线的张拉弧度进行调整,而短腰杆一般采用螺栓固定在支护板,在调整时需要通过人工对短腰杆进行固定,装卸过程费时费力,浪费人力资源,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调节,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实用性的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
[0006]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包括横梁和固定安装在横梁底部的第一支杆,所述横梁的底部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二支杆,两个所述第二支杆分设所述第一支杆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杆和两侧第二支杆之间分别设置有使所述第二支杆横向平移的调节机构。
[0008]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钢绞线和第一转动杆,横梁底部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T型槽,第一T型槽内分别滑动安装有第一T型块,两个所述第一T型块底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杆,所述钢绞线同时与所述第一支杆和两个第二支杆的底部顶紧且两端分别与所述横梁两端连接。r/>[0009]优选的,所述横梁贯穿设置有两个第一通孔,两侧所述第一转动杆分别穿设两侧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支杆两侧对称固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表面均开设有限位槽,两侧所述第一转动杆分别套设在对应所述限位槽内,所述横梁的顶部设置有转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转动杆同时绕所述第一转动杆的轴线转动。
[0010]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移动块,第一转动杆外壁设置有外螺纹,第一转动杆上螺纹连接有所述移动块,第二支杆内侧开设有第二T型槽,第二T型槽内均滑动安装有第二T型块,第二T型块外侧分别铰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固定板的外侧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中间位置铰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对应所述移动块的外侧和对应所述第二支杆的内侧铰接。
[0011]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二转动杆和两个支板,两组支板均固定安装在横梁顶部,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端穿设任一所述支板,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另一端与另一所述支
板转动连接,第二转动杆上固定安装有两组第一锥齿轮,两个第一转动杆顶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锥齿轮,两组第一锥齿轮分别与两组第二锥齿轮啮合传动,转动所述第二转动杆带动所述第一转动杆旋转。
[0012]优选的,所述移动块内侧均固定安装有滑轮。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杆穿设所述支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手柄。
[0014]优选的,所述横梁顶部通过多组螺栓安装有保护罩。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杆与两组第二支杆底部均设置有凹槽。
[0016]有益效果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了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通过转动机构带动两侧第一转动杆同步转动,与两侧第一转动杆螺接的移动块高度改变,两侧移动块上升时,会带动两侧第二支杆相互靠近,两侧移动块下降时,会带动两侧第二支杆分别向左右两端运动,从而对两侧第二支杆的位置进行调整,便于对两侧第二支杆的位置进行调节,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保护罩与横梁连接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的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的图1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的第二T型块与第一连接杆连接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中标记:1、横梁;2、第一支杆;3、第一转动杆;4、钢绞线;5、固定板;6、移动块;7、第一T型块;8、第二支杆;9、第二T型块;10、第一连接杆;11、第二连接杆;12、支板;13、第二转动杆;14、第一锥齿轮;15、第二锥齿轮;16、滑轮;17、手柄;18、保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25]请参阅图1

5,包括横梁1和固定安装在横梁1底部的第一支杆2,横梁1的底部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二支杆8,两个第二支杆8分设第一支杆2左右两侧,第一支杆2和两侧第二支杆8之间分别设置有使第二支杆8横向平移的调节机构。
[0026]进一步的,调节机构包括钢绞线4和第一转动杆3,横梁1底部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T型槽,第一T型槽内分别滑动安装有第一T型块7,两个第一T型块7底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杆8,钢绞线4同时与第一支杆2和两个第二支杆8的底部顶紧且两端分别与横梁1两端连接。
[0027]进一步的,横梁1贯穿设置有两个第一通孔,两侧第一转动杆3分别穿设两侧第一通孔,第一支杆2两侧对称固设有固定板5,固定板5上表面均开设有限位槽,两侧第一转动杆3分别套设在对应限位槽内,横梁1的顶部设置有转动机构,带动第一转动杆3同时绕第一转动杆3的轴线转动。
[0028]进一步的,调节机构还包括移动块6,第一转动杆3外壁设置有外螺纹,第一转动杆3上螺纹连接有移动块6,第二支杆8内侧开设有第二T型槽,第二T型槽内均滑动安装有第二T型块9,第二T型块9外侧分别铰接有第一连接杆10,第一连接杆10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固
定板5的外侧铰接,第一连接杆10的中间位置铰接有第二连接杆11,第二连接杆11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移动块6的外侧和对应第二支杆8的内侧铰接,第一转动杆3转动时,与第一转动杆3螺纹连接的移动块6高度改变,移动块6上升时,会带动两侧第二支杆8相互靠近,两组移动块6下降时,会带动两侧第二支杆8分别向两侧运动,从而对两组第二支杆8的位置进行调整,该过程实现了便于调节的过程,提高了装置工作效率。
[0029]进一步的,转动机构包括第二转动杆13和两个支板12,两组支板12均固定安装在横梁1顶部,第二转动杆13的一端穿设任一支板12,第二转动杆13的另一端与另一支板12转动连接,第二转动杆13上固定安装有两组第一锥齿轮14,两个第一转动杆3顶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锥齿轮15,两组第一锥齿轮14分别与两组第二锥齿轮15啮合传动,通过旋转第二转动杆13,第二转动杆13带动两组第一锥齿轮14同步转动,使两组第二锥齿轮15带动两侧第一转动杆3同步转动。
[0030]进一步的,移动块6内侧均固定安装有滑轮16,滑轮16可以避免移动块6与第一支杆2直接接触,减小了摩擦。
[0031]进一步的,第二转动杆13穿设支板1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手柄17,旋转手柄17可以便捷的转动第二转动杆13,通过手柄17旋转第二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1)和固定安装在横梁(1)底部的第一支杆(2),所述横梁(1)的底部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二支杆(8),两个所述第二支杆(8)分设所述第一支杆(2)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杆(2)和两侧第二支杆(8)之间分别设置有使所述第二支杆(8)横向平移的调节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钢绞线(4)和第一转动杆(3),横梁(1)底部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T型槽,第一T型槽内分别滑动安装有第一T型块(7),两个所述第一T型块(7)底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杆(8),所述钢绞线(4)同时与所述第一支杆(2)和两个第二支杆(8)的底部顶紧且两端分别与所述横梁(1)两端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贯穿设置有两个第一通孔,两侧所述第一转动杆(3)分别穿设两侧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支杆(2)两侧对称固设有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上表面均开设有限位槽,两侧所述第一转动杆(3)分别套设在对应所述限位槽内,所述横梁(1)的顶部设置有转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转动杆(3)同时绕所述第一转动杆(3)的轴线转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坑支护用预应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移动块(6),第一转动杆(3)外壁设置有外螺纹,第一转动杆(3)上螺纹连接有所述移动块(6),第二支杆(8)内侧开设有第二T型槽,第二T型槽内均滑动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福全黄汉辉王小飞魏建彪王辉吴永安陈雯沈习文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