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变速器的档位切换电控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2042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变速器的档位切换电控机构,主要包括电控基座、控制电路板、马达、逻辑驱动环及电控基座侧盖所构成,其中该控制电路板、马达、逻辑驱动环组装在可对合的电控基座与电控基座侧盖之间的内部容置空间,利用无线或有线信号接收方式接收换档信号至控制电路板上的控制器,由控制电路板上的控制器驱动马达作动,使马达带动逻辑驱动环旋转,通过逻辑驱动环上的逻辑回路的定位旋转角度至目标档位的位置,进而达到简易且精确的内变速器档位电控切换的实用效果与目的。位电控切换的实用效果与目的。位电控切换的实用效果与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变速器的档位切换电控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控变速切换领域,特别是一种自行车的内变速器的档位切换电控机构。

技术介绍

[0002]一般常见自行车的变速器分为传统式外露型变速器及创新设计的隐藏在轮毂中的内变速器,相关变速器的变速操控方式有手动操控与电动操控。
[0003]而在有关电动操控变速器切换变速的技术中,虽均具备了电控变速的作用,却因不同专利技术思维与技术思想的牵绊和局限,导致相关技术研发存在着结构复杂、组件多、成本高以及体积与重量的不够精简,相行的在产业利用性上及经济效益性上均有不尽理想之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精简、组件少、成本低、体积轻巧且实用性佳的内变速器档位切换电控机构。
[0005]本专利技术内变速器的档位切换电控机构,主要包括:电控基座、控制电路板、马达、逻辑驱动环及电控基座侧盖所构成;其中控制电路板、马达、逻辑驱动环是组装在可对合的电控基座与电控基座侧盖之间的内部容置空间;其利用控制电路板上的控制器接收换档信号,由控制电路板上的控制器驱动马达作动,使马达的马达齿轮带动逻辑驱动环旋转,通过逻辑驱动环上的逻辑回路的定位旋转角度至目标档位的位置来完成档位的电控切换。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控制电路板上的控制器换档信号接收是利用无线或有线信号接收方式接收。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可定位旋转的逻辑驱动环上设有啮合连动于马达的马达齿轮的逻辑驱动环齿轮。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控制电路板与逻辑驱动环上的逻辑回路之间设有信号传递接触件。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电控基座的内侧壁面与电控基座侧盖的内侧壁面之间,设有供马达及逻辑驱动环定位设置的定位座。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控制电路板与逻辑驱动环之间设有信号传递接触件,该信号传递接触件是定位设置在定位筒,且信号传递接触件包括左传信号弹片指头、右传信号弹片指头及共极弹片。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逻辑驱动环的外部为导电材料制成的逻辑回路,并在逻辑回路上具有非导电材料制成的非导电体。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供马达及逻辑驱动环定位设置的定位座为一个以上时,该一个以上的定位座是由一个间隔环予以分隔设置,间隔环为中空环体,在环体外部设有供一个以上定位座间隔设置的设置面。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1)提供一种结构精简、组件少、成本低、体积轻巧且实用性佳的内变速器档位切换电控机构。
[0014](2)提供一种能以反复精确角度旋转定位动作来完成档位变换的内变速器档位切换电控机构。
[0015](3)提供一种安全、实用且深具产业利用性与经济效益性的内变速器档位切换电控机构。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装后剖面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逻辑驱动环。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逻辑驱动环4段档位角度控制的逻辑表示意例。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马达与逻辑驱动环搭配示意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马达及逻辑驱动环与信号传递接触件的搭配示意图。
[0023]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马达与逻辑驱动环搭配连动示意图。
[0024]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马达连动逻辑驱动环旋转示意图。
[0025]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马达连动逻辑驱动环旋转设定角度的示意图。
