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变速器的挡位切换控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2161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7:53
一种内变速器的挡位切换控制机构,内变速器包含两层以上行星齿轮变速系统,各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太阳齿轮与内变速器的轮轴之间分别设置的轴棘爪共同接受同一个挡位切换控制机构控制,挡位切换控制机构包含轨道套筒及串置连动在轨道套筒上的数量与行星齿轮变速系统数量相同且能各自控制对应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轴棘爪开关的轴棘爪控制环,各轴棘爪控制环分别设有作动角度范围互不相同的凸轮或类凸轮结构;借轨道套筒转动,以完成串置连动的各轴棘爪控制环分别控制对应的各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轴棘爪开关,以解决传统仅具备双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内变速器在换挡时易产生顿速的缺点,并达到挡位切换控制机构结构简易、操作扭力轻省的有益效果。操作扭力轻省的有益效果。操作扭力轻省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变速器的挡位切换控制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挡位切换控制机构,尤其是涉及一种能有效解决仅具备双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内变速器在换挡时易产生顿速缺点的内变速器的挡位切换控制机构。

技术介绍

[0002]一般已知自行车的内变速器技术创作已为相关技术产业界所熟知并实际在产业上利用,而各种变速比的技术创作也因不同的技术思想创作理念而有结构互异的创新设计,相对的在结构上与实际运用效果上也有着不同优劣性的表现,更有技术创作存在着虽有效益,但却无法真正达到实质上的产业利用性,诸如此种技术创作主要是存在着实施运用时所产生的缺点。
[0003]在变速相关多段变速比的设计上,常因使用对象与目的的不同而各有所须的变挡挡速的不同与产业销售市场的区分,如多挡速的变速设计绝大多数受相关运动者所喜爱,相对的变挡挡速较少者都为一般通勤代步者所喜用,也因此市场较为广泛,产业利用与产业经济效益更高。而在此等技术创作与市场占有率较广泛的变挡挡速较少者中,则以三段或四段变速设计为大宗,主要是能较符合一般环境及大众通勤代步者所喜用。
[0004]但此种已知的少挡数内变速器的技术创作则因内部结构的设计以及挡位切换控制的技术思想局限,长期存在着一些众所周知的在挡位切换控制过程中会产生顿速的缺点,该顿速缺点导致自行车在骑乘切换挡时的不顺畅。以已知的四段变速设计为例,内变速器内部结构仅以少数层(如两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予以组构而成,所以在第二挡切换至第三挡时,第一层的行星齿轮变速系统中控制太阳齿轮固定或自由转动的轴棘爪的关爪动作需逆向关,因此操作上需要较大的扭力来达成;再者,于机械结构上,若第一层的行星齿轮变速系统中控制太阳齿轮固定或自由转动的对应轴棘爪先关爪,而第二层的行星齿轮变速系统中控制太阳齿轮固定或自由转动的对应轴棘爪尚未开爪时,速度会自动跳回第一挡再跳至第三挡,或第一层的行星齿轮变速系统中控制太阳齿轮固定或自由转动的对应轴棘爪尚未关爪,而第二层的行星齿轮变速系统中控制太阳齿轮固定或自由转动的对应轴棘爪已开爪时,速度则会自动跳至第四挡再跳至第一挡,如此操作瞬间就产生行进间挡位切换的顿速不顺畅的问题,而此问题则有待产业技术创新予以突破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内变速器的挡位切换控制机构的创作目的在于:(1)提供一种能有效解决仅具备双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内变速器在换挡时易产生顿速状况的挡位切换控制机构。
[0006](2)提供一种具备结构简易、操作扭力轻省的创新实用型的内变速器的挡位切换控制机构。
[0007](3)提供一种内变速器内部预定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每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变速比相同,所以可形成相同的模块结构,有效降低组件投资开发成本与简化产业加工组装
步骤。
[0008](4)提供一种具备产业利用性优且经济效益高的内变速器的挡位切换控制机构。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内变速器的挡位切换控制机构,其中该内变速器包括预定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一个挡位切换控制机构、与行星齿轮变速系统数量相同且能控制轴棘爪开关作动的棘爪控制环、与棘爪控制环数量相同的轴棘爪,而预定个棘爪控制环是由同一个挡位切换控制机构予以一体串联连动;其中:挡位切换控制机构包含轨道套筒,轨道套筒一端设有受外力连动的受力部,另一端则设有一体串置连动所有轴棘爪控制环的串置连动杆;各轴棘爪控制环分别设有供轨道套筒的串置连动杆一体串置的串置孔,且各轴棘爪控制环各自设有作动角度范围互不相同的凸轮或类凸轮结构。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内变速器内部包含预定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各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太阳齿轮与内变速器的轮轴之间,分别设置的轴棘爪是共同接受同一个挡位切换控制机构的轨道套筒所控制。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各轴棘爪控制环的凸轮或类凸轮结构各自包括开关相对应的轴棘爪的关爪作用面及开爪作用面,且各轴棘爪控制环的关爪作用面的作动角度范围互不相同以及开爪作用面的作动角度范围互不相同。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内变速器内部为三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时,在挡位切换控制机构的轨道套筒未变速作动时的第一挡状态下,第一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轴棘爪位于第一轴棘爪控制环的关爪作用面角度范围内,所以第一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轴棘爪使第一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太阳齿轮处在不固定的自由转动状态;第二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轴棘爪位于第二轴棘爪控制环的关爪作用面角度范围内,所以第二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轴棘爪使第二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太阳齿轮处在不固定的自由转动状态;第三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轴棘爪位于第三轴棘爪控制环的关爪作用面角度范围内,所以第三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轴棘爪使第三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太阳齿轮处在不固定的自由转动状态。