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弹簧外壳成型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0195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弹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弹簧外壳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落料;步骤二、预拉伸;步骤三、重复拉伸;步骤四、整形;步骤五、冲底;步骤六、翻边;步骤七、扩口;步骤八、压平;步骤九、切边。上述空气弹簧外壳成型工艺设计由圆形胚料经过多次拉伸、整形、冲底、翻孔、扩口、压平、切边一系列工序,最终成型出目标立体外壳造型,且确保形状及内外径、壁厚、高度、端口等尺寸达到设计要求,保证了产品一致形,且便于实现多工位自动化加工,满足批量生产的要求,提高了加工效率。提高了加工效率。提高了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弹簧外壳成型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弹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弹簧外壳成型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空气弹簧是在一个密封的容器中充入压缩空气,利用气体可压缩性实现其弹性作用的装置。如图1所示,空气弹簧的外壳具有特殊变径尺寸和边沿特征,一体成型困难,难以得到想要的形状和尺寸,且薄壁材质为成型增加了难度,极易造成变形,导致后续整形工序耗时长,产品一致性差,加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弹簧外壳成型工艺,实现外壳精准成形,提高产能和产品质量。
[0004]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空气弹簧外壳成型工艺,其包括步骤:
[0006]步骤一、落料,根据外壳尺寸制得圆形胚料;
[0007]步骤二、预拉伸,将圆形胚料拉制成下端开口的筒状料;
[0008]步骤三、重复拉伸,对应外壳上不同直径部位,对筒状料分步拉伸成型,并控制筒状料的壁厚尺寸;
[0009]步骤四、整形,使筒状料上不同直径部位的内径尺寸达到外壳的内径设计值;
[0010]步骤五、冲底,对筒状料的上端封闭面开孔;
[0011]步骤六、翻边,将筒状料的上端孔边缘翻成竖立边;
[0012]步骤七、扩口,将筒状料的上端边沿向外扩张;
[0013]步骤八、压平,将筒状料的上端边沿压平,使筒状料的下端面到上端面的距离达到外壳的高度设计值;
[0014]步骤九、切边,修整筒状料的下端边沿,使筒状料的下端口外径尺寸达到外壳的端口外径设计值。
[0015]可选地,步骤二中,筒状料的内径尺寸大于外壳的内径设计值,筒状料的深度尺寸小于外壳的高度设计值,筒状料的壁厚尺寸不小于外壳的壁厚设计值。
[0016]可选地,步骤三中,对筒状料分步拉伸时,自下而上依次地成型外壳上不同直径部位,且不同直径部位之间通过光滑曲面过渡。
[0017]可选地,步骤六中,翻边后筒状料的整体高度尺寸大于外壳的高度设计值。
[0018]可选地,步骤七中,筒状料的上端边沿的外扩夹角为85
°
~95
°

[0019]可选地,步骤八中,压平后筒状料的上端口外径尺寸达到外壳的端口外径设计值。
[0020]综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空气弹簧外壳成型工艺设计由圆形胚料经过多次拉伸、整形、冲底、翻孔、扩口、压平、切边一系列工序,最终成型出目标立体外壳造型,且确保形状及内外径、壁厚、高度、端口等尺寸达到设计要求,保证了产品一致
形,且便于实现多工位自动化加工,满足批量生产的要求,提高了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现有一空气弹簧外壳零件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弹簧外壳成型工艺的流程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弹簧外壳成型工艺中步骤一的加工示意图;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弹簧外壳成型工艺中步骤二的示意图;
[0025]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弹簧外壳成型工艺中步骤三的示意图一;
[0026]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弹簧外壳成型工艺中步骤三的示意图二;
[0027]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弹簧外壳成型工艺中步骤五的示意图;
[0028]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弹簧外壳成型工艺中步骤六的示意图;
[0029]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弹簧外壳成型工艺中步骤七的示意图;
[0030]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弹簧外壳成型工艺中步骤八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零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零部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34]请参阅图2所示,本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弹簧外壳成型工艺,针对图1的外壳零件,具体进行以下步骤:
[0035]步骤一(S100)、落料,根据外壳尺寸制得圆形胚料,详见图3。
[0036]步骤二(S200)、预拉伸,将圆形胚料拉制成下端开口的筒状料,详见图4。其中,筒状料的内径尺寸应大于外壳的内径设计值,筒状料的深度尺寸应小于外壳的高度设计值,筒状料的壁厚尺寸应不小于外壳的壁厚设计值,以便预留足够拉伸量。
[0037]步骤三(S300)、重复拉伸,对应外壳上不同直径部位,对筒状料分步拉伸成型,并控制筒状料的壁厚尺寸。此处图1的外壳零件仅含有两个不同直径的部位,则仅需再进行两步拉伸,详见图5和图6,且对筒状料分步拉伸时,自下而上依次地成型外壳上不同直径部
位,即下方部位拉伸后即保证尺寸稳定,再在其基础上拉伸成型上方部位,不同直径部位之间通过光滑曲面过渡。
[0038]步骤四(S400)、整形,使筒状料上不同直径部位的内径尺寸达到外壳的内径设计值。
[0039]步骤五(S500)、冲底,对筒状料的上端封闭面开孔,详见图7,需要注意,开孔大小需考虑后续上端口的尺寸。
[0040]步骤六(S600)、翻边,将筒状料的上端孔边缘翻成竖立边,详见图8,翻边后筒状料的整体高度尺寸应大于外壳的高度设计值,以便留有合适压平余量。
[0041]步骤七(S700)、扩口,将筒状料的上端边沿向外扩张,详见图9,筒状料的上端边沿的外扩夹角以85
°
~95
°
为宜。
[0042]步骤八(S800)、压平,将筒状料的上端边沿压平,使筒状料的下端面到上端面的距离达到外壳的高度设计值,详见图10,且由于合适的开孔翻边余量,压平后筒状料的上端口外径尺寸达到外壳的端口外径设计值。
[0043]步骤九(S900)、切边,修整筒状料的下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弹簧外壳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步骤一、落料,根据外壳尺寸制得圆形胚料;步骤二、预拉伸,将圆形胚料拉制成下端开口的筒状料;步骤三、重复拉伸,对应外壳上不同直径部位,对筒状料分步拉伸成型,并控制筒状料的壁厚尺寸;步骤四、整形,使筒状料上不同直径部位的内径尺寸达到外壳的内径设计值;步骤五、冲底,对筒状料的上端封闭面开孔;步骤六、翻边,将筒状料的上端孔边缘翻成竖立边;步骤七、扩口,将筒状料的上端边沿向外扩张;步骤八、压平,将筒状料的上端边沿压平,使筒状料的下端面到上端面的距离达到外壳的高度设计值;步骤九、切边,修整筒状料的下端边沿,使筒状料的下端口外径尺寸达到外壳的端口外径设计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弹簧外壳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筒状料的内径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忠杨科达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捷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