[0026]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间隔环示意图。
[0027]图1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定位座示意图。
[0028]图1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定位座另一视角示意图。
[0029]图中:1电控基座;2控制电路板;21左传信号弹片指头;21b右传信号弹片指头;21c共极弹片;3马达;31马达齿轮;4逻辑驱动环;41逻辑回路;411非导电体;42逻辑驱动环齿轮;5电控基座侧盖;6定位筒;7间隔环;71设置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31]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内变速器的档位切换电控机构的第一实施例,图5至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如图中所示,本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均具有相同技术专利技术特征的主要专利技术构成组件,包括:电控基座1、控制电路板2、马达3、逻辑驱动环4及电控基座侧盖5。
[0032]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实施例,主要专利技术构成组件,包括:电控基座1、控制电路板2、马达3、逻辑驱动环4及电控基座侧盖5;其中:电控基座1的内侧壁面及电控基座侧盖5的内侧壁面之间设有供马达3及逻辑驱动环4定位组装的定位座6;控制电路板2与逻辑驱动环4上的逻辑回路之间设有信号传递接触件21,该信号传递接触件21是设置在控制电路板2上,逻辑驱动环4的逻辑回路41可实施2段档位以上角度的控制(如图3、图4所示,以4段档位角
度控制为例表示),控制电路板2的控制器换档信号接收是利用无线或有线信号接收方式接收;定位组装在电控基座1与电控基座侧盖5之间的定位座6处的可旋转的逻辑驱动环4上设有啮合连动于马达3的马达齿轮31的逻辑驱动环齿轮42。
[0033]而上述控制电路板2、马达3、逻辑驱动环4是组装在可对合的电控基座1与电控基座侧盖5之间的内部容置空间,利用控制电路板2上的控制器接收换档信号,由控制电路板2上的控制器驱动马达3作动,使马达3的马达齿轮31带动逻辑驱动环4旋转,通过逻辑驱动环4上的逻辑回路41定位旋转角度至目标档位的位置来完成档位的电控切换。
[0034]请再参阅图5至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主要专利技术构成组件,包括:电控基座1、控制电路板2、马达3、逻辑驱动环4及电控基座侧盖5;其中:电控基座1的内侧壁面及电控基座侧盖5的内侧壁面之间设有供马达3及逻辑驱动环4定位组装的定位座6;控制电路板2与逻辑驱动环4之间设有信号传递接触件,该信号传递接触件是定位设置在定位座6,信号传递接触件包括左传信号弹片指头21a、右传信号弹片指头21b及共极弹片21c,逻辑驱动环4的外部为导电材料制成的逻辑回路41,并在逻辑回路41上具有非导电材料制成的非导电体411,可实施逻辑驱动环4旋转时,使非导电体411由右传信号弹片指头21b旋转至左传信号弹片指头21a,使左传信号弹片指头21a感应为OFF停止旋转,完成一次变速指令的传达,如图中所示逻辑驱动环完成旋转180度为例的精确角度旋转定位动作,依此可由左传信号弹片指头21a及右传信号弹片指头21b的轮流变换完成逻辑驱动环4的反复精确角度旋转定位动作来完成档位的电控切换。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变速器的档位切换电控机构,包括:电控基座、控制电路板、马达、逻辑驱动环及电控基座侧盖;其中控制电路板、马达及逻辑驱动环组装在能够对合的电控基座与电控基座侧盖之间的内部容置空间;其特征在于:利用控制电路板上的控制器接收换档信号,由控制电路板上的控制器驱动马达作动,使马达的马达齿轮带动逻辑驱动环旋转,通过逻辑驱动环上的逻辑回路定位旋转角度至目标档位的位置来完成档位的电控切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变速器的档位切换电控机构,其特征在于:控制电路板上的控制器换档信号接收是利用无线信号或有线信号接收方式接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变速器的档位切换电控机构,其特征在于:可定位旋转的逻辑驱动环上设有啮合连动于马达的马达齿轮的逻辑驱动环齿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变速器的档位切换电控机构,其特征在于:控制电路板上设有数量等于逻辑驱动环上逻辑回路数量的信号传递接触件。5.一种内变速器的档位切换电控机构,包括:电控基座、控制电路板、马达、逻辑驱动环及电控基座侧盖;其中:电控基座的内侧壁面及电控基座侧盖的内侧壁面之间设有供马达及逻辑驱动环定位组装的定位筒;其特征在于:利用控制电路板上的控制器接收换档信号,由控制电路板上的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仁炽
申请(专利权)人:介隆兴齿轮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