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内变速器内部为三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时,在挡位切换控制机构的轨道套筒由第一挡切换至第二挡时的第二挡状态下,第一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轴棘爪位于第一轴棘爪控制环的开爪作用面角度范围内,所以第一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轴棘爪使第一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太阳齿轮处在固定的状态;第二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轴棘爪位于第二轴棘爪控制环的关爪作用面角度范围内,所以第二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轴棘爪使第二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太阳齿轮处在不固定的自由转动状态;第三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轴棘爪位于第三轴棘爪控制环的关爪作用面角度范围内,所以第三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轴棘爪使第三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太阳齿轮处在不固定的自由转动状态。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内变速器内部为三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时,在挡位切换控制机构的轨道套筒由第二挡切换至第三挡时的第三挡状态下,第一层及第二层的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轴棘爪位于第一轴棘爪控制环的开爪作用面角度范围内,所以第一层及第二层的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轴棘爪使第一层及第二层的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太阳齿轮处在固定的状态;第三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轴棘爪位于第三轴棘爪控制环的关爪作用面角
度范围内,所以第三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轴棘爪使第三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太阳齿轮处在不固定的自由转动状态。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内变速器内部为三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时,在挡位切换控制机构的轨道套筒由第三挡切换至第四挡时的第四挡状态下,第一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轴棘爪位于第一轴棘爪控制环的开爪作用面角度范围内,所以第一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轴棘爪使第一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太阳齿轮处在固定状态;第二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轴棘爪位于第二轴棘爪控制环的开爪作用面角度范围内,所以第二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轴棘爪使第二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太阳齿轮处在固定状态;第三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轴棘爪位于第三轴棘爪控制环的开爪作用面角度范围内,所以第三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轴棘爪使第三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太阳齿轮处在固定状态。
[0016]借挡位切换控制机构的轨道套筒的转动,可完成串置连动的各轴棘爪控制环分别控制各对应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轴棘爪开关,而有效解决传统仅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变速器的挡位切换控制机构,该内变速器包括:两层以上行星齿轮变速系统、一个挡位切换控制机构、与行星齿轮变速系统数量相同且能够控制轴棘爪开关作动的棘爪控制环、与棘爪控制环数量相同的轴棘爪,而各棘爪控制环是由同一个挡位切换控制机构予以一体串联连动;其特征在于:挡位切换控制机构包含轨道套筒,轨道套筒一端设有受外力连动的受力部,另一端则设有一体串置连动所有轴棘爪控制环的串置连动杆;各轴棘爪控制环分别设有供轨道套筒的串置连动杆一体串置的串置孔,且各轴棘爪控制环各自设有作动角度范围互不相同的凸轮或类凸轮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变速器的挡位切换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内变速器内部包含两层以上行星齿轮变速系统,各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太阳齿轮与内变速器的轮轴之间分别设置的轴棘爪是共同接受同一个挡位切换控制机构的轨道套筒所控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变速器的挡位切换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各轴棘爪控制环的凸轮或类凸轮结构各自包括开关相对应的轴棘爪的关爪作用面及开爪作用面,且各轴棘爪控制环的关爪作用面的作动角度范围互不相同以及开爪作用面的作动角度范围也互不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变速器的挡位切换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内变速器内部为三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时,在挡位切换控制机构的轨道套筒未变速作动时的第一挡状态下,第一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轴棘爪位于第一轴棘爪控制环的关爪作用面角度范围内,所以第一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轴棘爪使第一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太阳齿轮处在不固定的自由转动状态;第二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轴棘爪位于第二轴棘爪控制环的关爪作用面角度范围内,所以第二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轴棘爪使第二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太阳齿轮处在不固定的自由转动状态;第三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轴棘爪位于第三轴棘爪控制环的关爪作用面角度范围内,所以第三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轴棘爪使第三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的太阳齿轮处在不固定的自由转动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变速器的挡位切换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内变速器内部为三层行星齿轮变速系统时,在挡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仁炽
申请(专利权)人:介隆兴齿轮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